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

1947年,时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时称“公济医院”)院长的朱仰高有感于当时郊县居民缺医少药、求医无门之苦,将一辆5吨重的道奇卡车改装成了诊治功能一应俱全的“流动医院”。数年间,这所卡车上的“流动医院”每周日均开赴上海郊县乃至周边省市,布药施治、救死扶伤,开辟了我国送医下乡的先河。

时过境迁,如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即便是乡野农村,非“流动医院”难以就医的窘境也已一去不复返。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曾经多次带队前往井冈山、西柏坡、酒泉等相对边远的地区,为当地百姓开展义诊。据我所见,当地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条件与“北上广”等医疗高地的差距已然不大。然而,我依然见到了不少因就医过晚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的患者,令人深感痛心。

痛定思痛,我想桎梏当地居民求医的主要因素之一,恐怕还是囿于健康观念和医学知识的匮乏。而这一难题,是十辆二十辆“流动医院”卡车都难以遽然解决的。

何以破此题?一词概之曰:科普。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有着科普的“基因”。任廷桂、乐文照等医院老一辈专家均重视健康知识之宣教普及。时至如今,年轻一代的“市一人”也继承了先辈对科普的高度热情和专业精神,积极投身参加各类科普活动,获奖累累,普惠群众。

医学科普能够打破地域和资源的局限,将医药知识和健康理念传递到千家万户,帮助民众早发现、早治疗疾病,尽可能减少患病带来的不良后果。同时增强民众对疾病的了解,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健康管理。这正是医学科普工作的应有之义。

除了个体价值外,医学科普的价值在公共卫生视野中有着更深刻的体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从小抓起,普及健康科学知识。”这将医学科普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在面对公共卫生事件时,高度的公众健康素养能够成为保障民众健康的坚实防线。而优秀的医学科普作品也能引导、激励更多人投身于医疗卫生事业。

正是出于以上原因,我自2020年起即组织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各科室专家,编撰“医脉相承”系列丛书。丛书的编纂秉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融合科学性、通俗性、教育性,内容涉及预防、疾病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等方面,囊括新生儿喂养、青少年斜弱视,成年人常见的甲状腺病、心脏病、脊柱疾病,以及高龄人群好发的骨质疏松、眼底病、白内障、肿瘤等疾病话题,是一套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科普丛书。在编纂本丛书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上海市卫健委、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在此特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希望,“医脉相承”系列丛书能够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公众传达最基础、最关键的医学知识,让他们“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从而引导公众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让每位读者都有能力承担起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 /EOeS/37P6BZ6RXSTApbEggaMRoRT3XwqLs4Y9GuDv/MKGD9+VWcNsRXTHvzW/T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