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好文案,一句顶万句

沃伦·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是股神,也是可口可乐的忠实粉丝。他自1988年开始买入可口可乐股票,如今已持有超过30年,拥有可口可乐公司近10%的股份。巴菲特有一个特殊的“养生之道”,就是每天喝5罐可口可乐:白天3罐,晚上2罐;在公司喝经典可口可乐,在家喝樱桃味可口可乐。除了买股票、买产品,巴菲特还亲自上阵代言。2017年,樱桃味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推出时,巴菲特同意可口可乐公司在瓶身印上他的卡通形象,不收分文代言费。

2015年11月16日,是可口可乐弧形瓶的100岁生日。从年初开始,可口可乐公司就在全球发起各种庆生营销活动。当年4月,可口可乐全球股东大会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现场还播放了一段巴菲特弹奏尤克里里的视频。巴菲特用自弹自唱的方式,为可口可乐弧形瓶献上生日歌。而他弹唱的,就是可口可乐史上最经典的广告歌——《我想给世界买瓶可口可乐》( I'd Like to Buy the World a Coke )。这首歌来自1971年可口可乐著名的山顶广告,它被认为是可口可乐史上最成功的广告,也是被翻拍次数最多的广告。

很多人都知道巴菲特的选股秘诀——“护城河”,他只投资那些拥有足够宽、足够深、不容易被跨越的护城河的企业,并在几十封致股东的信里反复提到“寻找有护城河的企业”。在巴菲特的观念中,护城河分为四种:成本优势、高转换成本、无形资产、网络效应。拥有护城河,才是一个伟大企业的首要标准。

作为可口可乐最大的股东,巴菲特30多年来收获了丰厚的回报,至今可口可乐仍是巴菲特所创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投资组合的重要部分。毫无疑问,可口可乐是一家拥有护城河的企业,而它最主要的护城河就是无形资产,即可口可乐的品牌效应。品牌为这款99.6%都是碳酸、糖浆和水的软饮料注入了灵魂,品牌帮它获得了巨大的光环效应和竞争优势。正如那句广为流传的假设所说,假如可口可乐在全世界的工厂都被一把火烧光,只要品牌还在,一夜之间它就能重整旗鼓,让所有厂房在废墟上拔地而起。

可口可乐究竟是如何从一款普通糖水变成全世界最知名的品牌,成为全世界消费者心目中的图腾的呢?纵观可口可乐的品牌全球化之路,我发现有两次极具象征意义的事件。

第一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期间,可口可乐的供应保障。

在20世纪40年代,尽管可口可乐曾千方百计想推广到全世界,但是在很多地方它的知名度并不高。正是二战的爆发将可口可乐推向了世界舞台,确立了它在全球饮料业的巨无霸地位。

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可口可乐时任总裁罗伯特·伍德拉夫(Robert Woodruff)发布了一条特别命令:“不管我们国家的军队在什么地方,不管本公司要花费多大成本和代价,我们都要保证每名军人只花5美分就能喝到一瓶可口可乐!”为此,可口可乐按照美军标准,在各个美军驻地、各个战区一共修建了多达64家装瓶厂,将可口可乐作为部队配给物资发往美国部队。就这样,随着美国大兵奔赴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可口可乐也跟着走向世界,成就了一段传奇。

在残酷的战争间隙,在生与死、血与火之间,喝上一瓶清爽提神的可乐,那种美妙的感觉就像身处天堂一样,可口可乐成了激发军人士气的重要物资。

保卫自己喝可口可乐的权利和自由,保卫包含可口可乐在内的美好生活,这就是可口可乐被美国赋予的价值内涵。它因而成为美国的代表符号,成为美国梦的象征。

第二次就是1971年经典的山顶广告歌 [1] ,也就是巴菲特翻唱的那首歌的首播。

在广告中,来自全球各个角落的200名年轻人,身着各自国家的传统服饰,聚集在意大利的一个山顶上,手中各握着一瓶可口可乐,真诚地唱出:“我想给世界一个家,用爱灌溉它,种上苹果树,养上蜜蜂和雪白的斑鸠;我想教世界歌唱,用美妙、协调一致的和声;我想给世界买瓶可口可乐,让它时刻相伴……”

