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子孙充实”愿望与宗法秩序的基础

在宗法制传统影响下,中国社会对于“子孙”有普遍而深沉的关注。曾经有学者论述,子孙观念“亦吾国古文化史上之一大枢键焉”。在甲骨学史的早期阶段,罗振玉《殷虚书契后编》卷下叶十四著录“多子孙甲”,罗氏谓“在《后编》全帙中,此片独触目觉异”。金文则多见“子孙”“子子孙孙”文例。论者以为:“宗法之制,所赖以确立及推行者,则由于子子孙孙之观念也。” [1] 这一观念在秦汉社会意识中有明显的表现。民间“子孙蕃昌”“宜子孙”和权贵之家“宜百子”“百斯男”的祈望,与强盛宗族实力的“子孙充实”观念有关,同时体现了当时社会期待未来亦爱重儿童的文化特征。《日书》等资料中透露的人们预测“生子”前景的方式,也反映了与“宜子孙”理想有关的社会现象。民间礼俗涉及神秘生物的其他相关内容,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1.“宜子孙”理想

秦汉文化遗存中多见作为理想表诉的“宜子孙”文字。

呼和浩特出土的西汉长乐未央砖有反文“苌乐未英子孙益昌”字样。又有西汉“千秋万世”砖,文曰:“长乐未英子孙益昌千秋万世。”出土于浙江湖州的东汉永元六年“大吉”砖,可见反文“大吉宜子孙”。四川西昌出土东汉“宜子孙”砖,有文字:“宜子孙长大吉利”。又如:

富乐未央子孙益昌

(《汉富乐未央砖》)

宜子孙饮百口寿长久

(《汉宜子孙砖》) [2]

《光和五年二月墓券》有“世世富贵,永宜子孙”字样 [3] 。秦汉金文所见“宜子孙”者,有:

永初四年三月廿五日作锺重廿四斤直戋二千宜子孙

(《永初锺》) [4]

阳嘉二年十一月廿五日癸亥陈彤作此锺□宜子孙家□□

(《陈彤锺》) [5]

永元六年闰月一日十湅牢尉斗宜衣重三斤直四百保二亲大富利宜子孙

(《永元熨斗》) [6]

大岁在甲戌初平五年吴师作宜子孙

(《初平五年洗》) [7]

大吉利长宜子孙

(《大吉利熨斗》) [8]

见于金石家著录的有数件被命名为《新宜子孙熨斗》者,铭文都写作“宜子孙” [9] 。又有《宜子孙熨斗》,铭文同样是“宜子孙” [10] 。有两件《长宜子孙熨斗》,铭文作:“长宜子孙。” [11] 又有两件《宜子孙行镫》,铭文也都是“宜子孙” [12] 。又《宜子孙鹿卢镫》,铭文为:“宜子孙吉。” [13] 又有两件《宜子孙铃》,铭文写作:“大吉利,宜子孙。” [14] 又《大富贵铃》,铭文:“大富贵,宜子孙,宜牛羊。” [15]

