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过丹尼尔的《管理思想史》,说句老实话,不满意。它既没有底层概念,也没有内在逻辑。我不知道外国人读了以后会有什么感觉,反正我读完了脑子是一团糨糊。能把管理学读明白的人不是很多,绝大部分人不知道管理这门学问因何而来。
德鲁克说,管理是组织的一个器官。这说明管理是因组织而来,是为了维持组织的正常运行。管理本身没有目的性,它的职能是统一组织,统一组织的正常运行。这意味着不能为管理而管理,不能向管理要效率,而是要通过组织提高效率。管理只是有效组织的一种工具,只是组织有效性的一种工具。
从历史的逻辑上看,管理这门学问是从泰勒开始的,那个时候只有分工理论,还没有组织理论。所以,我们还不能说管理因组织而来,而应该说管理因分工而来,是为了弥补分工理论的缺陷而来。
分工导致的结果是供求分离,在工厂内部就是上道工序和下道工序之间的分离,需要把它变成一个整体,即“一体化”。一体化就是组织,一体化的状态就是组织状态。
分工原本应该与组织对应。然而,历史却阴差阳错,由于组织理论的缺失,分工对应的却是管理。等到巴纳德的组织理论问世,管理又进一步与组织相对应。
看过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的人会产生一个疑问:他讲的究竟是组织理论,还是管理学?有管理学者把巴纳德的思想归入管理学的协同理论,似乎两者是一回事。如果是一回事,那他何必又写了一本书《组织与管理》呢!显然组织与管理是两码事。
合理的解释应该是,只有当我们弄清楚组织的机理之后,经理人员才能够通过自己的职能工作,赋予组织应有的机能,简称“赋能”,并且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这项管理赋能工作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关系和利益关系。接下来,我们只需要仔细地研究或弄清楚组织和管理的边界就可以了。
至此,我们似乎已经把以往的概念梳理清楚了,即管理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分工之后的一体化问题,以弥补组织理论的缺失,等到组织理论问世之后,管理就成了组织的一项职能。
我所知道的组织理论有巴纳德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西蒙的《管理行为:组织中决策过程的研究》、德鲁克的《公司的概念》。三位大师的理论风格不同,巴纳德有哲学范儿,西蒙有经济学范儿,德鲁克有社会学范儿。
“公司的概念”就是“企业的性质”,从词义学上说,两者是同一个意思,“公司”和“企业”这两个名词是可以通用的。概念往往是由事物的性质定义的,科斯写了一篇传世的文章,取名就是《企业的性质》。
在这些大师那里,工商企业、公司、机构、生产者、供应者等,都可以理解为一个组织,前者是具象的,后者是抽象的。在巴纳德那里,组织就是协调的协同关系体系,其他物理学意义上的东西都被抽象掉了。
如此说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就产生了。管理难道就是组织的职能吗?管理就是组织的一个器官吗?管理职能就不管分工了吗?一个工商企业或一个组织机构难道不包含分工吗?没有分工哪来效率,没有分工哪来协同,没有分工哪来组织?
由此而论,分工理论与组织理论是不能单独成立的,分工与组织是不可以分开讨论的。法约尔在14项管理原则中重点强调了分工原则,第一条原则就是分工原则。
退一步说,我们现在这个产业社会,是从斯密的分工理论开始的;产业社会的物质文明进程及其创富能力,也是从工商企业的分工开始的。
再往前说,一万年前,人类社会开始进入“自然分工”的状态,劳动生产率因此获得了提高,创富的能力获得了提高。财富的质量和数量都获得了提高,这才有了斯密“自觉分工”的理论,有了人类社会创富的财智。
这里的关键在于,“分工”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关系。这种分工劳动的关系是建立在社会交往的关系之上的,有了这种社会交往的关系作为基础或前提,分工劳动的关系才能够成立,参与劳动分工的人才能够有良好的预期,才能在预期的分工一体化关系体系中,发挥个人的才干,谋取最大的个人价值。
可以说,过去我们把工商企业理解为一个组织是不对的,或者说,组织这个概念是有缺陷的。应该把组织理解为“一体化的关系体系”,把工商企业理解为“分工一体化的关系体系”。
尽管德鲁克在《管理》一书中明确指出,“分工是实现社会目标的一种有效工具”。但是很遗憾,他只说过“管理是组织的一项职能”,没有说过“管理是分工的一项职能”,更没有说过“管理是分工一体化关系体系的一项职能”。
这是以往理论的缺陷,无论是经济学还是管理学,无论是组织理论还是管理理论,都没有把这两者对应起来,没有建立起分工及其一体化的理论,没有建立起基于分工和组织的企业理论。当然,更没有建立起基于分工和组织的产业理论,而是把企业间分工一体化关系的建立交给了看不见的手去协调,即市场协调,通过市场价格的竞争协调供求关系。
这样说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迄今为止无法对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进行准确的定义。为什么管理学要么跟着分工理论走,代替组织理论,去处理分工之后的一体化命题;要么跟着组织理论走,成为组织理论的一部分,并导致管理职能的扩大化,混淆了组织机理与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本书将对这些问题给予剖析及解答。
包政
2017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