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中医康复技术术语

中医康复基本方法的内容丰富,各具特色,临床疗效肯定,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不仅适合在大、中城市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运用,而且适用于基层的医疗康复工作,特别受到基层医生的喜爱。推拿康复疗法、针刺康复疗法、艾灸康复疗法、拔罐康复疗法、刮痧康复疗法、中药康复疗法、情志康复疗法、饮食康复疗法、传统运动康复疗法、环境康复疗法、传统物理康复疗法和娱乐康复疗法等都是中医康复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方法,它们有各自的适应范围,为在康复治疗中选择一组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了可能。在此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中医康复技术术语。

一、推拿康复疗法

推拿对疾病和机体功能的康复作用,主要通过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畅,舒筋活络,从而起到消肿止痛、促进创伤修复、改善皮肤营养、滑利关节、松解粘连、防止肌肉萎缩等功效。推拿适用于各科疾病所致身心功能障碍的康复,特别是对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推拿康复疗法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精神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等功能障碍性疾病。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多见于小儿脑瘫、偏瘫、截瘫、痴呆、失眠、健忘等病症,推拿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醒脑开窍、宁心安神、镇静止痛的作用。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多见于胃痛、消化不良、胁痛、腹泻、便秘、慢性肝胆病变等病症,推拿具有健运脾胃、调和中焦、疏肝理气、通调腑气的作用。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病症,推拿具有调理肺气、宽胸理气、止咳平喘、调理呼吸的作用。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多见于心悸、心痛、高血压、低血压、脉管炎、心律不齐等病症,推拿有活血化瘀、培补心阳、通脉止痛、调整血压的作用。精神系统功能障碍多见于中风后抑郁、抑郁症等,推拿具有疏调情志、镇静安神、疏肝解郁的作用。泌尿系统功能障碍多见于遗尿、癃闭、小便淋漓不尽等病症,推拿具有补益肾气、疏通三焦气机、通利小便的作用。运动系统功能障碍多见于因骨折、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损伤、骨骼病变等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如颈椎病、腰椎病变、肩周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骨关节病、扭伤、巩固外上髁炎、痉挛性斜颈等病症,推拿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化瘀止痛、通利关节、理筋整复的作用。

推拿康复疗法的相关术语包括松动类手法、兴奋类手法、镇静类手法、摆动类手法、摩擦类手法、挤压类手法、振动类手法、叩击类手法、运动关节类手法、揉法、滚法、摩法、擦法、抹法、搓法、推法、按法、捏法、拿法、抖法、振法、拍法、击法、摇法、屈伸法、拔伸法、扳法、点法、踩跷法、捻法、扫散法、插法、弹筋法、背法等。

二、针刺康复疗法

针刺疗法是采用不同的针具刺激体表的穴位,运用各种方法激发经气,以调整人体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疗法。针刺康复疗法方法多样,诸如毫针、耳针、头针、颈针、火针、手针、足针疗法等。近年来针刺疗法与其他治法相结合,又创造出许多新的针法,如针刺与电刺激相结合而成为电针疗法,与药液相结合而成为穴位注射疗法等。

针刺作用于经络腧穴,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节脏腑功能,达到康复治疗疾病的目的。针刺康复治疗是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年龄、身体虚实和机体功能障碍情况,在其病变所属经脉及其相关经脉上选取腧穴,并进行相应虚实补泻刺激,以调整经络气血运行,促进脏腑、肢体功能改善或恢复。

针刺康复治疗主要有以下方面的作用。①行气活血,通经活络,调节经络功能:通过对经络腧穴的良性刺激,使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恢复正常,经筋、皮部和机体各部得以正常濡养,各组织器官的功能由此得到改善或恢复。如针灸对中风偏瘫、痹证等的治疗主要是疏通经络,达到肢体功能的康复。②补虚泻实,调畅气血,调节脏腑功能:当脏腑功能失调或衰退时,则受纳有限、化生无源、排浊困难,从而正气虚弱、邪气壅盛。经络、肢体气血运行不畅可以导致脏腑功能的失调,而脏腑疾病也可以反映在经络腧穴上。针刺作用于人体相应的经络腧穴,可以调整脏腑功能、改善脏腑功能。③舒筋通络,滑利关节,恢复肢体功能:诸多疾病均可造成肢体功能的障碍,使患者丧失正常的活动。针灸可通过通经活络,舒筋活血,强筋壮骨,使经筋、皮部得以濡养,则相应功能改善或恢复。如痹证所致的颈肩腰部疼痛、麻木和关节活动不利等都可以采用针刺相应经络穴位进行康复治疗。④醒脑开窍,宁心安神,调节神志:针刺在调节人的神志方面有明显的优势,针刺相应的腧穴,尤其是心经、心包经的井穴和督脉的百会、水沟等穴有醒脑开窍、健脑益智和宁心安神的作用,可以使患者的神志功能恢复正常。

