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玛格丽特·米切尔 Margaret Mitchell 1900.11.8—1949.8.16

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美国南部的新生代城市亚特兰大,三四岁时,她就喜欢听关于亚特兰大历史的故事。她的外祖母时常坐在房前的门廊上,给玛格丽特指点着一条一直穿过后院的南部同盟的战壕,绘声绘色地讲述1864年11月15日那晚的大火,“大片大片的火焰吞没了整个城市,你无论朝哪儿看,都有一片奇怪而难以形容的亮光映彻天际”,这便是玛格丽特唯一一部作品《飘》中亚特兰大沦陷当晚的原型。亚特兰大的战争让玛格丽特神往,和那些同盟老兵的出游便成了她的一大嗜好。同盟老兵非常喜爱玛格丽特,带她骑马、出游,这让她更具备了洒脱不羁的气质,正如她笔下的斯嘉丽·奥哈拉。

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只写了《飘》一部作品,她将自己对于人生、感情、战争的理解融入其中,借斯嘉丽的视角,重新走过自己的少女时代。

1918年,玛格丽特18岁,出落得亭亭玉立,她结识了一名青年军官——克利福特·亨利少尉。亨利有着英俊的外表,诗人般的气质,玛格丽特很快陷入情网,但战争夺去了这个年轻人的生命,一战的风波第一次让玛格丽特体验到了战争的真实与残酷,也给她带来了毕生的痛苦。这便是玛格丽特心中的“艾什礼”,她将自己对初恋情人的缅怀藏于笔尖,成为斯嘉丽对艾什礼爱情火热与疯狂的来源。

玛格丽特19岁时,母亲梅贝莉去世了,玛格丽特成为她的父亲和长兄生命中唯一的女人。亦如《飘》中所写,玛格丽特的母亲一直是她的父亲生活的动力和勇气,因此她无法代替母亲在父亲心中的位置,她失去了所有的活力,只能选择逃避。

与此同时,两个追求者同时出现在玛格丽特的生命中——酒水商人雷德·厄普肖和他的室友约翰·马什。雷德·厄普肖对玛格丽特展开了狂热的追求,玛格丽特最终没有抵抗住这位追求者的热情。玛格丽特22岁时,他们举行了婚礼。但好景不长,婚后的雷德·厄普肖像是变了个人,酗酒成瘾。最终,这段婚姻只维持了3个月,这对新婚夫妇就劳燕分飞。两年后,玛格丽特正式转嫁昔日婚礼上的伴郎约翰·马什。

如同郝思嘉一样,玛格丽特生来就有一种反叛的气质。她同狂放不羁的厄普肖结识,并凭着一时的冲动与一个冷酷无情、酗酒成性的恶棍结婚,这不能不说是她的不幸。不过,与一直支持和深爱她的约翰·马什结合,又是她的幸运。

1934年,玛格丽特成为一名记者,从事她所喜欢的写作。然而,四年后的一次意外让玛格丽特脚踝受伤,留下后遗症,不得不回归家庭,通过看书打发时间。为了让郁郁寡欢的妻子振作起来,约翰时常往返图书馆,为她借书。后来,他鼓励妻子:“与其看别人的书,为什么不自己写一本呢?”为此,约翰还为玛格丽特买了一台打字机,表示对她创作的支持。

作为一名20世纪的女性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无疑是幸运的,她的丈夫约翰·马什从她于1927年提笔到1936年《飘》问世的十年里,几乎每天都做着相同的两件事情:白天,他是亚特兰大动力公司广告部的经理;晚上,他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书稿编辑。约翰·马什对于妻子的天赋和成功深信不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愿舍弃一切去拥抱这种天赋。”事实正如他所说的,漫漫十年当中,为了那冥冥之中的辉煌,约翰·马什几尽舍弃了作为一个男人在事业、生活上的追求和享受,他将全部智慧和精力都倾注于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创作中,并以此为己任、为乐趣。

玛格丽特·米切尔和约翰·马什的苦心没有白费,《飘》于1936年6月30日问世,打破了当时的所有出版纪录。前六月它的发行量便高达1000万册,日销售量最高达到5万册。它标价3美元,却被炒到了60美元,而当时美国一处不错的旅馆,月租金也不过30美元。如此叫好又叫座的成绩,使它在1937年荣获了普利策奖和美国出版商协会奖。更不用提小说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所获得的巨大成功,让它更加声名远扬,以至于截至上世纪70年代末期,小说被翻译成27种文字,畅销全球。

就在玛格丽特的名气蒸蒸日上,人们期待着这位女作家再出佳作时,命运之神无情地夺去了她的生命。1949年8月11日晚,玛格丽特·米切尔与丈夫约翰·马什准备去看电影《夜夜春宵》,欲过桃树街时,米切尔在亚特兰大第十三街与桃树街交叉路口被一辆超速行驶的汽车撞倒,此后一直未完全恢复意识。

8月16日,米切尔在格雷迪医院去世,享年48岁,葬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奥克兰公墓。 SRDJW+7hm/3p6XwXVWi5yNMolFXVHGcS7YIZ8x1nUFIxLieMtdrBd154OnZswcN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