宋代学者吕大临《考古图》卷九说到两件汉代铜洗:“皆有‘宜子孙’三字,旁有双鱼为饰。”“《唐会要》云:上元二年,高宗命韦弘机营东都上阳宫,于涧曲疏建阴殿,掘得古铜器,似盆而浅,中有蹙起双鲤之象,鱼间有四篆字:‘长宜子孙。’与此器同。皆汉洗也。” [16] 《太平御览》卷一七三引《东京记》曰:“上阳宫在皇城西南东苑,苑东垂南临洛水,西拒穀水。上元中,韦机充使所造列岸修廊连垣,掘地得铜器,似盆而浅,中有隐起双鲤之状,鱼间有四篆字,曰‘长宜子孙’。时人以为李氏再兴之符,高宗末年常居此宫以听政也。”现在看来,这其实是一次汉代文物的发现。汉代铜器多见《宜子孙洗》 [17] 、《长宜子孙洗》 [18] 、《君宜子孙洗》 [19] 、《富贵宜子孙洗》 [20] ,铭文分别为“宜子孙”“长宜子孙”“君宜子孙”“富贵宜子孙”,亦有一例作“君宜子孙也” [21] 。又有《富昌宜侯王洗》,铭文作“富昌宜侯王子孙” [22] 。《册府元龟》卷二四《帝王部·符瑞三》说到另一次唐代发现汉器的实例,也出现了“宜子孙”字样:“(开元)九年三月,……于许昌县之唐祠,掘地,得古铜鐏,上又隐起双鲤,篆书文曰‘宜子孙’,并请宣付史官,从之。”《西清宝鉴》卷三三写道:“考三代物,多铭为‘子孙永宝’,曰‘宜子孙’云者,实始于汉尚方制,唐开元九年三月许昌县之唐祠,掘地得古铜尊,上隐起双鱼,篆书文曰‘宜子孙’。亦云是汉物。此与前器俱铭‘宜子孙’,字体近八分。盖其时古文初变云。”程大昌《演繁露》卷三“富贵昌宜侯王”条也将所见古器与此发现对照考察:“淳熙乙巳,予以大飨恩封新安郡侯。时寺丞佐善小篆,予问何人能刻铜,当呼之使刻。时因引予入一书室,四壁尽是古器,皆有款识。其中一盆,铸写特精,而格制差浅,四旁皆隐起水波,中有两鱼,其间不为水纹处有篆文六字,曰‘富贵昌宜侯王’。予时大病更生,乐见昌宜二字,意益欣然,不暇究其为何种制度也。丁未三月二十八日在建宁阅《唐会要》,见上元间高宗即洛北营建阴殿,韦洪机掘地,得古铜器,如盆而浅,中有蹙起双鲤之状。鱼间有四篆字,曰‘长宜子孙’。以较时公所藏,则盆与样制,皆与之合。其中字语则随人意向,故两语不同耳。”

2.“宜子孙”与“传子孙”“留子孙”

《宣和博古图》卷二八说到此类铜器铭文:“或以纪其姓名,或以识其岁月。如言‘尚方’‘玉堂’者,用于奉御也;如言‘宜官’‘宜侯王’者,用之百执也;如言‘宜子孙’者,用以藏家也;若‘千秋万岁’之语,则所以美颂者。”所谓“如言‘宜子孙’者,用以藏家也”,其实未必能够概括汉代文字“宜子孙”出现的普遍涵义。

例如,与《宜子孙洗》不同,有《传子孙洗》,文作:“传子孙。” [23] 又《蜀大吉利洗》,铭文“蜀大吉利长留子孙” [24] 。又如《严氏造作洗》“严氏造作吉羊」传子孙宜主” [25] ,《蜀郡严氏富贵洗》“蜀郡严氏富昌吉利」传子孙宜主万年” [26] ,所谓“传子孙”“留子孙”者,或可易于直接以“用以藏家”解释,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器铭颂文所“宜”为“主”,与“宜子孙”明显有异。

又如《刘平国摩崖题刻》有如下内容:

龟兹左将军刘平国,以七月廿六日发家,从秦人孟伯山、狄虎贲、赵当卑、万羌、石当卑、程阿羌等六人,共来作□□□□谷关,八月一日,始断山石作孔,至〔七〕日□,坚固万岁,人民喜,长寿亿年,宜子孙,永寿四年八月甲戌朔十二日乙酉,直建,纪此,东乌累关城皆〔亦左〕将军所作也,仇披。

京兆长安淳于伯□,作此诵。 [27]

此刻石绝非“用以藏家”。从“人民喜,长寿亿年,宜子孙”的祝辞看,“宜子孙”当时已经是社会普遍的习用语,也是一种公共愿望。《居巢刘君墓石羊题记》也可以看到“宜子孙”文字:

(小石羊第一石)大吉羊宜子孙传世老寿

(小石羊第二石)大吉宜子孙传世老寿

(小石羊第三石)大吉宜子孙传世老寿

(小石羊第四石)大吉宜子孙传世老寿 [28]

“宜子孙”,是“大吉”“大吉羊”的重要标志。

汉墓出土玉璧及其他玉质佩饰有突出标示“宜子孙”者 [29] ,又可见“宜子孙日益昌”文字 [30] 。新疆民丰出土“千秋万岁宜子孙”锦枕及多件“延年益寿长葆子孙”锦等 [31] ,也值得注意。居延汉简出现“宜子孙”简文:

