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李邺侯

唐制:府兵平日皆安居田亩 (1) ,每府有折冲领之,折冲以农隙教习战阵,国家有事征发,则以符契下其州及府,参验发之,至所期处,将帅按阅。有教习不精者,则罪其折冲,甚者罪及刺史。军还,则赐勋加赏,便道罢之。行者近不逾时,远不经岁。高宗以刘仁轨为洮河镇守 (2) ,以图吐蕃,始有久戍之役。武后以来,承平日久,武备渐弛。开元之末,张说始募长征兵,谓之 骑,其后益为六军 (3) 。及李林甫为相,诸军皆募人为之。兵不土著,又无宗族,不自重惜,祸乱遂生。 边批:近日募兵皆坐此病

【注释】

(1) 府兵:西魏至隋唐时期军府统属下的士兵统称府兵。唐贞观以后称军府为折冲府,置折冲都尉(即文中的折冲)管理。府兵平时农耕、习战,战时出征,且须轮番入京宿卫。至玄宗天宝年以后,府兵名存实亡。

(2) 刘仁轨:字正则,唐初名将。仪凤二年(677),为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以抵御吐蕃。

(3) “开元之末”几句:唐玄宗时宿卫京师的府兵大量逃亡,开元十年(722),兵部尚书张说请招募壮士以充宿卫。次年,于京兆、蒲、同、岐、华等州选府兵和白丁十二万,称“长从宿卫”,一年两番,免其杂役,即所谓“长征兵”。至十三年改称 骑,分属京师十二卫,分为六番。按,开元共二十九年,此云“开元之末”,误。

【译文】

唐朝的制度:府兵平日都安心耕作于田亩,每府有折冲都尉统领他们,折冲都尉利用农闲时间教导府兵作战布阵之法,国家有战事须征调兵力时,就颁下符节契券等信物到州府,核实无误后发兵,按规定日期到达约定地点,由将帅检阅征调的府兵。如果有战术学习不够精熟的府兵,就处罚领头的折冲都尉,严重的乃至降罪刺史。打完仗的军队回来,就赐予勋爵加以赏赐,然后在归途中解散他们。府兵外出作战,时间短的不超过一个季节,时间长的也不超过一年。高宗时,派刘仁轨为洮河镇守,谋划攻伐吐蕃,才有长期戍守的兵役。武后称制以来,太平的日子长久,军备遂逐渐废弛。唐玄宗开元末年,张说才开始招募长期服役的士兵,称为“ 骑”,后来扩充为六军。到李林甫为相时,各路军队都用募兵的方式组成。士兵既不是当地人,又没有宗族关系,不知自重自爱,祸乱于是发生。 边批:近日募兵都犯这种毛病

德宗与李泌议 (1) ,欲复旧制。泌对曰:“今岁征关东卒戍京西者十七万人,计粟二百四万斛。国家比遭饥乱,经费不充,未暇复府兵也。”上曰:“亟减戍卒归之,如何?”对曰:“陛下诚能用臣之言,可以不减戍卒,不扰百姓,粮食皆足,粟麦日贱,府兵亦成。”上曰:“果能如是乎?”对曰:“此须急为之,过旬月不及矣。今吐蕃久居原、兰之间 (2) ,以牛运粮,粮尽,牛无所用。请发左藏恶缯 (3) ,染为采缬 (4) ,因党项以市之 (5) ,每头二三尺,计十八万匹可致六万余头。又命诸冶铸农器,籴麦种,分赐缘边军镇,募戍卒耕荒田而种之。约明年麦熟,倍偿其种,其余据时价五分增一,官为籴贮,来春种禾亦如之。关中土沃而久荒,所收必厚,戍卒获利,耕者浸多。边居人至少,军士月食官粮,粟麦无以售,其价必贱,名为增价,实比今岁所减多矣。”上曰:“卿言府兵亦集,如何?”对曰:“戍卒因屯田致富 (6) ,则安于其土,不复思归。旧制戍卒三年而代,及其将归,下令有愿留者,即以所开田为永业 (7) ,家人愿来者,本贯给长牒 (8) ,续食而遣之 (9) 。据募应之数移报本道,虽河朔诸帅,得免代戍之烦,亦喜闻矣。不过数番,卒皆土著,乃悉以府兵之法理之,是变关中之疲弊为富强也!”

