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胃炎来了,胃癌还会远吗

如果把我们的身体看作一个微缩的社会生态系统,那么在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各系统各司其职,在防御、消化、排泄等不同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系统良好和协调的运作保证了机体平稳有序的运行。在食物的摄取和消化过程中,胃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胃在主细胞、壁细胞等成员的共同协作下,完成分泌胃酸、溶解食物、吸收营养等多重作用。

正如战争、饥荒、瘟疫等能够造成社会的动荡乃至崩溃,某些因素也试图打破胃内的运行秩序,其中基因突变最值得关注。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后,便会变得自由散漫、无视规则、肆意复制、四处侵扰,不仅导致胃的功能受损,更进一步威胁整个机体的健康。那么,胃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失控的呢?

(1)第一步:慢性浅表性胃炎

胃镜查到了“慢性浅表性胃炎”?无需惊慌!

浅表性胃炎,从医学角度讲即胃黏膜组织学上有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水肿等。一般来说,只要你接受胃镜检查,几乎无一例外都会得到这个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十分普遍,意味着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并不是胃黏膜出现了严重的慢性炎症。

(2)第二步:慢性萎缩性胃炎

如果胃镜结果查到“慢性萎缩性胃炎”,那可就要注意了。

我们的胃每天受到食物的刺激或幽门螺杆菌定植的持续侵袭,慢性浅表性胃炎很难彻底恢复,时间长了,可能会逐渐演变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年龄增加、机体衰老、器官萎缩是相平行的,表现为胃黏膜层萎缩、变薄等。

而实际上,萎缩性胃炎的症状没有特异性和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它常以隐痛、饱胀不适及消化不良形式出现,餐后较明显。所以不能依靠症状来推断是否存在萎缩性胃炎,而应通过胃镜来诊断。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主要的癌前疾病,发展为胃上皮原位癌的概率较高,需要引起警惕。

(3)第三步:肠上皮化生

肠上皮化生是一种更应重视的癌前疾病!

肠上皮化生指的是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即胃黏膜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黏膜的上皮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和吸收上皮细胞的出现是其典型特征。它常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发生,与肠型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肠上皮化生的出现,与性别、年龄、饮食习惯、吸烟、饮酒、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家族史、胃食管反流病、维生素D缺乏等因素有关。尽管内镜检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判断肠上皮化生的存在,但病理诊断仍是金标准。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是预防肠上皮化生向胃癌进展的关键一步。

(4)第四步:异型增生

一旦被诊断为异型增生,就要及早进行干预和治疗!

胃上皮异型增生是癌变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特征为细胞分化不良、腺体结构紊乱。可通过常规内镜、共聚焦激光内镜、病理检查等进行诊断。尽管重度异型增生具有较高的癌变率,但实际上异型增生依然属于癌前病变。

对于轻中度异型增生,需要长期定期进行内镜随访和活检,同时配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而对于重度异型增生患者,应使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进行早期治疗。

(5)第五步:胃癌

当癌前病变未被及时发现或未经及时处理,便很有可能导致胃癌的发生。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因而经常导致患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特别提醒

当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应保持高度警惕:

● 不能缓解的腹部不适(如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或伴有反酸,且多无诱因,使用抗酸药治疗效果不好,或者时好时坏,症状进行性加重。

● 体重减轻,伴有乏力。

● 大便明显变黑。

尽管胃癌可经该五步过程发生,但这些过程并非不可阻断和逆转。通过定期复查胃镜早期发现胃黏膜的异常改变,进而早期干预,能够有效防止胃黏膜发生恶变。只要能够做好早期干预工作,胃炎来了也并不可怕。 v8t7ELEvdLSZKrNEGgvnP+anfo/3mUPPzFUdbDQWKcTo8NE3LxOR5GmMwAzu9yO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