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婴幼儿和成人睡眠有何不同?

想知道如何才能成功地培养孩子的睡眠技能,你首先应该了解宝宝是如何睡觉的。准确地理解以下四个概念,会对你有帮助。

主动睡眠与频繁夜醒

睡眠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以下简称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EM)。快速眼动睡眠又称“主动睡眠”(active sleep),每个阶段需要的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

宝宝约50%的睡眠时间处在主动睡眠阶段(即REM),到成年初期会下降到20%~25%。“主动睡眠”是一个睡眠相对较浅的阶段,通常伴有打呼噜、抽搐、做鬼脸等动作。宝宝睡眠时会吵闹,是个“坏室友”,这是因为他们的大部分睡眠时间都处在快速眼动睡眠状态,这也是宝宝经常会醒的原因之一。另外,主动睡眠的时间会随着清晨的到来而增加,这也是随着夜晚的推移,宝宝会更加频繁醒来的原因之一。

睡眠周期由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组成。成年人成熟的睡眠周期为90 ~110 分钟,而婴儿的睡眠周期大约每50 分钟循环一次。

而婴儿的睡眠周期比成人的短得多,也浅得多,这就形成了一种每晚醒来2 ~8 次的自然规律。有时宝宝可能需要你哄一哄,或者喂点儿吃的才能入睡。有时宝宝只是在床上来回翻滚几下,之后就又自个儿睡着了,你可能都没意识到孩子醒过这么多次。但我可以肯定的是,从入睡到早上醒来,你的宝宝醒来的次数,可能比你意识到的还要更多(见图4 .1)。

图4 .1 宝宝醒来的次数比你知道的多

昼夜节律与睡眠驱动力

有许多种“昼夜节律”,与本书主题最相关的是“睡眠在一天内的变动”。正是由于睡眠的昼夜节律,成年人在晚上才有长时间、不间断的睡眠,才能在白天保持长时间、不间断的清醒。但是,我们出生时的睡眠昼夜节律是不成熟的,因此在出生的最初几周,新生儿的睡眠节律是混乱的。出生后一到两个月,当你的睡眠昼夜节律成熟后,每晚在同一时间睡觉时,你的生物机理会自我调节,来促进睡眠。这是一种很强大的睡眠“符咒”。

睡眠驱动力(专业术语是homeostatic sleep drive,即“稳态睡眠驱动”)又进一步使睡眠节律成熟。你清醒的时间越长,睡眠驱动力对睡眠的作用就越强。对于成年人来说,睡眠驱动力会在一天中慢慢积累,在入睡前达到顶峰,此时这种作用力会与我们的昼夜节律相结合,使我们入睡。在睡眠过程中,睡眠驱动力逐渐消散,越接近早晨越弱,然后在白天重新累积。

白天,昼夜节律相对较弱,所以小睡很大程度上由累积的睡眠驱动力来调节。我喜欢把睡眠驱动力想象成一个气球。孩子醒着的时候,气球慢慢地充满了空气。过早让孩子小睡,他们的睡眠气球就会耷拉着瘪下来(不要小睡!)。气球也很容易漏气,带孩子回家的路上,孩子睡10 分钟,气球就会漏气(不要小睡!)。长时间不睡觉,气球会过度膨胀、最终爆炸。

入睡时,昼夜节律和睡眠驱动力这两种奇妙的力量结合在一起,会催生一天中最强烈的睡眠冲动。当孩子处于睡眠状态时,这种冲动会随时间逐渐消失,这就是为什么你会发现,越接近早晨孩子醒来的频率越高,并且很难再次入睡。

客体永久性

“客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ce)是孩子最终会掌握的一项奇妙技能。“客体永久性”是指婴儿知道物体是存在的,即使他无法看到或者摸到这个物体。孩子在获得这项技能前,看不见的事物对他来说就意味着不存在。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会觉得躲猫猫游戏特别有意思,也会去寻找你给他展示过又藏在毯子下面的玩具。

客体永久性也与陌生焦虑和分离焦虑密切相关,当孩子意识到你的存在,但你又不在他眼前时,他就会产生这种焦虑。孩子第一次知道想念你的时候,你真的很感动,但当你离开房间,孩子立即开始大哭的时候,就先把感动放一边吧,因为你可能要与独自上厕所这件事告别。

科学家曾经认为,婴儿8 个月大时才开始产生客体永久性意识。但最近的研究表明,3 个半月大的婴儿就知道,就算看不见,物体依然存在。

虽然科学界还在争论孩子多大能玩“妈妈或爸爸去哪儿了”的游戏,但坊间的经验是,孩子6 个月时(可增减一两个月),客体永久性意识就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因为你的孩子入睡时,是你在陪着他(摇晃、喂食、照顾、怀抱),他醒来后却发现你不见了。有了客体永久性意识的孩子能记住你之前确实在这里,结果现在却神秘地消失了! 实际上,孩子入睡前 和醒来后,环境上的任何改变都会产生问题,包括:

爸爸妈妈不见了(孩子入睡的时候在,醒来的时候却不在)

位置变化(孩子在床上入睡,醒来时在婴儿床上)

设备被关闭(白噪声机器、计时器、手机、音乐设备等)

会掉出来的东西(安抚奶嘴,我说的就是你!)