这支广告一经推出就获得如潮好评,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它不仅在当时成功刺激了可口可乐的全球销量,而且使可口可乐公司收到了超过10万封赞美这支广告的来信,人们要求重播广告,并索取这首广告歌的整段乐谱。

由于电台拒绝给这支广告做免费广播,可口可乐重新填了词,将《我想给世界买瓶可口可乐》改为《我想教全世界唱首歌》( I'd Like to Teach the World to Sing ),然后找到了两支乐队录制唱片。歌曲发布后仅仅两周,就登上了“Billboard Hot 100”歌曲排行榜,到1972年初,这两张唱片累计销售超过100万张。

虽然歌词中完全没有提及可口可乐,但是每个听到这首歌的人,都会自然想起可口可乐。正如《纽约周刊》所评价的:这是肯定会火的潜意识广告。

可口可乐用一曲世界大合唱,清晰地传递了品牌的价值观,那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享受一瓶可乐,没有年龄、性别、肤色、国籍之分。“我想给世界买瓶可口可乐”这句文案所传递的观念,非常有效地体现了可口可乐的全球形象:和平、友爱、团结、分享。

20世纪著名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创作的第一件作品就是关于可口可乐的。他说:“你在电视上看到可口可乐时,你会知道美国总统喝可口可乐,演员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喝可口可乐,当然你也可以喝可口可乐。你喝的可口可乐和别人喝的一样,有钱你也不能买到比街头流浪汉喝的更好的可口可乐。所有的可口可乐都是一样的,所有的可口可乐都是好的。”

同一个世界,同一瓶可口可乐。世界大同的理想,靠一瓶可口可乐实现了。可口可乐从此成为爱与和平的化身,成为全世界通行的语言,在全球各个角落大获成功。

在这首广告歌中,最后收尾的话是可口可乐当时的广告语“It's the Real Thing”,但是由于“I'd Like to Buy the World a Coke”反响太过热烈,它反而取代了原本的广告语,成为可口可乐新的品牌主张。

为什么巴菲特会对这首歌情有独钟呢?我想,正是这一句“我想给世界买瓶可口可乐”给可口可乐注入了灵魂和生命,为其全球化提供了绝佳注脚,成为品牌价值的完美象征。所以可口可乐才会不断翻拍这条广告,包括1990年的超级碗广告、2005年零度可乐的发布会广告(文案改为“我想让世界冰爽一下,停下脚步并微笑。我想给你来瓶可口可乐,让你持续冰爽”)、2006年可口可乐在新加坡上市35周年广告,以及2011年可口可乐125周年广告。

这句文案,就是可口可乐品牌战略的精髓所在,它用明确的字眼定义了品牌,将品牌从一个抽象的概念,变成一个有血有肉、有温度有态度的存在,从而与消费者建立起长期联结。

品牌是企业战略与营销管理的顶层设计,而品牌沟通主要建立在文案的基础上。对消费者来说,文案不仅是决策和购买的强力提示,也是对品牌的精确定义,是品牌价值、品牌形象、品牌态度与个性的核心载体。消费者主要通过文案来感知品牌,文案是品牌操控人心的武器。

广告教父大卫·奥格威(David Ogilvy)曾说:“每一条广告都是对品牌形象的长期投资。”同理,每一篇文案都是对品牌价值的一次加分。文案创作不是为了吸引眼球和语不惊人死不休,不是为了展现你的文采和文学天赋,而是要对品牌进行精心设计与表达,从而让消费者想买品牌、爱上品牌,帮助品牌获得持续的竞争力和长久的续航力。

纵观商业史上那些成功的品牌,总是包含了一些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案。

文案是消费者记忆的抓手。正如提到劲酒,你会先想到“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哦”;提到脑白金,那句“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马上涌到嘴边。文案甚至能成为社会流行语,帮助品牌成为消费者生活的一部分,比如农夫山泉的“大自然的搬运工”、小米的“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文案是消费者行动的推手。它指引消费者做出购物决策,并提示消费者及时购买,比如“吃完喝完嚼益达”“困了累了喝红牛”“(欧莱雅)你值得拥有”“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这些文案都在告诉消费者为何要购买品牌,以及何时购买。