针刺康复疗法的相关术语包括体针法、水针法、电针法、磁针法、三棱针法、埋针法、皮肤针法、头皮针法、耳针法、火针法、面针法、眼针法、鼻针法、手针法、腕踝针法、舌针法、足针法、激光针法、微波针法等。

三、艾灸康复疗法

艾灸康复技术是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益寿延年的目的。灸法不仅用于强身保健,亦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调养,是我国独特的养生康复方法之一。灸法一般多用艾灸,以艾叶制成的艾绒最为常用。因其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燃烧,火力温和,故为理想的原料,以陈旧者为佳。

艾灸康复疗法的作用有四。①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灵枢·刺节真邪》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血运行具有得温则行、遇寒则凝的特点。灸法其性温热,可以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②培补气元,预防疾病:《扁鹊心书》指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艾灸第一。”艾为辛温阳热之品,以火助之,两阳相得,可补阳壮阳,使真元充足、人体壮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艾灸有培补元气、预防疾病的作用。③健脾益胃,培补后天:灸法对脾胃有着明显的强壮作用,《针灸资生经》指出:“凡饮食不思,心腹膨胀,面色萎黄,世谓之脾胃病者,宜灸中脘。”在中脘穴施灸可以温运脾阳,补中益气。常灸足三里,能使消化系统功能旺盛,增加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以濡养全身,亦可收到防病治病、延缓衰老的效果。④升举阳气,密固肤表:《灵枢·经脉》说:“陷下则灸之。”气虚下陷,清阳不得升散,则皮毛不任风寒,因而卫阳不固,腠理疏松。常施灸法可以升举阳气,密固肌肤,抵御外邪,调和营卫,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艾灸康复疗法的相关术语包括艾条灸、艾炷灸、直接灸、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附子饼灸、隔豆豉饼灸、隔胡椒饼灸、悬起灸、实按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灯火灸、桑枝灸、药锭灸、天灸、电热灸等。

四、拔罐康复疗法

拔罐法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发展而成的外治法,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清热降火、解毒泄浊、吸毒拔脓、祛腐生新、益气温阳、扶正固本等作用。

罐的种类主要有竹罐、玻璃罐和陶罐等。随罐具的不断创新,吸拔方法和罐法的增多,加之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拔罐疗法的适应证也相应增多。拔罐康复疗法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中暑、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动脉硬化、面神经麻痹、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中风后遗症、呕吐、便秘、胃肠痉挛、慢性阑尾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尿潴留、尿失禁等内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带下、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病证、更年期综合征、乳腺炎等妇科疾病,发热、厌食症、腹泻、消化不良、遗尿、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等儿科疾病,疖、疔、痈、疽、丹毒、痔疮、脱肛、虫蛇咬伤等外科疾病,痤疮、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白癜风、带状疱疹等皮肤疾病,结膜炎、鼻炎、牙痛、口腔溃疡、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五官科疾病。

拔罐康复疗法的相关术语包括火罐法、水罐法、抽气法、负压作用、温热作用、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架火法、单罐法、多罐法、留罐法、闪罐法、走罐法、针罐法、刺络拔罐法、药罐法等。

五、刮痧康复疗法

刮痧法起于民间,其确切的发明年代及发明人难以考证。元代医家危亦林1337年撰成的《世医得效方》是关于此疗法的较早记录。刮痧法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外治法,以其确切的疗效在民间流传不衰,也被医家广泛重视。刮痧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作用。

