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武强年画概述

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莫大于过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寒冬将尽春回大地之际,人们总以兴奋而激动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企盼。新年里的活动可谓是五彩缤纷,富有浪漫色彩,包含着与之适应的艺术创造,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贴年画。

过年贴年画最早应追溯到汉代。由于人们的神祇崇拜和信仰,最开始贴门神的习俗,是用以趋吉避凶。门神的形象基本是神荼和郁垒,因此那时的年画叫“门画”。

到了唐宋,年画内容越来越丰富,人们通过年画不但表达神祇崇拜,还借以表达精神寄托、精神信仰与追求,抒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使用,对年画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不过那时候的年画叫“纸画”。

到了元代,年画的发展开始萧条,这和朝廷对文化的打压有关。但到了明清时期,年画获得飞跃的发展,呈现出一派空前繁荣的景象,几乎家家户户贴年画。明朝时候的年画叫“画贴”。

直到清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乡言解颐》中写道:“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

随着社会的发展,年画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传统的年画雕版出现大量损毁和灭失,年画艺人纷纷转行且后继无人,一些地方的年画甚至面临人亡艺绝的危险境况。

为抢救、保护民间年画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国家开始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各地也纷纷行动起来,投入到民间年画的普查、调查、抢救、征集、收藏、保护和研究等项工作之中。而抢救和保护工作起步早、成效好、收集年画多、保存保护完整的,当属河北的武强年画。

武强年画因产地在河北省的武强县而得名。在最鼎盛时期,武强年画的年产量达到了1亿对开印张,行销大半个中国。

武强年画题材丰富广泛,从民间习俗、农事耕作、天文地理、戏曲传说、经史典故、社会变革等方面,将民风、民族精神寓于画中。在近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线条粗犷,造型夸张,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寓意吉祥,集知识性、装饰性、趣味性、欣赏性于一体,有着强烈的燕赵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被誉为“农耕社会的缩影”“民俗生活的大观园”和“东方圣经图解”。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为武强年画题词:“应说年画百家好,自是武强天下雄。”

武强年画的制作工艺采用木版套色水印,由绘稿、刻版、印刷、装裱等工序组成,均为传统手工技法,是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2003年,武强年画被确定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首批十大试点之一;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发行特种邮票一套4枚;2009年10月,被评为“河北十大文化形象名片”之一。

1985年,武强县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年画专题博物馆——武强年画博物馆。现馆藏明清以来历代年画古版和珍贵资料1万余件。

武强年画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北廉政教育基地、河北社会科学教育基地,并被中央美院、天津美院等20余所大专院校确定为美术教育教学实习基地。

武强年画博物馆副馆长:
zx9Mup3IYkEm2Bm4eGQyDGyJ4RR7nwpdD4xc8bvDHsMhr4O55fh4gGM8YWa76n6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