李大书门宜子孙

(E.P.T59:147A)

也值得我们注意。也许这条简文也可以说明“宜子孙”在当时是公开的愿望表述,尽管有时铭刻在被理解为“用以藏家”的器物上。

3.“宜子”“宜子孙”印与“子孙”人名

汉印文字可见“宜子”:

宜子

(《汉印文字征》第十四·十五)

亦有“宜子孙”文字,如:

王君豫宜子孙

(《汉印文字征》第九·十四)

宜子孙

(《汉印文字征》第十四·十五)

宜子孙

(《汉印文字征》第十四·十五)

汉印资料又有反映以“子孙”作人名的情形,如:

召子孙

(《汉印文字征》第二·六)

郭子孙印

(《汉印文字征》第六·二十五)

郭子孙印

(《汉印文字征》第十二·二十一)

田子孙

(《汉印文字征》第十四·十五)

《汉书》卷八八《儒林传·孟卿》说到一位名叫“杨荣子孙”的儒学学者。颜师古解释为名“荣”字“子孙”:“子孙,荣之字也。”又《儒林传·颜安乐》说到一位称“丁姓子孙”者,颜师古注:“姓丁,名姓,字子孙。”

以“子孙”为人名的情形,又见于汉简资料。如居延汉简所见“王子孙”(E.P.S4.T1:13A)、“张子孙”(173.28A),敦煌汉简所见“张子孙”(1078A)、“范子孙”(2446)等,似乎也可以体现当时“子孙”意识是怎样显著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4.镜铭习用语“宜子孙”

汉镜铭文频繁出现“宜子孙”字样。《宣和博古图》卷二九《鉴二·善颂门》列有“汉一十一器”,其中“尚方宜子孙鉴”一件,“长宜子孙鉴”四件。最多见的汉镜铭文有:

宜子孙

长宜孙

长宜子孙

常宜子孙

“宜子孙”和“常宜子孙”,都是最常见的镜铭。考古工作中出土这两种汉镜,数量相当多 [32] 。又如林素清《汉代镜铭集录》著录的铜镜铭文:

