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巨大裙摆和华丽装饰是女性时尚的繁荣巅峰

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在登上皇位后的第一天所穿的,并不是最新潮的装束,因为那件套装上的元素在前一年的时装图样中出现过。它原本是用纯黑色丝绸制作而成的,现在已经褪成了深棕色,一对竖条纹沿着裙子的一侧延伸,袖子像一把被裹在手臂上的六角风琴,被紧紧绑住,肩膀处打着细小的褶皱,由一串和手臂一样长的绳子来控制整体长度。要想照着图样再做一件这样的裙子也不困难,如果改用印花棉而不是丝绸,那么不仅大多数中产阶级的女孩,甚至连一些仆人也可以负担得起。

这些时装图样让更多心灵手巧的缝纫工和裁缝们能够做出紧跟时尚潮流的服装,尤其当你远在外地,却依旧希望能跟上伦敦时尚走向时,它们可就帮上大忙了。大部分乡下人的服装都是由本地裁缝制作而成的,每个客户可按照自己的尺寸特别定制。能够利用图样(见图 32)重现时髦的衣服是女裁缝们最大的优势。一些手巧的家庭妇女也能做出一整套服装,但大多数人都忙着缝制自家人的贴身服装,无暇顾及其他。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复杂外衣的制作过程中,要是稍有差池可就麻烦了,因此把这项工作交给专业人士来做会好得多。你也许得付点儿钱,但是至少你不会让这昂贵的面料毁在自己手里。要知道,你这一年可能也就买得起这么一块布料。

图 32 时装图样(1839 年)

出自《淑女衣橱》( The Ladies Cabinet )。

另一个介于家庭手工和专业生产之间的选择就是旅行裁缝(Travelling Dressmaker)。她会来到你的家里,帮你把裁剪和修形的步骤都做好,而你和你的女儿只需要在她的指导下完成缝合工作。如果你需要做几套一样的服装,比如给家里的每一位女性都做一条裙子,那这种制作方式则实惠至极。你还可以将原有的旧衣服拆开,重新裁剪,制作成一件新衣服。经济拮据时,这是个很好的办法。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你的着装看起来会有些过时。

假若这些方式你都负担不起,那就去二手服装市场转转吧。除此之外,如果一位年轻女性做着侍者的工作,通常她的女主人会给她提供一套衣服,这也是服装在阶级间流通的主要渠道之一。

有些家庭会给家里的仆人们发放制服,这给下层社会的人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女主人将丢弃不要的服装送给女仆也是种很普遍的做法。不过,由于很多家庭不愿意让女仆们看上去太时髦,怕抢了主人的风头,所以也会将衣服卖出去或转送给他人。这类服装流通现象非常常见,因此即使看到穷苦百姓穿着稍微有些破旧的过时服装,人们也不会觉得惊讶。这本身也是一种刺激人们追求时尚的因素:如果你追不上时代的脚步,就有可能会被认成仆人。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工薪阶层的着装风格很有辨识度。在东北部的小渔村里,一些女性会穿着垫有棉花的棉衬裙,其他地区的妇女们早已抛弃了这种流行于 18 世纪 60 年代的款式。这种衣服大多由沿岸渔民家的主妇们缝制,当地人并不觉得它老土,而是把它当作了属于这片土地的风格服装。威尔士女性的穿着也非常具有地域色彩,那高高的黑色帽子和红色披肩远近闻名。她们偏爱本地出产的条纹羊毛织物,常用它来做裙子。赤裸的双足和长度刚到膝盖的短裙,是爱尔兰女性着装的显著特征。

与这些传统服饰相比,伦敦的时尚风向正在快速变化中,不过仍保留了一些地方风格特色。一位来自朗达谷的妇女可能会发现,在盛产粗条纹羊毛料的当地很难买到柴郡和赫特福德郡比比皆是的便宜印花棉,因为地区传统在其间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值得一提的是,地方上的时尚领袖在这些弹丸之地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力。穿上某个地区的代表性服装能让人感觉家就在身边,相反,穿得像个外国人可能会让你丧失号召力。

随着地铁深入英国的每个角落,地方时尚领袖的影响力开始逐渐减小。这一时期,物资分配不再受地域约束,开始变得平均起来,人们也常居外地。1861 年,纸张税(Tax On Paper)被废除,同一时间,印刷业大幅发展,各种书籍、杂志、传单、手册和海报价格急剧下跌。时尚信息是印刷业聚焦的领域之一,他们想让全国的时尚标准一致。

