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洛神赋图》

(宋代摹本)

规格: 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

材质与技法: 绢本设色

现收藏地: 故宫博物院

“宇宙 第一尤物”

为何而画

顾恺之被友人送来的曹植所写《洛神赋》所感动,通过画作展现出人物的表情和性格,自然的优美和生气。不再为教化人伦而作画,绘画功能由“图解”向审美转变,这为后代的艺术家们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

因何入选

《洛神赋图》开创了中国传统长卷绘画的先河,用连续多幅画面表现了《洛神赋》中的完整情节,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交织成一片,连贯且没有勉强感,被誉为“中国绘画始祖”。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神与人的爱恋

全幅作品共画了六十一个人物。

分“子建睹神”“子建会神”“子建送神”“子建追神”“子建忆神”五部分。

画面分析

曹植不得已命仆夫备马就车,踏上返回封地的路,但一直回头望,希望可以再次看到洛神现身。

综述

顾恺之提出了传神论的观点,认为“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尽在阿睹中”,人物画之妙处更多是在人内在精神气质的表现,而眼睛更是“传神”中最为重要的所在。

《洛神赋图》故事情节中,洛神与曹植的情感线索,可以从两人的眉眼间准确获取。从初见心动的欢喜到需要抉择取舍的惆怅,再到分离时的哀婉以及别离后的思念。通过“阿睹传神”对感情活动的成功描画,使《洛神赋图》在绘画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技法评析

《洛神赋图》中的“六法”

气韵生动——“传神论”

气韵生动,是指作品中的形象自然而有鲜活生动的气度,富于生命力。而“气韵生动”也成为判断中国画作品优劣的最高标准。

(一)

(二)

(三)

气韵生动——“迁想妙得”

“迁想”指在艺术构思中的想象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情思“代入”到要描画的对象之中;“妙得”是指描绘的画面会有好的效果。顾恺之就是一位联想大家,也是一个 将文学作品中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匹配的情感生动呈现 的大师。

1.以 为画卷的开始,又以马为画卷的结束,前后呼应,点明了是一次旅途中的神奇偶遇。

2.洛神乘云车离去,神兽的姿容与气势点燃了整个场景, 神兽护卫的气势如虹对比着洛神离别的不舍 ,凸显神人殊途不得不分离的悲剧高潮。

3.以“子建送神”为 分水岭 ,之前是美好欢愉的浪漫,之后是扼腕惆怅的悲歌。

4.一把 羽扇 串联了5米多长画面的视觉延展。有洛神出现的三分之二部分,洛神持扇;无洛神的三分之一部分,曹植持扇,暗示洛神不会再出现。

随类赋彩

1.整体配色

人物服饰用古雅之色,山水做青绿填充,瑞兽配色轻快,色彩变化较少,整幅画呈暖色调。

2.对比色调

山石树木上部的青绿色,与下部的泥金形成对比,装饰味十足。

经营位置

经营位置,是指绘画布置构图。

1.曹植的结束回望——终结了整张画卷

曹植六次出现,前五次向左前看(画卷打开方向),最后一次脸向右后(画卷收起方向),在依依不舍中画卷结束。

2.视觉空间

较高的山川树石,分割了各部分的视觉空间,作为背景虽与人的比例失真,“人大于山、高于树”比比皆是,但构图上的分割功能很突出。

各版本《洛神赋图》对比

辽宁省博物馆藏《洛神赋图》摹本,基本一对一地表现了《洛神赋图》文中的内容,在每个场景处有与其相对应的文字,更像后来的连环画,但在绘画艺术性和表现力上却要略逊故宫藏摹本一筹。

1.曹植像比较

2.洛神像比较

3.洛神车队比较

题跋 j7xpvdP+XEfpaMh5gYY0Te1Hy6RRlkCTyh1TaEOlGgG7fx9Vh4YsRKEofjbox3L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