(1)君宜高官」长宜子孙

(2)长宜子孙位至三公

(3)长宜子孙诏见贵人

(4)寿如金石」长宜子孙

(5)生如金石长宜子孙

(6)长宜子孙富贵昌万

(7)长宜子孙」刘氏钜文

(8)长宜子孙□□□□□

(9)上方作竟真大工长宜子孙

(10)见日之光长毋相忘」长宜子孙

(11)延年益寿大乐未央」长宜子孙

(12)位至三公寿如山石」长宜子孙

(13)位至三公生如山石」长宜子孙

(14)寿如金石君宜官秩」长宜子孙

(15)寿如金石佳且好兮」长宜子孙

(16)延年益寿□乐未央」长宜子孙

(17)长宜子孙」宜君王日富昌乐未央

(18)上方作竟自有纪长宜子孙世少有

(19)吾作明竟自有已令人长命宜子孙

(20)上有辟邪交龙道里通长宜子孙寿无穷

(21)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长宜子孙

(22)□力治事日给月异□身顺护□至必富宜子孙

(23)尚方作竟尚上有山人不知老渴饮玉大吉」宜子孙

(24)尚方作竟真大好上有山人不知老渴饮饥食」□宜子孙

(25)尚方作竟真大巧上有山人不知老渴饮□□□」长宜子孙

(26)吾作明竟上三章□□刻明竟吉宜子孙□□□大吉百春

(27)吾作明世少有如日月君宜子孙其师命长长乐未英兮

(28)新君之纪造镜如苍龙左左白虎虎右长宜孙子」长宜子孙

(29)尚方作竟兮真大工上有山人不知老渴饮玉泉兮」长宜子孙

(30)上大山见神人食玉央饮澧泉驾交龙乘浮云宜官秩保子」长宜子孙

(31)长生宜子孙□君□安康□以灵□□□□寿□老」大王□□长□□□

(32)上大山见神人食玉央饮澧泉驾交龙乘浮云宜官保子孙长宜子孙去不羊

(33)尚方作竟明如日月不已寿如东王公西王母长宜子孙位至三公君宜高官

(34)泰山作竟真大巧上有山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敖四海兮」宜子孙

(34)泰山作竟真大巧上有山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敖四海兮」宜子孙

(36)吾作明竟上三章□□刻明竟吉宜子孙□□□大吉百春」□□□□□□□□□□

(37)吾作明竟幽湅三商周百册作乐众申见容宜子孙也大吉」……三二世木未

(38)角王巨虚辟不详仓龙白虎神而明赤鸟玄武之阴阳国实受福家富昌长宜子孙乐未央

(39)尚方作竟大毋伤巧工作之成文章左龙右虎去不羊朱鸟玄武阴阳长保二亲」长宜子孙

(40)尚方作竟大毋伤巧工作之成文章左龙右虎去不羊朱爵玄武□阳长保二亲」长宜子孙

(41)湅冶铜华得其清以之为镜昭身刑五色尽具正赤青与君无亟毕长生如日月光兮」长宜子孙

(42)吾作明竟幽湅三商巧工刻之成文章上有四□辟羊至□录氏范人长保二亲」长宜子孙

(43)吾作明竟幽湅三商周□□象万□□□众药□见□元□□□□□□贵富字□曾年益寿长宜子孙」吾作明镜幽湅三商周□□……

(44)光和元年五月作尚方明竟幽湅白同买者长宜子孙延年益寿长乐未央宜侯王大吉羊宜古市」君宜官位

(45)永康元年正月丙午日作尚方明竟买者长宜子孙买者延寿万年上有东王父西王母生如山石大吉」长宜高官

(46)吾作明竟幽湅三商周□□象万疆□□□众□□见□□□□□□□□□□□曾年益寿长宜子孙」吾作明竟幽湅三商周□□

(47)李氏作竟自有纪青龙白虎居左右神鱼仙人赤松子八□相向法古始口长命宜子孙五男四女凡九子便固章利父母为吏高迁……

(48)熹平二年正月丙午吾造作尚方明竟兮幽湅三商州刻无极世得光明买人大富贵长宜子孙延年兮」吾乍明竟自有方白同清明兮

(49)汉西蜀刘氏作竟延熹三年五月五日戌□竟□日中□□寿如东王公西王母常宜子孙长乐未央士至三公宜侯王」吾作明竟幽湅三冈□□

(50)吾作明竟幽湅宫商周罗容象容五帝三皇白牙单琴黄帝除凶白虎朱鸟玄武白虎青龙建安十年五月六日作宜子孙大吉羊」君宜官君宜官

(51)湅冶铅华清而明以之为镜宜文章延年益寿辟不羊与天无亟如日光千秋万岁乐未央」利贰亲宜弟兄寿万年长相葆宜子孙乐己哉固当保长乐未央 [33]

汉镜铭文有广告意义 [34] ,对“买者”的祝颂是市场诱惑的手段之一。而这些美好的程式性褒词中,可以看到有如下内容与“宜子孙”形成组合:

(1)尊贵

君宜高官(1)(33);位至三公(2)(12)(13)(33),君宜官秩(14);宜君王(17);宜官秩(30);宜官(32);宜侯王(44)(49);君宜官位(44);长宜高官(45);为吏高迁(47);士至三公(49);君宜官(50) [35]

(2)长寿

寿如金石(4)(14)(15);生如金石(5);延年益寿(11)(16)(44)(51);寿如山石(12),生如山石(13)(45);长命(19)(47);寿无穷(20);命长(27);长生(31);寿如东王公西王母(33)(49);与君无亟毕长生如日月光(41);曾年益寿(43)(46);延寿万年(45);延年(48);与天无亟如日光(51);千秋万岁(51);寿万年(51);

(3)富有

富贵昌万(6);日富昌(17);□至必富(22);家富昌(38);贵富字□(43);宜古市(44);大富贵(48);

(4)恩爱

长毋相忘(10);

(5)美好

佳且好兮(15);

(6)平安

保子(30);安康(31);保子孙(32);长保二亲(39)(40)(42);利父母(47);利贰亲,宜弟兄……长相葆(51);

