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朱子语类》复句标记词

一、《朱子语类》复句标记词的作用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为有标复句,因此标记词的辨识和确定对我们的研究至关重要。复句标记词对复句的起承转合、逻辑意义的体现具有重要意义,正如邢福义(2001)所说:“标记词的作用如此重要,它既是复句的结构性标志,也是分析复句语义关系的重要形式标记。关系词语的作用主要有四种:一是显示,二是选示,三是转化,四是强化。‘显示’‘选示’‘转化’‘强化’,指的都是由语里到语表的动态过程。” 下面我们来看看标记词的具体作用。

1.显示作用

本来AP、 CP之间就必定存在着某种逻辑语义关系,但是通过标记词就更加明示出AP、 CP之间的意义关系。

(25) 正缘 气质不同,便有不相似处,故孔子谓之“相近”。(《卷第四·性理一》)

(26) 自家力量到那难处不得, 不可不勉慕而求之。(《卷第一百二十·朱子十七》)

(27) 不拘 ∙思虑与应事,皆要专一。(《卷第九十六·程子之书二》)

(28)曰:“ 不但 是行要无邪,思也要无邪。”(《卷第二十三·论语五》)

以上四例,标记词的作用均为显示。“正缘”“纵……然……”“不拘”“不但”等词都分别标记出了AP和CP之间的因果、让转、条件和递进关系。

2.选示作用

在没有标记词时,AP和CP可以表示多种逻辑语义关系,但是如果加上相应的标记词后,某种逻辑语义关系即会显现出来。例如:

(29) 看风飘木叶, 云:“木末风随叶下”,虽对不过, 且如此。(《卷第一百四十·论文下(诗)》)

(30) 是好仁, 便 知得其它无以加此。(《卷第二十六·论语八》)

例(29)如果没有“因……乃……”就表示单纯的承接关系,但是加上标记词后则是明显的因果关系。例(30)如果没有“既……便……”表示条件关系或因果关系,但加上标记词后,就可确定为因果复句中的推理因果复句。

3.转化作用

即标记词对句子业已形成的逻辑关系进行转化,但转化为何种关系,一般取决于语境的需要。

(31)这利害非轻,假饶你尽力极巧,百方去做, 此心有些病谤, 会不好。(《卷第一百二十·朱子十七》)

(32)若不论直与枉,一例爱他, 不得。大抵惟先知了,方能顿放得个仁也。(《卷第四十二·论语二十四》)

例(31)“若……只是……”本为假设复句,但因前面有了“假饶”一词该复句就可以理解为转折复句中的假转句。例(32)就逻辑基础来说,“若不论直与枉”与“一例爱他”本为假设关系,但加了“也”字就转化成了转折复句。

4.强化作用

就是使用某些明显的标记词强化原文中已经形成的逻辑语义关系。如:

(33)譬如耕田,须是下了种子,便去耘锄灌溉, 后到那熟处。而今只想象那熟处, 不曾下得种子,如何会熟?(《卷第一百一十七·朱子十四》)

(34)又问:“人死则魂魄升降,日渐散而不复聚矣。 人之祀祖先, 有所谓‘来假来享’,此理如何?”(《卷第三·鬼神》)

上述两个例子中,“然”已经表示转折的逻辑语义关系了,又用“却”再度强化了这种转折关系,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重度转折。

经上所述,我们可看到标记词对复句的重要意义。

二、《朱子语类》复句标记词的分类

1.独用、合用联接标记

在逻辑分类的前提下,标记词是一个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指标。从形式上来看,标记词可以清晰地分割出复句的层次;从语义上来看,某个标记词的出现一般即可表明AP和CP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标记词联结前后分句的基本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独用联接,另一种为合用联接。其中独用联接又可分为前指向关联和后指向关联,合用联接又称为相向互指关联,即AP关系标记跟CP关系标记由于合用导致其关联指向相向而行,如图2所示。据此我们可将标记分为独用联接前指向标记、独用联接后指向标以及相向互指关联3类,简称为前标、后标和双标。在后面章节具体分析描写每一类复句时,我们也会据此对复句标记词进行划类。

图2 前后标记关系图

2.显性、隐性标记

除上述分类外,我们还要考虑标记词的位置、出现频率、语义程度等方面因素,因此还要依据以上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比如,某些标记词在任何语境中都可充当关系标记表示复句所属的类别,可称之为“显性标记”(dominant mark,记作DM)。例如:

(35)“圣人 见其有此二事, 从而称之。”(《卷第三十·论语十二》)

(36)公不可谓之仁, 公而无私便是仁。敬不可谓之中,但敬而无失便是中。(《卷第六·性理三》)

例(35)的复句由于“因”“故”等词的存在,我们可将其明确定位为因果复句;例(36)的复句由于“但”的存在,我将可将其明确为转折复句。“因”“故”“但”等即为显性标记。

但同样会存在一些标记词因受语境的影响和制约,有时可以充当复句关系标记词,有时则不可以。或者因复句所表示的意义及前面显性标记词的变化,有些标记词也会随之表示不同的语义关系,这样的标记词我们称之为“隐性标记”(recessive mark,记作RM)。例如:

(37) 其有气, 故以 类求之 。(《卷第八十七·礼四》)

“以”的含义应为“因为”,“尔”在句尾,加强原因表示力度,与“以”“故”二字呼应,表原因的意味加重了,这样的词我们可以认为是隐性标记词。

3.主语、标记词定位原则

不少语法著作都论述过复句标记词与分句主语的关系。比如,最早在《马氏文通》中,马建忠就提出音节是一个重要的区分标准,放在主语后的多为单音节标记,放在主语前的多为复音节标记。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写道:“关联词语在复句中有一定的位置。它的位置由分句的主语是否相同和词性而定。分句的主语相同,前一分句的连词在主语后,不用在主语前。后一分句的连词不论分句的主语是否相同,都在主语前;副词则在主语后。”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教研室的《语法修辞》认为:“连词的位置往往和它所连接的各个分句的主语是否相同有关。一般来说,分句的主语相同,连词就要放在主语之后;如果分句的主语不同,连词就要放在主语之前。” 可见标记词在句内定位作用也非常重要。

标记词在句子中出现的位置,也是我们作为考查《朱子语类》复句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位置有:在AP的句首、 AP的核心动词前、 AP的句尾; CP的句首、 CP的核心动词前、 CP的句尾。我们分别称之为AP首标、 AP中标、AP尾标、 CP首标、 CP中标、 CP尾标。其位置如图3:

图3 复句标记词位置图 tlx+bFWaxGLeM3+aGaDXmW9kG9k+BW+/+FSSV/8nugs4STjwjw8RJdXNqeZQuUJ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