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金戈铁马、雷霆万钧的时代,是一个征伐天下、鼓角铮鸣的时代,是一个杀人如麻、暴虐无道的时代。关于这个时代,同类史书汗牛充栋、浩如烟海,而可参考的原始资料却寥若晨星、凤毛麟角,其创作难度可想而知。然而,浪子的《李斯传:从一介布衣到帝国宰相》一书却写得别有新意,令人眼前一亮。
《李斯传:从一介布衣到帝国宰相》一书游走于历史与文学之间,既不是纪事本末体那样事件史的逐次累积,也不是编年体的以时间为载体来切割历史脉络,更不是历史小说的那种虚构臆造与博人眼球,该书是通过对《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韩非子》《荀子》等书进行庖丁解牛式的解构与提炼,参考近现代先秦史经典著作的观点,加以自己鞭辟入里的分析,把作者自身90后的个性张扬、工科生的理智思辨、文学家的汪洋恣肆、知识分子的深沉气度有机结合,亦可谓究秦汉之际,通李斯之变,成浪子之言。
浪子的这部书不只写李斯、秦始皇,写那些著名的大人物,还写了秦末面对苦难奋起抗争的人民,宫廷内部的明争暗斗,公开的秘密,陈胜吴广等农民的风起云涌,衣衫褴褛、孤苦伶仃的处在造反边缘的人们,在秦帝国统一天下的战争中蒙羞受辱的人们,被几千年来史家一直误认为是宦官而实际上是个爷们的赵高,这些都在浪子的书中可以看到。
同为写史者,我可以感受到浪子是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阅读历史,以公正的态度去感受人物,去触摸历史人物的心灵深处,无论他是丑陋肮脏的人还是光明正大的人,无论他是流血动武的人还是哭泣咒骂的人,无论他是忍气吞声的人还是无恶不作的人,无论他是功成名就的人还是一事无成的人,都在他的笔下或着墨不多而熠熠生辉,或浓墨重彩而振聋发聩。
浪子虽为90后,但其大手笔却绝不逊色,在《李斯传:从一介布衣到帝国宰相》一书中,权力的更迭与希望的破灭,痛苦的抗争与压抑的愤怒,道义的宽容与扭曲的残暴,被迫的忍耐与不懈的坚持,伟大的正义与卑鄙的邪恶,人性的劣根与无悔的忠诚,全都恰到好处地呈现出来,此书虽为李斯之列传,亦实为秦始皇之列传,故而我可以说,此书堪为秦始皇时代通俗读物之压卷之作。
观《李斯传:从一介布衣到帝国宰相》,我们既见到了大秦帝国的狂扫六合,也见到了大秦帝国的轰然崩塌,而在此过程中其实李斯没有变,变的是秦始皇,在灭六国、眼前的敌人消失后,他的自信变成了自大,他的明察秋毫变成了疑忌苛察,处事果断变成了刚愎自用,实行法治变成了严酷暴政,最终为秦帝国的崩塌种下了祸根。
《李斯传:从一介布衣到帝国宰相》一书读之引人入胜。浪子以日本电气工人的心细如发,美国喜剧演员的滑稽幽默,民国时学术大师研究先秦的学术深度,法国酿调酒师的别致情怀,德国机械师傅的严谨入微,全景式再现了李斯的个人奋斗史,读精彩故事让人手不释卷,阅人情百态让人哭笑不得,观李斯结局让人不忍卒读,思大秦之亡让人浮思联翩。
龚自珍云:“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这正是历史的重要性。而《李斯传:从一介布衣到帝国宰相》所描写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由封建时代走向郡县时代,由邦国时代走向帝国时代的转折期,越是转型期,越是整个社会重新洗牌的时候、重新分蛋糕的时候,越是善于把握历史机遇的勇者的天堂,李斯正是这样的人。而浪子的这部书则全景式刻画了李斯的奋斗史,这部书的作者只是一个90后新人,然而我们在他的书中,看到了他渴望改变命运,渴望抓住机遇的野心与抱负,与其说这部书是在写李斯,更不如说是作者对自己的期许。
作为与浪子兄已经相识7年的兄弟,我亲眼见证了他在史学界、出版界最初的奋斗,多次投稿被拒,此前的作品因种种原因不得出版,但是他还是坚持了下来,我相信这也与他熟读历史有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是每一个熟读历史的人在遇到困难后都会用以自勉的话,我相信浪子也是靠这段话坚持下来的。
许多时候,在前景毫无希望的时候,如果放弃,则前功尽弃,而只要再继续前进,则至少还保留着希望。当一扇门对你关闭的时候,请不要灰心,因为关上了不代表锁上了。也正因此,我们看到了浪子的《李斯传:从一介布衣到帝国宰相》这部书的顺利出版。
英国文学家王尔德说:“过去书由作家来写,由大众来读,现在书由大众来写,却没人读。”但我始终觉得,无论一个人是做什么行业,都或多或少应该读一些历史,比如《李斯传:从一介布衣到帝国宰相》这部书就细致入微地描写了一个基层公务员如何到异国做到国务院总理的。也有许多人会说,李斯已经是两千多年前的人,世易时移,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根本没有借鉴价值,因此李斯的奋斗史完全不必看。
这样的说法让我想起了俄国大思想家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一句话,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想说:每个成功的人的道路都是不可复制的,但每个失败的人都一定犯过相同的错误。成功者因为是在自身能力基础上有特定的大时代背景和特定的机遇才能成功,就好比如果把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放在尼泊尔,他们绝不可能打造出微软帝国和苹果公司一样。但是,李斯在走向失败和灭亡期间犯下的一系列错误,诸如贪欲等,则是我们每个读史者看后当予以警醒的、当可资借鉴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始皇帝本以为“亡秦者胡”说的是匈奴,不承想最后应验在胡亥。正如鲁迅《花边文学》所说:“一劳永逸的话有是有的,而一劳永逸的事却是极少的。”要想长治久安,舍民主与法治外,毫无他法,而在秦国,民主是不可能超越时代而出现的,法治则因为僵化的执行而酿成大泽乡起义,最终大秦帝国土崩瓦解。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一座永不落幕的旋转舞台,许多人物、事件会重复出现。但是,舞台下的人在当看客的时候往往不吸取舞台上的人的教训,于是,当他们成为舞台上的演员后,便重蹈台上人的覆辙,从而再被台下人看笑话,尤其是中国历史。
关于李斯的历史,也许我们已看过太多,但如果沉下心来读一下浪子的这部呕心沥血之作《李斯传:从一介布衣到帝国宰相》,依然有太多发人深省之处,双手已经抓得很满的时候,再抓就会失去已有的东西,满房的金玉没有能守得住的,月满则盈,水满则溢,物极必反,因此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才是正道,李斯的奋斗史给我们的启迪就是如此!
(刘澍,《大清棋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