(7)吉乐

大乐未央(11);□乐未央(16);乐未央(17)(38)(51);大吉(23)(37)(45);吉(26)(36);大吉百春(26)(36);长乐未英(27);去不羊(32)(39);长乐未央(44)(49)(51);大吉羊(44)(50);辟不羊(51)。

从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推想汉代民间普通人群的愿望,这些人生期望与“宜子孙”结合,共同形成了当时社会意识中的幸福指数。

有学者研究汉镜铭文,关注其中“在思想史上”“值得注意的材料”,说到“类似箴言性质之镜铭”,其中有与前引砖文“子孙益昌”相同的文字:

圣人之作镜兮,取气于五行,生于道康兮,咸有文章,光象日月,其质清刚,以视玉容兮,辟去不祥,中国大宁,子孙益昌,黄帝元吉,有纪纲。 [36]

论者指出,“子孙益昌”“是普世一致的愿望” [37] 。其实,考察汉代社会意识相关内容在文化遗存中的突出表现,或许可以获得有新鲜意义的发现。

曹操《气出唱》在“东到泰山”一节后又言及“华阴山”情形。他写道:“华阴山,自以为大。高百丈,浮云为之盖。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吹我洞箫鼓瑟琴,何訚訚。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玉女起,起儛移数时。鼓吹一何嘈嘈。从西北来时,仙道多驾烟,乘云驾龙,郁何蓩蓩。遨游八极,乃到昆仑之山,西王母侧。神仙金止玉亭,来者为谁?赤松、王乔,乃德旋之门乐共饮食到黄昏,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 [38] 在以长篇文字渲染仙界神秘气氛之后,最终以“宜子孙”结句。“今日相乐诚为乐”的“乐”,其终极境界竟然是“宜子孙”。随后又有一段文字说到“君山”:“游君山,甚为真。磪磈砟硌,尔自为神。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东西厢,客满堂。主人当行觞,坐者长寿遽何央。长乐甫始宜孙子,常愿主人增年,与天相守。”这里的“宜孙子”,应当与“宜子孙”大意相近。

除了所谓“利贰亲,宜弟兄,寿万年,长相葆”外,汉代又多有“保子孙”镜铭,如“上华山见神人食玉英饮澧泉驾青龙乘浮云宜官秩保子孙乐未央富贵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39] 。“保子孙”有时又写作“葆子孙”。

5.民间祈祝:“常宜子孙兮日番昌”

汉镜铭文又多有言“子孙备具”者,如:“尚方御竟大毋伤左龙右虎辟不羊朱鸟玄武顺阴阳子孙备具居中央长保二亲乐富昌寿敝金石如侯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汉代镜铭集录》868:A-879)前引镜铭“五男四女凡九子”,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子孙备具”的涵义。对子孙的数量,也有提出更高期求的,如:

福熹进兮日以萌食玉英兮饮澧泉驾文龙兮乘浮云白虎□兮上泰山凤凰舞兮见神仙保长命兮寿万年周复始兮八子十二孙」长宜子孙 [40]

具体的数目,是“八子十二孙”。汉印文字可见所谓“建明德,子千亿,保万年,治无极”(《汉印文字征》第十四·十五),其中“子千亿”,祈望子嗣之多,至于惊人的程度。

汉镜铭文多见所谓“子孙蕃昌”,体现出民间渴求多子的普遍愿望。如《汉代镜铭集录》可见:

