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发明了许多方法来歪曲事实,以便支持他们所相信的(或希望别人相信的)东西。到目前为止,我已经介绍了三种逻辑谬误。下面我将简要概述其他几种逻辑谬误。
● 相关性/因果谬误: 如果两件事发生的时间比较接近,人们往往会认为其中一件事导致另一件事的发生,但事实并不一定如此。例如,美国选出了一位新总统,此后不久通货膨胀率下降。新当选的总统认为,这说明他的经济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即使当时他的政策尚未生效。
● 从众谬误: 这一谬误是说,当大多数人认为某件事情是真的时候,人们未经辨别就认为它是真的。根据民意调查做出决策的政治家尤其容易受到从众谬误的影响。正如父母在你成长过程中告诫你的:“别人都这么做,并不代表它就是对的。”同样,大多数人都相信的事情并不代表它就是真的。
● 逸事证据谬误: 逸事证据谬误是指,根据十分有限的数据得出结论。兜售营养品的人经常利用这种谬误,他们在没有大规模、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的情况下,宣称自己的产品效果极佳。举个例子,在新冠疫情期间,人们急于寻找有效的自然疗法和预防性补充剂,医生经常发布临床成功案例,声称他们在患者身上尝试的某种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虽然临床证据确实有一定的分量,但它并不能等同于结构合理的大型实验室研究。
● 稻草人谬误: 这种伎俩是指偷换概念,曲解对方论点并对其加以攻击,而不是推翻对方真正的观点。你如果关注过美国两党围绕移民问题的辩论,就会发现很多稻草人谬误的例子。右派政客指责左派政客拥护边境开放政策,而左派政客则经常指责右派政客反移民。指责对方在某一问题上立场激进,会更容易对其进行反驳,但对方实际持有的观点可能更复杂。
● 假两难(或非此即彼)谬误: 假两难谬误只给听众两个选择,真相只能是A或B。攻击其中一个选择,通过排除法让另一个选择成为唯一可能的选择。然而,这种论证否认了其他可能性。就上述关于移民问题的辩论而言,假两难的选择是:要么支持修建边境墙,要么支持边境开放政策。事实上,有人反对修建边境墙,同时希望看到移民法以其他方式得到执行。
● 诉诸权威谬误: 这种谬误是指,仅仅因为某个专家或权威人士声称某件事情是真的,就认为它是真的。举个例子,10名牙医中有7人推荐使用牙膏A而不是牙膏B,这并不一定意味着牙膏A能更有效地预防龋齿。要证明这一点,需要实证证据,比如大规模、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的结果。
● 懒于归纳谬误: 懒于归纳是指论证忽略与其结论相矛盾的证据。例如,绝大多数科学证据支持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是由人类活动(包括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但一些拒绝接受这一说法的人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质疑这一理论的稀少证据上。
● 错误类比: 错误类比是指将两件并不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例如,有些人在反驳进化论时喜欢这样说:“生命起源于偶然事件的概率与印刷厂发生爆炸后在印字典时完好无缺的概率相当。”尽管进化论仍有待商榷,但进化这一生物过程与印刷机并无相似之处。
除了警惕错误信息和错误逻辑,我们还需要意识到自己的偏见。这些偏见会扭曲我们的思维,影响我们的信念,并从内心左右我们的决定。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认知偏见:
● 证真偏差, 是指我们更重视那些支持我们信念的证据。
● 事后诸葛偏差, 是指我们倾向于认为自己从一开始就知道事件的结果。
● 锚定偏差, 是指我们更容易受第一条信息或第一印象的影响,而忽略后面的证据。
● 自我服务偏差, 是指在一切顺利时将功劳归于自己,而在出错时将责任归咎于他人。
● 乐观偏差, 是指我们心情好时,倾向于高估正面结果出现的概率。
● 悲观偏差, 是指我们心情不好时,倾向于高估负面结果出现的概率。
● 沉没成本偏差, 是指我们倾向于认为我们的投资会产生积极的回报,这往往会导致我们继续投入时间、金钱或精力去做一些注定会失败的事情。
● 邓宁-克鲁格效应, 是指一个人无法认识到自己缺乏某个领域的能力。
● 虚假共识, 是指高估其他人对我们立场的赞同程度或对我们行为的认可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