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资料

本研究以中医康复学相关教材、中医康复理论相关著作和论文、中医药辞书以及相关标准为中医康复术语标准研制的资料来源。相关教材主要包括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康复学》(主编王瑞辉、冯晓东)、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医康复学》(主编胡幼平)、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康复学》(主编刘昭纯、郭海英)、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养生康复技术》(主编廖海清)和新编中医临床学科丛书《中医康复学》(主编赵永康)等教学用书,《中医康复辨治思路与方法》(主编唐强、王玲姝)、《中医康复保健》(主编黄岩松)等中医康复理论相关著作和检索自《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的中医康复理论论文,中医药辞书包括《中医大辞典》《中医药学名词》《中医辞海》《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辞典》等。参考的标准主要分为两类,如《术语工作 原则与方法》(GB/T 10112—2019)的导则类标准和《中医治未病术语》(T/CACM 1067—2018)的相近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起草标准草案,规范中医康复术语

立足中医康复理论,严格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1.1—2020)、《术语工作 原则与方法》(GB/T 10112—2019)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制定管理办法(试行)》等标准制定程序,综合运用标准学、文献学、术语学、逻辑学、统计学等研究方法,编制术语表、规范术语定义及其英文对应词,形成中医康复术语标准草案,草案最初包含中医康复术语102条,后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删减和修改,最终草案包含中医康复术语87条。

1. 编制术语表 基于文献学、术语学研究方法,检索中医康复学相关教材、中医康复理论相关著作和论文、中医辞书、相关标准,系统梳理中医康复理论相关术语,构建中医康复术语数据库。数据库内容包括提取的术语名称、术语概念、术语英文对应词、关联术语和来源文献等。在此基础上,结合统计学、逻辑学研究方法,经项目组专家讨论,提取公认度较高的中医康复理论术语。遵循术语选择和术语命名原则,确立中医康复术语条目名称,并根据术语间的逻辑关系,对术语条目进行分类和编排,完成条目编号,形成术语表。

2. 规范术语定义 基于中医康复术语数据库,应用中医术语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遵循单义性、科学性、系统性、简易型、约定俗成、协调性等原则,对同一术语的不同释义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找出其主体含义,经项目组专家讨论,确定术语表中术语的本义和引申义,拟定术语释义的规范表述。

3. 厘定术语英文对应词 标准制定项目组内有7位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中医术语与信息工作组(ISO/TC249/WG5)中方注册专家,他们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定的、具有中医药背景、标准化知识且英语水平过关的跨学科人才,项目组根据规范后的术语定义,结合相关标准、辞书、论文中的术语英译及不同译本在国内外的应用数据,对全部术语条目逐一讨论,按照标准制定的简单多数原则,确定所有中医康复术语的英文对应词。

(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

通过网络、会议、专家访谈、通信等途径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共收到来自辽宁省标准化研究院、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辽宁省肛肠医院、大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营口市中医院和锦州市中医医院等12家单位的20位专家共提出反馈意见205条,包括2名语言学专家(汉语语言1人,英语语言1人)提出意见58条;1名标准学专家(省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提出意见29条;9名中医康复相关领域临床专家(包括康复科主任5人)提出意见62条;6名中医康复基础专家(其中康复教研室主任2人)提出意见50条;2名中医基础理论专家提出意见6条。

(三)修改完善标准草案,进一步规范中医康复术语

建立专家反馈意见数据库,包括标准草案条目号、标准草案原文、专家意见、专家姓名、专家职称、专家单位等,并对专家意见按条目号进行整合。召开项目组研讨会,对每条专家意见进行逐一讨论,达成专家共识后,给出是否采纳专家意见的判断。经项目专家组研讨,共采纳意见136条。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标准草案,最终规范中医康复术语87条。 qn2NblkoZLWdyO2LaSGThLuLp7z1LUPuamJ6gF+c5aQuRFeG5jbwkT2iMKEhB5z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