吾作明竟幽涷三商配象万强□德虞黄子孙蕃昌士至公卿真师命长

吾作明竟幽湅三商周刻无极□象万强白□作乐众□□□□□□□□□」自九子孙番昌与师命长

吾作明竟幽湅三刚配象万强敬奉臣良周刻无□象□主阳圣德光明子孙蕃昌服者大吉生如山不知老其师命长

吾作明镜幽炼三商周刻册祀配象万强自身康乐万福攸同百清并友福禄宜祥  富贵安宁子孙蕃昌增年益寿与师命长

吾作明竟幽湅三商周刻无极配象万强百凤奏乐众神□容天禽四首□□□□富贵宜□子孙蕃昌曾年益寿其师命长

吾作明竟幽湅宫商周罗□□□白牙单琴黄帝除凶朱鸟玄武白虎青龙君宜高官位至三公子孙番昌建安朱氏」君宜官君宜官

吾作明竟幽湅宫商周罗容象五帝天皇白牙单琴黄帝除凶朱鸟玄武白虎青龙君宜高官子孙番昌建安十年造大吉」君宜官君宜官

建安初□□吾作明竟幽湅宫商周刻容象□□皇白牙单琴黄□□凶朱鸟玄武□□□□君宜高官位至三公子孙番昌」君宜官君宜官

吾作明竟幽湅宫商周罗容象五帝天皇白牙单琴黄帝除凶朱鸟玄武白虎青龙  君宜高官子孙番昌建安十年造大吉兮」君宜官君宜官

吾作明竟幽湅宫商周罗容象五帝天皇白牙单琴黄帝除凶朱鸟玄武白虎青龙君宜高官子孙番昌建安十年朱氏造□□」君宜官君宜官

吾作明镜幽炼三商配像万强竞从序道敬奉贤良周刻典祀百身长乐众事主阳福禄正明富贵安乐子孙蕃昌贤者高显士至公卿与师命长

吾作明竟幽湅三商雕刻无祉配像万□白牙举□□神见容天禽□首糸祷□□遏则泰一福禄是从赏景宗周子孙番昌曾年益寿其师命长

吾作明镜幽湅三刚配象万强敬奉臣良周刻无□众□主阳圣德光明子孙蕃昌服者大吉生如山不知老其师命长」□□□□□□□□□□

盖作明竟渊湅三商发造虚无克照金光刻□元方法□四旁□□□廷五帝三皇朱鸟玄武金□交龙服此竟者命长」服此竟者师二立公子孙潘昌

吾作明竟幽湅宫商周罗容象五帝天皇白牙单琴黄帝除凶朱鸟玄武白虎青龙君位高官位至三公子孙番昌建安十年朱氏造大吉羊」君宜官君宜官

吾作明镜幽湅三商周刻无极配象万强白凤鼓瑟众神□容天禽四首衔纽刚边□大一□□□□□群五帝三皇□□鬼凶富贵安乐子孙蕃昌曾年益寿其师命长」……

吾作明镜幽湅三商周罗容象五帝天皇建安七年四月示氏作竟君宜高官子孙番昌大吉羊 [41]

吾作明镜幽柬三商周刻无极配象万羊□□□□众申见容天禽并存福禄是从富贵并至子孙番昌昌年益寿其师命长

吾作明镜幽湅商周刻无极配象万强白牙奏乐众神见容天禽并存福禄是从富贵□□子孙番昌□□□有马三千万白

建安十年吾作明镜幽湅宫商周刻容象五帝天皇白牙单琴黄帝除凶朱鸟玄武白虎青龙君宜高官位至王公子孙番昌」君宜官君宜官

建安十年朱氏造大吉羊幽湅官商周缘容象五帝天皇白牙弹琴黄帝除凶朱鸟玄武白虎青龙君宜高官位至三公子孙潘昌」君宜官君宜官

吾作明镜子孙潘昌天王日月位至三公(残)

吾作明竟幽湅宫商周刻五帝天皇白牙弹琴黄帝除凶朱鸟玄武□□□□□宫东母人工有王公君宜高官子孙藩昌□□王天」君宜高官君宜高□

吾作明镜幽谏三商周刻无亟配象万强伯牙奏乐众神见容天禽并存福禄氏从富贵常至子孙潘倡曾年益寿其师命长惟此明竟千出吴郡张氏元公千练百斛刊列文章四器并 [42]

“子孙番昌”“子孙潘昌”“子孙潘倡”,都是“子孙蕃昌”。又有一句中并见“宜子孙”和“子孙蕃昌”文意的例子,如:

常宜子孙兮日番昌千秋万世乐未央宜吏□精明光兮□□」久不相见长毋相忘 [43]

“子孙蕃昌”或予简写,省略“昌”字:

吾作明竟幽湅宫商周罗容象五帝天皇白牙单琴黄帝除凶朱鸟玄武白虎青龙服者豪贵延年益寿子孙番建安十年造 [44]