图 33 时装图样(1862 年)

出自《英格兰女性居家杂志》( The Englishwoman's Domestic Magazine

1839 年《淑女衣橱》杂志上那些手工上色的漂亮时装图样迷住了成千上万名女性,而比顿夫人的《英格兰女性居家杂志》( The Englishwoman s Domestic Magazine )(见图 33)只被翻阅了寥寥 10 次。19 世纪 30 年代,第一套全号型纸样(Full-size Paper Patterns)开始在英国出售。到了 1858 年,伦敦至少有 10 家纸样店,支持店面选购和邮件订单两种交易方式。1860 年,比顿夫人在杂志上刊载的从法国顶尖时装商店引进的全号型纸样,就位于时装图样板块旁边。1876 年,美国巴特里克公司在摄政街 开了一家店,打进了英国时装图样市场。巴特里克公司的图样一开始只要 3 便士,之后一路涨到 2 先令(1 先令即 12便士),每月都有 40~60 张新设计图上架。事实证明,这一市场确实十分庞大,纸样变成了女性杂志不可或缺的部分。

1860 年,由紧身胸衣和裙撑支撑起来的时髦款式给女人们带来了盈盈一握的细腰和大得夸张的裙摆。女人在裙撑外套上裙子时,得先把下面层层叠叠的面料收拾平整。很多穿着这款服装的女性都对它有很高的评价,包括一个当时只有十四五岁,刚刚开始社交的小女生:“噢,真是太令人愉快了;自从有了这种款式的服装,我从未感到如此舒适过。它们能把你的裙子从腿上支开,连走路都变得简单轻巧了许多。”

但也有些麻烦,要处理好巨大而有弹性的裙摆非常需要技巧。如果你不想过多地暴露自己的腿部,就必须学习如何端坐。可以轻轻抬起裙子的后摆,也可以抖动一下臀部,让裙衬弹起来。如果这些做法难度太高,你还可以隔着衬裙找到裙衬最上面的钢圈,轻轻把它提起几英寸。穿过狭窄的门廊时还要更麻烦一些,会有一个把裙子挤压变形的过程。突然出现的疾风也是一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你只能奋力压住裙子不让它飞起来。

漫画家们都很喜欢以裙衬为题材作画,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的讽刺作品(见图 34)。除开此时各色漫画所隐含的意味不谈,它们倒是给女士贴身服装戴上了一顶高尚的光环。有些绘画作品上画着坐在公共汽车上的女人,她们的裙摆把旁边的男人挤出了窗户;还有野餐派对上,坐在草地上的女人因为裙子被撑得往上拱起而春光外泄;甚至还有被卡在门廊的女人,和想拥抱却被裙子弹开的恋人。

图 34 讽刺漫画

一对恋人因在槲寄生下被裙摆隔开而惶恐不安(传说恋人在槲寄生下亲吻就能永远相爱)。

说实话,我个人挺喜欢裙撑,因为穿着十分有趣。我很喜欢它们在周身摇摆弹动的那种感觉。不过,维多利亚人则认为这种形象很丢人,甚至抱怨晃动的衣服过于招摇,不够稳重。他们觉得,女人就应该在任何情况下都柔美乖顺,优雅端庄。穿着裙撑当然可以做到优雅端庄,但不是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舞蹈家。我对裙撑有一点儿不满,那就是它不透气,这也是大部分维多利亚女性的烦恼之所在。当你已经习惯了下半身被一层套着一层的面料包裹住后,突然只穿一条棉质长裤走在户外,你肯定也不会太舒服。

1862 年,每周用于裙撑贸易的钢材总重量达到了 130~150 吨。这是一个蓬勃发展中的产业,占据了英国谢菲尔德全部钢材产量的七分之一。有很多活计女工们穿着裙撑没法做,比如推着煤车下地采矿,或者其他在工地上的工作。但针线女工和裁缝之类的工作,就没什么问题。于是,很多女性想出折中的办法,她们在礼拜日穿着裙撑,工作日则不穿。在很多19 世纪 60 年代拍摄的照片里,穿着工作服在井下作业的女工,到了礼拜日时则穿着带裙撑的漂亮裙子。新闻记者亨利·梅休(Henry Mayhew)曾大胆设想,每个英国女人至少得有两套这样的行头,这才能解释钢材销售量为何如此庞大。