文案是构建品牌的先手。它定义品牌,为品牌赋予价值、情感和个性。比如宝马的“悦”、可口可乐的“爽”、路易威登的“旅行”;提到耐克你会想到“Just do it”,提到苹果你会想到“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提到谷歌公司你会想到它那句著名的口号“不作恶”(Don't be evil)。这些文案可能会被替换,也不一定出现在品牌的每条广告和每次传播中,但它们早已进入消费者心智,成为品牌和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这就是文案的力量。

简言之,好文案可以传神。它不必长篇大论,只需几行字、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就能将品牌精神概括出来,让品牌的神韵呈现出来,从而对消费者“一语中的,一击制胜”。好文案,一句顶万句。

要想写出这样的文案,需要的不是遣词造句的能力,而是对品牌与市场的领悟和洞见。文案不是要一个人埋头搞文学创作,而是要对商业策略进行创造性表达。如果一个文案不理解企业客户的营销目的、品牌策略,不理解消费者心理,不理解社会和媒介环境,他又怎么能写出好的文案呢?

我从2006年进入广告业,以文案的身份入行,做过策划、客户主管(AE),担任过策略总监、客户总监;在注重创意的外资公司做过,也在强调策略的本土公司做过;管理过一线业务部门,操盘过一年数亿元预算的整合传播方案,也负责过营销战略、内容营销等支持项目,帮不少企业做过中长期战略规划。回顾我的职业生涯,从这么多视角审视文案,我越发对如下两点有了深刻认知。

第一点,要做好文案,不能仅限于文案。

很多人将文案创作简单地理解成写字:“不就是写几行字吗?”文案的确是写字,但他要在理解品牌价值优势、了解企业竞争态势、研读消费心理和社会文化趋势的基础上写字。

要想写好文案,先要搞懂品牌,因为品牌是文案的出发点。品牌的核心价值主张是什么?品牌跟消费者沟通的调性是什么?品牌的目标用户拥有什么样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会影响文案的表达。不“懂”品牌的文案不是好文案。

要想写好文案,还要读懂市场。文案要能适时反映市场的状况和变化,将企业的市场策略落地,帮助品牌树立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价值与形象,比如领导者品牌、挑战者品牌其文案写法是不一样的。不“懂”市场的文案不是好文案。

我这么说并不是在贬低文案,并不意味着文案只是企业营销宏大叙事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恰恰相反,在谈多了战略、品牌、市场之后,我反而认为文案最重要。即使在视频、图片内容大行其道的今天,文案也很重要。

这正是我想说的第二点:策略再牛,最终还是要靠文案进行表达和表现。

一家企业可以写上一份几百页的PPT来详细阐述其市场规划、品牌战略,但是当企业要与消费者沟通时,最终还是要用文案使策略落地,用文案来传递品牌信息,用文案来打动消费者,让品牌进入消费者心智,而消费者也主要靠文案来记住企业、理解企业。毕竟,企业不能直接在电视上投放其战略PPT,不是吗?

文案是联结市场策略和用户沟通的中枢,但通过几句话、几行字就把品牌表达清楚,把“你是谁”“你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消费者为什么要买你(的产品)”这些企业基本问题说清楚,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而且通过几句话、几行字就让消费者产生购买欲,产生强烈的认同与共鸣,这是一件更难的事。这也正是文案真正了不起的地方。

从业以来我见过太多文案人员,虽然他们入行多年,但是一收到创意简报,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找套路、抄模板,一写文案却还是只会玩谐音梗、换字梗……这样写文案是走不远的。如果你只是把文案当成一场文字游戏,只会在文字技巧上下功夫和在遣词造句上做文章,那其实你还没有走进品牌营销的大门。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我希望在本书中呈现的,是文案背后的商业逻辑,是当你提笔写文案时,应该如何去思考,如何将品牌与市场策略通过文案创造性地表达出来。

市面上的文案书,通常面向广告公司的文案人员,或是企业负责新媒体、要写产品推文的运营人员。而实际上不管在哪个行业,只要你从事营销与品牌运营工作,如今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文案功底。所以我把本书视为一本讲透品牌营销的文案书,它以文案为切入点,以品牌营销为落脚点,来阐释如何通过文案来打造品牌、制订市场方案,真正将纸上的策略转化成对消费者心智、行为的实质影响与改变。而这一切,最终都要靠文案的创作来实现。

是为序。 KgdCmZZwsZG7ueAywKCsdjfbUxfB6+ml9GJ3VX/cEqPCTTf0qujH8DmxWwxuFHB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