也有写作“子孙充实”的:

二姓合好□如□□女贞男圣子孙充实姐妹百人□□□□夫妇相□□□□阳□□月吉日造此信物 [45]

镜铭可见“女贞男圣”“夫妇相□”字样,作为“二姓合好”的“信物”,似是新婚时即提出了“子孙充实”的期望。

6.宗法责任:“子子孙孙,卑尔炽昌”

《汉书》卷一○○下《叙传下》写道:“万石温温,幼寤圣君,宜尔子孙,夭夭伸伸,庆社于齐,不言动民。卫、直、周、张,淑慎其身。述《万石卫直周张传》第十六。”对于其中“宜尔子孙,夭夭伸伸”语,颜师古注:“《诗·周南·螽斯》之篇曰‘宜尔子孙,振振兮’,《论语》称孔子‘燕居,伸伸如也,夭夭如也’,谓和舒之貌。此言万石子孙既多,又皆和睦,故引以为辞也。”《史记》卷一○三《万石张叔列传》说其家族“诸子孙咸孝”。《汉书》卷四六《石奋传》载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诏,也称赞其“子孙至孝”。看来,“子孙既多,又皆和睦”,似是当时宗族关系理想的状况。如此则所谓“子孙充实”的“充实”二字,可以得到理解。

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雌雄节”一节写道:

……子孙不殖,是胃(谓)凶节……115〔上〕

……子孙则殖,是谓吉节……116〔上〕

在当时人的观念中,“子孙不殖”则“凶”,“子孙则殖”即“吉”。

对于“子孙不殖”的“凶”,并不仅仅停留在观念层次。先秦两汉已经有“七出”情形。《孔子家语·本命解》“妇有七出”,包括“无子者”。《大戴礼记·本命》则称作“妇有七去”。瞿同祖曾经说:“除少数的例子外,历史上以无子而被出的实不多见。” [46] 刘增贵《汉代婚姻制度》指出:“其实,汉代不乏无子出妻之事……” [47] 彭卫《汉代婚姻形态》也说:“考察汉代实际,无子出妻并非‘实不多见’,而是相当普遍。” [48] 有学者指出,还有一种情形,“如果无子,可以采取纳妾方式来获得子嗣” [49] 。当然,这也无疑会影响到家庭结构和“妻”的地位的变化。对“妻”的个人命运来说,也许也是一种“凶”。

《校官碑》:“□此龟艾,遂尹三梁。永世支百,民人所彰。子子孙孙,卑尔炽昌。” [50] 《白石神君碑》:“遂兴灵宫,于山之阳。营宇之制,是度是量。卜云其吉,终然允臧。匪奢匪俭,率由旧章。华殿清闲,肃雍显相。玄图灵像,穆穆皇皇。四时禋祀,不愆不忘。择其令辰,进其馨香。牺牲玉帛,黍稷稻粮。神降嘉祉,万寿无疆。子子孙孙,永永番昌。” [51] 所谓“子孙蕃昌”在碑文中写作“子子孙孙,卑尔炽昌”,“子子孙孙,永永番昌”。关于“卑尔炽昌”,高文注意到可能与《诗·鲁颂·閟宫》“俾而炽昌”有关 [52]

《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在关于“五星合”的论说中,可见“子孙蕃昌”语:

五星合,是为易行,有德,受庆,改立大人,掩有四方,子孙蕃昌;无德,受殃若亡。五星皆大,其事亦大;皆小,事亦小。

“子孙蕃昌”是和“有德,受庆”即据有成功的条件并获得成功联系在一起的。《汉书》卷二六《天文志》有相近的记载 [53] 。又《汉书》卷二五下《郊祀志下》写道:

后上以无继嗣故,令皇太后诏有司曰:“盖闻王者承事天地,交接泰一,尊莫著于祭祀。孝武皇帝大圣通明,始建上下之祀,营泰畤于甘泉,定后土于汾阴,而神祇安之,飨国长久,子孙蕃滋,累世遵业,福流于今。今皇帝宽仁孝顺,奉循圣绪,靡有大愆,而久无继嗣。思其咎职,殆在徙南北郊,违先帝之制,改神祇旧位,失天地之心,以妨继嗣之福。春秋六十,未见皇孙,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朕甚悼焉。《春秋》大复古,善顺祀。其复甘泉泰畤,汾阴后土如故,及雍五畤、陈宝祠在陈仓者。”天子复亲郊礼如前。又复长安、雍及郡国祠著明者且半。