【注释】

(1) 李泌:字长源,唐朝宰相。因获封邺县侯,故世称“李邺侯”。

(2) 原、兰:原州,治今甘肃固原。兰州,治今甘肃兰州北之皋兰。

(3) 左藏:唐朝国库之一,因在左侧而得名。唐代左藏掌钱帛、杂彩、天下赋调。

(4) 采缬(xié):染有彩纹的丝织品。

(5) 党项:又称党项羌,居于甘肃、宁夏一带的羌人。

(6) 屯田:自汉以来,政府利用戍守的军队或农民、商人垦种土地,征取收成以为军饷或税粮,称屯田。

(7) 永业:永业田的省称。政府颁给农户世代经营的私有田产。

(8) 本贯:户籍所在地。长牒:官府颁发给行远路者的一种证明文书。持长牒,沿途可由官府供给食宿。

(9) 续食:沿途供给饮食。

【译文】

德宗与李泌商议,想恢复往日的府兵制。李泌回答说:“今年调动关东来防守京西的士兵多达十七万人,总计需要粟二百四十万斛。国家近来遭逢饥荒战乱,经费不足,暂时无暇恢复府兵制。”德宗说:“赶紧减少戍守的士兵,放他们回去,如何?”李泌回答说:“如果陛下真能采用臣的建议,可以不减少戍守的士兵,不骚扰百姓,使粮食充足,粟麦价格日渐低廉,府兵制也可以恢复。”德宗说:“果真能这样吗?”李泌回答说:“这需要立即去办,过十天一个月的就来不及了。现在吐蕃长久居住在原州、兰州之间,他们用牛运粮食,粮食运完后,牛就没有用了。请陛下派人取出左藏收纳的劣质布帛,染成彩色,通过党项人卖给吐蕃,每头牛只需花费二、三尺布,总计十八万匹可以购买六万余头牛。同时下令由公家冶铸农器,买入麦种,分配给边境的军队,招募戍卒耕种荒田。约定第二年麦子成熟后,加倍偿还麦种,其余的由官府以时价加五分之一买进,存放在官设的仓库,明年春天播种时也如此办理。关中地区土壤肥沃但荒废已久,耕种之后收成一定很好,戍卒获利后,愿意耕种的人必定越来越多。边境上的居民很少,军士每个月都吃官粮,粟麦无法出售,价格必定低廉,名义上是加价收购,实际上与今年的收购价格相比必定大幅下降。”德宗说:“你说府兵也可恢复是怎么回事呢?”李泌回答说:“戍卒因屯田而致富,就会安居于他们耕种的土地,不再想回到家乡。旧制戍卒服役满三年后要由新的戍卒替换,在这批老的戍卒服完役将要返回家乡的时候,由官方下令,有愿意留下来的人,就把他们所开辟的田地赐给他们作永业田,他们愿意迁来的家人,由原籍官府发长牒将他们送来,沿途由官方供给食物。再根据招募的人数上报本道,这样就算是河朔各路的元帅,也会因能够免去轮换戍卒的麻烦而欣喜。用不了几次,戍卒就都成了当地居民,就可以全部用府兵的方法来管理他们,这样就可以把关中的疲弊转化为富强了!”

屯田之议,始于赵充国 (1) ,然羌平,遂罢屯田,又置金城属国以处降羌 (2) ,则善后之策未尽也。邺侯因戍卒复屯田,因屯田复府兵,其言凿凿可任 (3) ,不知何以不行。

【注释】

(1) 赵充国:字翁孙,西汉名将。善骑射,有谋略,熟知匈奴和羌族情况。汉宣帝时,带兵平定西羌起事,先上书屯田,平定羌乱后又罢去屯田。

(2) 金城属国:西汉设于金城郡管理投降羌人的机构。

(3) 凿凿:确确实实。形容话说得十分确定。

【译文】

屯田的建议,始于赵充国,然而在平定羌人以后就废除了,又设置金城属国来管理投降的羌人,但善后的策略未尽完善。邺侯借着戍卒来恢复屯田,又借着屯田恢复府兵,他的言论听起来确实十分可行,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实行。 lbNB32DPB7WTNkSv8dN1lac1YnixE4aEaoBwvWgeHIDo2triQo39KoI1DsJ9U4C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