还没有形成客体永久性的婴儿,可以快乐地被摇晃、放在腿上颠或者被看护着入睡。他会在晚上醒来吃些东西,或被摇晃着再次入睡。宝宝醒来不是因为你消失了,而是因为吃流食容易饿,或者是因为身为新生儿,他们需要很多帮助来减轻夜间光照的刺激。有些时候,让孩子彻底陷入沉睡后再放到床上,似乎是一个有效的策略,毕竟你成功地让他入睡了。

然而,一旦你的宝宝形成了客体永久性,他们就会注意到,有些东西在他们睡着后发生了改变,尤其是你不见了。之前宝宝从浅层睡眠中醒来后能自行调节,并再次入睡,但是现在他们彻底清醒了,因为你之前还在这儿,但现在不在了。更糟的是,他们会变得很不开心,他们醒来不再是为了找点儿吃的或是求抱抱,而是变得脾气暴躁,很难安抚。

发生了这种事后,最好的情况是孩子会偶尔醒来,看看你是否还在,最坏的情况是他的睡眠质量每况愈下。

如果你继续在宝宝睡着后改变环境,你会发现,宝宝开始反抗睡觉。宝宝在睡前会变得高度警觉,因为他们知道你想偷偷溜出去。以前在睡觉时与你搂抱和欢笑的宝宝,现在变得烦躁焦虑。宝宝可能会需要好几个小时才能入睡,因为宝宝会盯着你,而抗拒生理上的睡眠压力。

想象一下,你在自己的房间里入睡,却在森林里醒来(见图4 .2)。你会对环境发生的诡异变化感到非常不安。这导致你一下子就会清醒过来,即使你立马回到家,也很难再入睡了。也会让你在第二天晚上难以入睡,因为你担心这种事会再次发生。这就是我们要进一步讨论的契机。

睡眠联想

每个人都会产生与入睡相关的联想。我的睡眠联想包括我身边的丈夫、我躺在床上和在熄灯前看的书。除去任何一个,我都很难入睡。我经常对我的丈夫抱怨,他出差的时候我总是睡眠不足,原因即在于此。

人们的睡眠联想会固定下来,在入睡时就需要这些联想的帮助(至少会让他们睡得更好)。睡眠联想也会帮助人们从浅睡眠进入沉睡。但是,成年人有着成熟的睡眠节奏,即快速眼动睡眠较少,就算我有“在床上读书”的睡眠联想,我也不需要在凌晨2 点夜醒后,读些书来帮自己重新入睡。

图4 .2 没形成客体永久性之前,就像在自己的床上入睡,却在森林里醒来

婴儿的睡觉与成年人不一样。

孩子的睡眠联想是那些睡觉前在附近进行的活动和出现的物体,这来自你培养的良好睡前习惯,比如他一贯的睡眠地点,你正在使用的任何婴儿睡眠辅助工具(详见第5章),如白噪声、依恋物等。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差别,但经常被人误解。大部分人都相信,培养睡眠习惯的目的是让孩子在没有父母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入睡。但对有些孩子来说,即使他们在睡前活动后还是醒着的,这些活动也会让他们产生睡眠联想。如果睡眠联想不能持续存在一整夜,就会出现问题。

如果孩子用于睡眠联想的事物持续一整夜都不变,例如裹在襁褓中,并且环境中有夜灯、依恋物,躺在婴儿床上或者是你的床上,那么孩子就拥有了很好的、可持续的睡眠联想。孩子每次在夜间醒来,会发现他们的睡眠联想依然存在,并没有发生改变,就会很容易地再睡回去。

而不恰当的睡眠联想包括:

吮吸着安抚奶嘴入睡,以致睡觉时安抚奶嘴从嘴里掉出来。

在哺乳或进食过程中入睡,醒来后嘴里没有奶头或奶瓶。

在你的怀抱中入睡,醒来后只有自己。

在你床上入睡,醒来后却在自己床上。

和你一起在你的床上入睡,在你的床上醒来时,你却不在。

伴着音乐或手机播放的声音入睡,醒来后周围一片寂静。

常见的不恰当的睡眠联想例子是,一边摇晃孩子,一边唱着睡前歌曲。孩子睡着后被轻轻地放进婴儿床,但之后整晚都不断醒来,除非父母接着摇晃,否则无法再次入睡。同样,孩子在入睡时吃奶,然后醒着被放到婴儿床上,在床上自主入睡,他也很可能在夜间醒来后,除非继续喂奶否则坚决不睡觉。

你可能注意到,这与客体永久性问题很相似,实际上它们是互相联系的。如果孩子的睡眠联想不是一些持续的事物、地点、人或活动,当孩子醒来时(他们经常醒来),他们将无法成功地重新自主入睡。当你试着用其他方法帮助孩子重新入睡时,发现除了这些非持续性睡眠联想能有效果,别的都没有用,你就会知道这种情况已经在你身上发生了。 9VLP1LnO+W1+kPCi7ugWMihaAyG+Aa0OKkOo9lW5g8sq15i9B4k5rfCHrWJXG0Y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