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8 后记
——为什么叫“硅[ɡuī]”

看到这本书的人肯定都认识“硅”字,它是地壳里第二丰富的元素,构成地壳总质量的26.4%,仅次于第一位的氧(49.4%)。硅是半导体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光伏组件等高科技设备的原料,现在按规定“硅”字念作“ɡuī”。

但我国古代没有硅字,我们的祖先既不知道硅这种元素的存在也没有创造过硅字。汉字中的“硅”是民国早年创造的新字。当年西学东渐,西方的化学知识传入中国,中国人才开始有了元素的概念。回头看看中国人在那之前认识的元素,凑起来大概只有金、银、铜、铁、锡、铅、汞等十多种,而还没有元素的概念。当年所谓元素和许多元素名称中国人都是第一次听说,当时译名十分混乱,有些是借用日本翻译的名称。譬如,氧先是被日本人译作酸素,那是德国人命的名,因为绝大多数酸含有氧,今天德国人仍那样称呼。后来清末的翻译家徐寿(他还是在 Nature 上发表论文的中国第一人)用“养气”来称呼氧,寓意是养活生命所需的气;氢被日本人译作水素,那也是德国人命的名,后来又称作轻气,因为它比空气轻;氮先前被日本人译作窒素,因为它会引起窒息,后又称淡气——冲淡空气中的氧气;氯早先译作绿气,因为它是黄绿色的,等等。很不规范。并且与汉字的特征不符。

汉字是单音字,并且单音成义。因此元素名称用汉字来表示应该只用一个字就行。就如金、银、铜、铁、锡那样。当时大量的元素名和其他化学术语正进入中国社会。1932年在南京刚成立的中国化学会面临一项重要任务是把那些元素的名词按汉字的规律译成中文,把元素名从拉丁文译成中文,他们考虑到只能用造新字的办法来解决。当时要求创建的元素中文名,除了已为人们熟悉的如养气、轻气、淡气、绿气等少数元素按当时读法改为氧、氢、氮、氯一个字之外,其余都用一个新造的字来代表,但要求新字的构造,气体元素用气字头;在室温条件下是液态的元素含水字(如溴、汞);固态非金属元素含石字旁(如碳、磷、硒、碘等);固态金属元素用金字旁(如钠、铝、锌、钡等)。并且要求新创的元素名与拉丁名谐音,如有可能同时要求考虑会意,这样,人们见字就能知道它属哪一类。硅这种元素的拉丁名是Silicium,元素符号是Si,当时把它设计为硅字,要求的读音是“xī”,为的是与Si的音尽量接近。请注意:最初硅字并不念作“guī”而要求念作“xī”。当年的学者考虑到硅是土壤的主要组成成分,土壤基本上就是混杂的硅酸盐。他们想到的是菜畦(xī)的畦字。畦是土壤,正好是硅酸盐类组成的。因此让硅读畦的音可以联想到土壤,兼有谐音和会意的意思。不过今天畦字的字典注音改读“qí”了,那是后来发生了音变的缘故。

学者们定义的硅(xī)字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当时人们文化水平以及宣传不够的原因,社会绝大多数人想当然地按圭、桂、闺等字的读音把硅念成了gui(正所谓一字读半边,不会错上天)。特别是教化学的教师当时自己没有弄清读法就教学生念了别字,读成了gui,造成谬传,这使得那些当年造硅(xī)字的学者们感到很遗憾。大约1935年前后,中国化学会再次集会时提到了这个问题,学者们按照元素的中文名应与拉丁名谐音的原则决定Si这种元素的中文名仍应读作“xī”,不过不再用人们看了要读错的硅字,因此又造了个新字“矽”(xī)。这样就一目了然,人们一看都明白了。于是这种元素来中国没有两三年就有了两个不同的写法,不过都要求念作“xī”,如在抗战时期,老师所教的已是矽字,当时硅酸盐已写作矽酸盐。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样样都要有个新的开始,以前国民党时期搞的那一套科学名词、标准也都要重新审查厘定才算,这样革命才够彻底。于是1950年初在北京召开各专业的专家会议,对以前所制订的专业名词重审。有人就对矽字提出建议,说是化学中音读作xi的词太多,譬如矽、锡、硒、醯、烯等,容易发生混淆,说个矽酸钠可被误解为锡酸钠或硒酸钠,何不仍用以前的硅(guī)字而不要用矽字,这样可以减少些误会,在那次会上,这个意见经过一番议论,没有人表示反对。因此,矽字又被取消改回作硅,但规定按当年的别字念法仍把硅念成了“guī”。于是,今天我们才有可控硅、单晶硅、多晶硅、硅橡胶、硅酸盐等名词。硅字成了所有元素名称中唯一既非中国文字中原先就有的,或西学东渐后人们最初熟悉的,而又不与拉丁名谐音的例外,而是按早年念成别字的“诨名”当作正式名在使用的,成了中国化学史上的插曲。

当然,国内目前也有部分行业仍在用矽字的,如医学界以前把石匠、开山工人和采矿工人肺部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而发生的病,称为矽肺,他们觉得改称为“硅肺”那太别扭了,至今矽肺这个词在医学界仍继续通用。同时,电气工业中使用的矽钢片也叫惯了,至今有不少人还那么称呼。因此现在我国矽字在矽肺和矽钢片两处仍通用。而我国台湾省仍继续用矽字。国内也有一些公司名字中用矽字,如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Silergy)。这一小节的内容基本来自邵靖宇写的《硅字的来历和变迁》,中国科技术语,2008,由于无法联系到他,在此特作声明并表示感谢 [16] T6YWFhF2PXk89ETCTDWMa8KE4D+zxzU0sQ47P8Dhn2u8rho+0mfQIVc5NajjZKj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