19 世纪 60 年代,工地上的女性所穿的长裤引起了大众的关注。作为工作服,它们并不具备地域特征。但从很多照片上都能发现,这些女人穿着男人的裤子,却有着特别的女性韵味。

工地上的女性负责把男人们挖出的煤运回地面,这意味着她们得在低矮的矿洞下,沿着隧道推拉矿车。对女人来说,最省力的姿势是往前探出身体,以大角度倾斜,用身体的重量带动矿车。采用这种姿势,日常所穿的裙子会很容易把她们绊倒,所以她们便被要求要么穿长及大腿中部的短裙,要么把裙子往上翻折到这个长度。后者似乎比较可行,因为在地面时还可以把裙摆放下来保暖,看着也体面些。但赤裸着双腿工作可能会磨伤她们的膝盖,而且还有损女性的尊严,毕竟她们就在男人们身边工作。小孩子们在短裙下会穿上长裤和长及脚踝的衬裤,据说这种穿法最初由女矿工们发明。

在这样脏乱的工作环境下,穿上男人们耐磨的长裤来取代衬裤几乎是必然的选择。很快,这种长裤便出名了,女性们把它穿在裙子下面,工作时就将裙子卷到大腿上。这种穿法看起来非常特别,又不会有过多的阳刚之气,于是它逐渐成为一种女性专用的工作服,一种职业和地位的象征。

纵观整个维多利亚时代,人们都因各自的着装而被打上了标签,一眼就能看出其职业。苏格兰东部和英国东北部海岸线上的卖鱼妇经常穿着几条条纹羊毛裙,一条套着一条,向上高高挽起,将膝盖以下的腿和脚暴露出来(见图 35)。她们用一条大披巾紧紧缠过胸口,绑在背后。为了确保不同花样的条纹能组合成赏心悦目的图案,许多女人会花大量的工夫去卷裙摆。

看到这样的装扮就知道,这些女人一定在礁石或海滩上工作,帮男人们发船、停船,清理出海的收获,做售卖前的准备。到了码头上,女人们则会把卷起的裙摆放下来,再穿上油布做的大围裙开始剖鱼、腌鱼。这是种实在的穿着方式,而且非常特别,成功地吸引到了摄影师、插画师,甚至是零售巨头德本汉姆与弗里博迪公司 (Debenham &Freebody)的注意,后者在 1876 年出售了一系列以这些女人的形象风格设计的童装外套。

图 35 渔家女(1875 年)

在礁石或海滩上工作时卷起裙摆;到码头上剖鱼腌鱼时放下裙摆。

服装的色彩在维多利亚中期也经历了革新,与裙撑发展的时期高度吻合。1856 年,威廉·帕金斯(William Perkins)发现了一种用煤焦油制成的新型染料,而煤焦油在当时被普遍认为是废料。这是种非常明亮的颜色,帕金斯将之命名为淡紫色。随后又有了翡翠绿、洋红、品红和苯胺蓝等颜色,每一种都明亮鲜艳,染到丝绸上时尤其漂亮。19 世纪 60 年代,时尚业继续向前发展。这是一个以潇洒著称的时代,以往的精致和高雅被摒弃。裙撑的形状是人们偏爱的发散状,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裙子夸张得让最华丽的灯罩布都自愧不如。

缝纫机的引进让时尚的锥形裙摆顶部增添了额外的装饰和花边,因为在同样长的时间里,裁缝们可以出更多的活。鉴于此,缝纫行业的规模开始缩减,而人们拥有的服装数量悄然增加。外部工人、劳力车间以及工厂甚至可以压低价格,因为缝纫机让生产效率提高,从而也刺激了需求。从短期来看,这给做缝纫工作的穷苦妇女带来了可怕的压力。那少得可怜的报酬根本不可能允许她们购买,甚至只是租一台缝纫机,所以她们不得不用自己的双手去跟富商的机器竞争。这段过渡时期相当艰难,而且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年前,我买过一件维多利亚女士睡袍。不久之后,我却在 1889 年的邮购目录上看见了它。这意味着在缝纫机被引进后,标准化的服装至少制作了 30 年,并且是以商业规模生产。但这类服装依然靠手工缝制,想必是以计件的方式给工人们结算吧。

