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不成熟也没关系: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静待美好发生

三十出头,真的成熟不了

其实那时候,我已经33岁了,不算太年轻。

朋友请我一起接待外地来的客商,席间有位客人从头到尾大谈特谈外面的世界有多好,去过多少地方,可能有些酒意也可能是他个人的习惯,但我确实有点看不惯他的做派。后来这位客人问我,平常都去哪里,我跟他说:“平常哪里都没有去,就在我们村头和村尾走一走。”我对自己的回答颇有几分得意,自认为有几分读书人的幽默,还发了朋友圈说起这段对话。

其实那时候的我没有意识到这自以为得意的回答已经得罪了那位客商,这种黑色幽默对他整晚的侃侃而谈而言就像是一种讽刺,而且那是公开的席间对话,人家不会听不出来。

后来回想,我只是一位随陪,却过分表达了自己,让主宾下不了台,真的是不够成熟。

更早几年的时候,有位职业经理人邀请我去和他们公司董事长分享一些品牌运营相关的内容,后来我们约在双子塔一家很漂亮的咖啡店里见面。

双子塔的咖啡店很漂亮,阳光透过整面的落地窗,尽情地洒进来,外面就是大海,阳光下的大海格外美丽。可是,这位董事长却迟到了,还不是一小会儿,坐下来也不怎么认真听,我就不讲了,我觉得如果对方不重视那就没必要再讲了。我旁边还有位知名教授,或许这位董事长觉得要提升效率,同时跟两个品牌运营领域的人交流,我看着教授那种捧着讲的感觉,觉得真的太过了,这都忍得了,对方都不听,他竟然能一直讲得下去,我实在感到新鲜。我直接表现出了对那位董事长的不满,也表现出了对那位教授的鄙夷,一场交流最终不欢而散,拍桌子走人。

现在看来,我真的是太不成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经历和立场,对于那位董事长来说,他或许确实很忙,或许真的能一边看手机忙其他事情,还能一边听课。我看不惯人家,最多下次不见面不就好了,干吗表现出不满呢?对于那位知名教授来说,可能他有他的考虑,我觉得新鲜又何必表现出鄙夷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道。更不应该在那位教授告诉我他有本品牌运营相关的新书要出版时,我却面露鄙夷,觉得听对方讲的一些观点和为人做派感觉对方写不出什么好书。

有个亲戚家,我有义务去,但很不喜欢去,因每次去都是看他们大大小小的一家人各自看手机或玩游戏,我的到来反而好像让他们多了些负担,给我泡茶或者倒水后,他们就会继续看手机、玩游戏,甚至斗地主或者打麻将的声音还时常放出来,更别说能有什么真正的交流。我硬着头皮每年能去个两三回,就这样去了六年,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了了,就跟大家说要努力要上进,不能老玩手机,慷慨激昂地讲了一小时,最后他们还是继续麻将打起、斗地主。我跟自己说,再不去了。我已经坚持六七年了,还不够吗?后来我就真的不去了,什么重要的日子也不再去他家。

后来我也知道自己没必要那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态度,我要努力是自己的事情,我给自己压力是一种个人行为,何必强加给别人,谁又会觉得自己不努力呢?

那一天我喝得大醉。谭飞老师和若诚兄来厦门,我请他们吃饭,和认识多年的兄长朋友吃饭,也没什么特别的事情相托,一般喝酒也都是点到为止。结果那天谭飞老师说起对文学的喜欢,对文艺的一些看法,我一下子特别动容,一直要跟他喝酒。我本来酒量就很差,结果那天喝了很多,话也很多,从《诗经》讲到《古诗十九首》,讲到《阮步兵集》,讲到魏晋风骨,一直讲到民国的几位大师,越讲越起劲儿就越找谭飞老师喝酒。后面讲到“其实每个男人心里都住着个小孩子”,我又喝了一壶。

这场酒过后其实很伤身体,我几天都缓不过来,关键是自己嗨了,却忘了顾及别人的感受。万一谭飞老师那天不想喝那么多呢,结果就那样被我劝着喝了;万一他们可能想早点回去休息了呢,结果被我拉着听我讲半天。他们会不会通过吃个饭喝个酒觉得小柯实在不成熟。而那时候,我都三十几岁了。

