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实验由效率工程师发起,后由心理学家梅奥主导,但最终给出的却是社会学的结论和建议。例如,经理人员如何取信于劳动者,如何使管理者与工作群体协调一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等。
可以想象,如果工作群体不能和管理当局协调起来,如果劳动者不能与经理人或工头协调起来,甚至彼此不信任、彼此对立,那么不可能让劳动者保持工作热情,让工厂持续提高效率或产量。相反,有可能使工厂混乱、无序和失效,甚至有可能使工厂不挣钱、赔本或倒闭。
1938年,巴纳德出版了《经理人员的职能》。按他的说法,他受到了霍桑实验以及梅奥思想的启发。但梅奥却说,他的思想是受巴纳德的影响。两个人到底谁影响了谁不得而知,反正都是谦谦君子。
巴纳德认为,无论是工商企业还是政府机构或宗教团体,命脉在“组织”。什么是组织?组织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按共同目标展开协同的行为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协同行为关系是根本。无论企业的体量有多大,实力有多强,历史有多久,一旦失去了共同的目标以及协同的意愿,就会失去活力。
很遗憾,与泰勒一样,面对劳资关系这样一个禁区,巴纳德没有继续向前探索,研究如何建立企业一体化的关系体系,如何建立企业的共同价值立场,如何使企业及其行政当局向管理当局转变,逐渐使企业的性质适应时代的变化。而是退而求其次,在不触动企业性质的前提下,强调依靠经理人员的职能,即管理职能,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他认为一个组织的存在取决于两个条件,即共同的目标和协同的意愿。经理人员的行为应该指向这两个条件:不断地进行沟通协调;维持一个组织的存在。
巴纳德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企业就是一个社会或一个社区,就是一体化关系体系。一体化关系体系不存在了,企业也就不存在了。巴纳德探讨的是组织理论,挑战的是企业性质,而落脚点却在管理上,在经理人员的行为上。
巴纳德很清楚,他的理论并不是现实,只是一种信念。他相信,无论现实有多大障碍,在知识工作者逐渐成为主体的时代,企业的性质必将改变。
可以说,自管理学科问世以来,管理职能一直在弥补分工理论的缺陷,实现分工之后的一体化。
巴纳德意识到,在知识劳动为主体的企业中,很难把各方利益组织起来,构建一体化的关系体系。他很清楚,组织往往是短命的,经理人员的职能或作用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