汉武帝“子孙蕃滋”,成为后世的光荣。而汉成帝“久无继嗣”导致的精神负担,也体现出当时社会的意识倾向。对于汉武帝的赞颂之辞中“子孙蕃滋”与所谓“神祇安之,飨国长久”,“累世遵业,福流于今”的关系,也值得注意。就维护正常的宗法秩序和宗法传统而言,宗族成员应当把“子孙”生产视作自己的责任。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强调宫廷制度与“永安”“大宁”有关,“意者岂非神明依凭支持,以保汉室者也”。又说:“神灵扶其栋宇,历千载而弥坚。永安宁以祉福,长与大汉而久存。实至尊之所御,保延寿而宜子孙。”《文选》卷一一李善注:“《毛诗》曰:‘宜尔子孙,振振兮。’”“宜子孙”虽然与“保延寿”并列,似是突出对个人的祝愿,然而所谓“长与大汉而久存”,则又将“宜子孙”愿望与政治绪统的长久延承联系了起来。

何晏《景福殿赋》颂扬魏德,有“重熙而累盛”语,又说:“远则袭阴阳之自然,近则本人物之至情。上则稽古之弘道,下则阐长世之善经。”据说景福殿为主体的宫禁中,有以“百子”命名的宫殿:“遂及百子,后宫攸处。处之斯何,窈窕淑女。思齐徽音,聿求多祜。其祜伊何,宜尔子孙。”关于“百子”之殿,《文选》卷一一李善注:“韦诞《景福殿赋》曰:‘美百子之特居,嘉休祥之令名。’郑玄《毛诗笺》曰:‘大姒十子,众妾则宜百子。’其殿之名,盖取于此。”关于“思齐徽音,聿求多祜”,李善注:“《毛诗》曰:‘思齐大任,文王之母。’又曰:‘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关于“其祜伊何,宜尔子孙”,李善注:“‘宜尔子孙’,已见上文。”

所谓“宜百子”与“百斯男”,体现出汉代上层社会对于多子的热切祈望。《史记》卷五二《齐悼惠王世家》记载刘章为吕太后“言田”:“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鉏而去之。”《汉书》卷三八《高五王传》记录同一史事,颜师古注:“穊,稠也。穊种者,言多生子孙也。疏立者,四散置之,令为藩辅也。”其实,汉代政治语言中又可以看到较“宜百子”“百斯男”更“稠”的子孙数量追求。《汉书》卷一一《哀帝纪》载定陶王立为皇太子谢辞,有“陛下圣德宽仁,敬承祖宗,奉顺神祇,宜蒙福佑子孙千亿之报”语。颜师古注:“《大雅·假乐》之诗曰‘干禄百福,子孙千亿’。言成王宜众宜人,天所保佑,求得福禄,故子孙众多也。十万曰亿。故此谢书引以为言。”《汉书》卷二五下《郊祀志下》杜邺说王商语也说到“子孙千亿”:“《诗》曰‘率由旧章’。旧章,先王法度,文王以之,交神于祀,子孙千亿。”

皇族积极求子的史例,有《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吕后长女为宣平侯张敖妻,敖女为孝惠皇后。吕太后以重亲故,欲其生子万方,终无子。”又《汉书》卷九九上《王莽传上》:“莽以皇后有子孙瑞,通子午道。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径汉中。”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时年十四,始有妇人之道也。子,水;午,火也。水以天一为牡,火以地二为牝,故火为水妃,今通子午以协之。”

如果“子孙蕃昌”或者“子孙蕃滋”可以说是一种数量愿望的话,那么,当时的人们其实还有生育质量的期求。 z7WvL7EJcvaTnXuVSuZBKNQoVjGMqDDMtEh0GCcPpFycdA4j58GQCE6Jkb5LD+y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