19 世纪 60 年代末,时髦的裙子开始在前面和侧面做收缩处理。维多利亚人会将裙子的面料集中到背部,使其在臀部后方上下摆动。这种风格上的变换对那些追求时尚却又囊中羞涩的追随者来说很容易实现,她们只需要将现有的裙子折叠、缝制,打出新褶子,再购买一个新的裙撑或裙衬即可。渐渐地,这些新的裙撑也变得像衬垫一样,整体轮廓越来越窄,看起来也越来越修长。

到了 19 世纪 80 年代末,女士成衣市场(见图 36)开始赶超了男士市场。虽然女士紧身胸衣很大程度上仍不适应批量生产,但工业化生产方式下,成衣产业覆盖的服装品类还是在逐渐增多。从前也是主要由主妇们在家制作的内衣和睡衣,在这 10 年内已大量转向了商业化生产。至于花边无袖衬衫及睡衣等,则多由缝纫机和机器编织。这种方式让生产效率提高,服装也更具吸引力。缝纫机器的出现分担了社会地位较低的妇女们的压力,她们感到非常高兴。裙撑和裙子就像斗篷和大衣这些外衣一样,也能买到成品了。

图 36 女性时尚最繁荣的时刻:夸张的巨大裙摆和烦琐的装饰

对于那些连成衣都觉得昂贵的人,以及与职业服装和地域服饰沾不上边的人,衣服仍承载着重要的文化信息。你是个“体面的穷人”吗?还是说你已经绝望了?如果你还能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得体,那就还有希望;但如果你的衣着水准已经让人无法接受了,那么机会的大门会在你眼前砰的一声关上。穿着一套漂亮的衣服,你就值得被雇佣,因为很少有人会选择衣衫褴褛、不修边幅的人。毕竟打理得当的旧衣服比肮脏或蓬乱的衣服更易被人接受;但也需要配套完整,也就是说,一套服装的各个部分都必须完备无缺。即使是乞丐,也遵循着同样的事实。

梅休在采访伦敦的贫苦居民时多次强调了这一点:打扮得稍微有些得体,看起来像个正经劳动者的乞丐比穿着破布、裹着布条的邋遢乞丐要挣得更多。人们理解并且同情那些时运不济、暂时落魄的人,但对于那些不愿把自己打扮得体面点儿的乞丐,也就谈不上尊重了。

通常来说,一套服装由一个人穿着是一种意思,而由另一个人穿着可能又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含义。假如一个绝望的穷人收到了慈善机构赠予的精致而时髦的礼服,并且在没有鞋子和袜子搭配的情况下把它穿上了,那么一定不会有人觉得这样的装扮值得尊重。这种穿法在维多利亚时代会让人产生关于卖淫的联想,所以更明智的办法是把这件高级礼服卖掉,然后买上一套便宜却完整的行头。这样一来,想找工作或是租房都会容易很多。

在很多人眼中,更糟糕的是济贫院发放的衣服。这些衣服虽然提供了一些温暖,却充满了耻辱的意味。每个济贫院工会都能自由选择自己的制服,不过其大多做工粗糙,有着浓厚的工人阶级风格,或者说,老气。1843 年,利物浦工会建议给成年女性发放两件未经漂白的原色无袖衬衫、一条法兰绒的衬裙、一条灰色的亚麻裙子、两件结实的蓝底白点印花棉夹克 (Jacket)和一条印花棉布制成的白紫相间的披肩、两条围裙、两双黑色羊毛长袜,以及一双鞋。每个人领取的服装都一样,大多数人甚至能一眼认出这种制服——用的是当时最便宜的面料,上半身只有棉织物覆盖,肯定不会太暖和。因为有两件无袖衬衫、两件夹克和两双袜子,所以换洗比较方便。但是,这些服装没有季节区分,更不要说个性化。

济贫院里的女士服装基本上都是这里的女人们自己做的,理论上应该能够保证衣服合身。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管理层更希望把衣服都做成固定的尺寸,这样大家的衣服就能换着穿。因此,一位女士穿着的衣服往往是从每周洗好的服装中随机拿到的那一件,而并不属于她自己。有些济贫院的衣服从头到尾都没有更换过,所以它们变得越来越过时,也越来越有辨识度。一张 1900 年伦敦圣潘克拉斯济贫院的老照片上,数百名绝望的女人穿着松松垮垮的旧衣服,坐成一排吃着晚餐。 nZQKPNf3R9JdFXOLRdDlUfmC9iqv7hthCQf1sok0xVpl2IpaoJFMxtew5Ez1UiG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