三十出头,我们都以为自己穿得像大人一样,说着和大人一样的话,就成熟了,但其实还是成熟不了。三十出头的我们,因为讨过生活所以知道讨生活没有那么容易。知道创业很辛苦,知道成功背后那不为人知的一面。知道知错容易改错难,很多时候只能是将错就错。知道满满的付出不一定能换回回报。知道创业路上会有分离,团队有聚有散。知道过去是过去的,过去成功不代表未来还能成功。知道成功与失败不过是人生的一小部分。但我们还是葆有太多的理想主义和主观意识,那分寸之间的把握,往往掩盖不住锋芒。

每个人都尿过床,小孩子尿床是没人笑话的,但上学后还尿床就要被人笑啦。成熟也是,三十出头,没有那么成熟也是正常的,我们日后成熟点就好,才三十岁,那么成熟老练干吗呢。不成熟,反而你的气质会透露出岁月掩盖不住的风采。

毕竟,三十几岁,也真的成熟不了。

我确实也还没悟透

阿文是我在上海时认识的创业者,有天晚上我突然接到他的电话:“桦龙,你能不能给我一些建议?”

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朋友甚至朋友的朋友找过来问建议、问方法,而我几乎都没敢应承。

阿文是一位非常好的创业者,我们交流过几次,彼此给对方都留有较好的印象。可是突然的来电着实有些难为我。一来行业属性不同,我对他的事业知之甚少;二来我自己尚没有成功,也是一位默默前行的创业者,如何给阿文建议?我推辞几番,阿文径直地说我太谦虚,无论如何要我给他一些建议。

看他焦急的样子,我实在不忍心拒绝他,我很希望力所能及地给他提供一些建议,我仔细反复地看了阿文想了解的问题:

1.如何维护好创业团队?

2.如何处理好跟投资人的关系?

3.如何推广企业与品牌?

……

我看着这几个问题,再次问自己,我如何能给别人建议呢?我自己都悟不透,我自己尚需要别人的建议,又何以授予他人?

思考的瞬间,记忆把我拉回创业的这几年。

我一样经历过初创公司时没人没钱没客户的窘境,那时候我一个一个地拜访客户,他们中间极少有人愿意听我继续讲下去。如果非要告诉阿文一些建议,我只能说我是不断地用笨功夫,不断地加强专业方面的学习,不断地寻找更多的客人去阐述自己的理念。

我一样经历过被投资人“放鸽子”,说好即将到账的投资却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我一样经历过被投资机构约谈,瞬间觉得世界就是自己的,自己很快就会是成功的企业家,在资本的运作下,自己的企业将以数十倍的速度快速发展,但是第二天醒来发现,现实中的自己并不一定有投资机构想象的那么好,别人没有看清我,难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会不清楚吗?我该告诉阿文,唯有原谅每一个放我们鸽子的人,难道我们应该自怨自艾吗?唯有继续不断努力夯实自己与公司,难道我们应该醉心于投资机构美丽曼妙的勾画吗?

我一样经历过在事业低谷期主创人员离开的窘境,辛辛苦苦培养的人说“从公司拿到的一切都是自己应得的”,走得干脆利落。我想跟阿文说,其实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我目前都还悟不透,所以我实在难以给他建议。只是,难道因为有人注定要离开,我们就应该对每个人防一道、留一手吗?我相信只要我们真心对主创人员好,真心拿他们当兄弟姐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能理解、能明白我们的火热内心。

阿文,既然我们选择了创业这条路,我只能说,好好努力,好好做事,用心对待每一位职员,因为在这个美好年代中,凡是有些能力的人都会选择自己创业,能留在我们身边的,真的非常值得我们去珍惜。关于投资人的事情,有时候是靠缘分的,遇到懂你的人有些事情你说一遍他们就懂了;不懂你的人,可能说很多遍他们一样还是不懂。我们不一定非要强求别人看懂,有时候只要自己足够努力,会让我们刚刚好遇到有缘的那个人,他一听就懂。公司的运营与推广中,除了客户与案例,其他的都是手段,用心维系每一位客户、做好每一个案例,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其他的美好自然而然地就会来。

原谅我,并没有多么高深的建议,因为我确实也还没悟透。但是我会与你一样,不断努力。 38czECudxvj5V/cl6x4fRWSXnfsJE/lgXbOdh7Vhp551tmT46xxz9SN3m21cP6Y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