刮痧康复疗法的主要作用如下。①活血祛瘀: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缓解,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血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②调整阴阳: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③舒筋通络:肌肉附着点和筋膜、韧带、关节囊等受损的软组织,可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使相关组织处于警觉状态,肌肉的收缩、紧张直到痉挛便是这一警觉状态的反映,其目的是减少肢体活动,从而减轻疼痛,这是人体自然的保护反应。此时,若不及时治疗,或是治疗不彻底,损伤组织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瘢痕化,以致不断地发出有害的冲动,加重疼痛、压痛和肌肉收缩紧张,继而又可在周围组织引起继发性疼痛病灶,形成新陈代谢障碍,进一步加重“不通则痛”的病理变化。④排除毒素:刮痧过程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液及淋巴液流动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加速体内废物、毒素排除,增加组织细胞营养,从而净化血液,增强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

刮痧康复疗法的相关术语包括刮痧法、撮痧法、拍痧法、痧象、痧痕、挟痧法、扯痧法、挤痧法、挑痧法、法痧法等。

六、中药康复疗法

中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疾病的预防、疾病发展过程中对脏腑功能失调及疾病后期的功能障碍的改善方面。通过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并结合西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对某些疾病的前期表现或危险因素进行中药干预,可以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到未病先防、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作用;在疾病发展期,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使疾病有一个良好的转归;在疾病的后期,通过培补正气、活血化瘀等,使正气恢复,邪去正安,促进神形的早日康复。

中药康复疗法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两者在药物的吸收方式上有所差异,内服的药物通过消化道吸收,而外用的药物则是通过体表的渗透作用吸收。两者都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恰当地选择药物和用药方式,以达到调和阴阳、协调脏腑功能、促进机体功能障碍尽快恢复的目的。

中药内治的主要疗法包括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和补法,这8种治法适用于表里、寒热、虚实等不同证候。对于多数疾病而言,病情往往是复杂的,不是单一治法能够符合治疗需要的,常需数种治法配合运用,才能治无遗邪,照顾全面,故虽为八法,配合运用之后则变化多端。正如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说:“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为此,临证处方必须针对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八法,使之切合病情,方能收到满意的疗效。中药内治的常用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膏剂、药酒等。汤剂适用于各种慢性疾病的康复,如中风后遗症常用补阳还五汤。散剂内服对胃肠发生直接作用,且服用方便,如五苓散、行军散等。丸剂分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数种,是将药物研成细末,用蜜、水,或米糊、面糊或药汁等作为赋形剂制成的圆形固体,药力持久、吸收缓慢,体积小,易贮存,服用方便,适用于长期虚弱疾患,宜于久服缓治者的康复,如六味地黄丸、肾气丸等。膏剂是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而成的剂型,内服膏剂有流浸膏、浸膏、煎膏3种,特点是质稠味甘,药性和缓,服用方便。药酒是以酒作为主要溶剂,再加入具有滋补、保健等治疗作用的食用药物,经过一定时间的浸泡后服用,以达到防治疾病、保健强身、延缓衰老、益寿延年功效的一种疗法,多用于风寒湿痹证、血瘀等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如红兰花酒等。

中药外治法包括熏蒸疗法、中药离子导入疗法、药枕疗法、膏药疗法、烫洗疗法、熨敷疗法和药浴等。熏蒸疗法通过温热与药气共同作用于患者体表,致毛窍疏通,腠理开发,气血调畅,使郁者得疏、滞者得行,起到散寒、活血通络、化瘀消肿、宣水利湿的作用。中药离子导入疗法是利用直流电使中药离子进入人体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它是一种操作简便、作用独特、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多应用具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功效的中药,同时结合临床辨证,配以具有补气血、益肝肾、祛风湿、强筋骨之类的中药,针对症状和证候来治疗。其他外治疗法会在本书第三章进行详细介绍。

中药康复疗法的相关术语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用、中药热敷疗法、热敷疗法、熏蒸疗法、膏药疗法、烫洗疗法、熨敷疗法、药枕疗法、药浴、水熨敷、盐熨敷、蚕沙熨敷、葱熨敷等。

七、情志康复疗法

情志是七情和五志的概称,中医学将人的各种正常情绪体验概括为喜、怒、悲、思、恐5种,并纳入五脏系统,即所谓“五志”;将影响人体健康的各种情志致病因素概括为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简称“七情”。七情本来是人体应有的生理现象,是人体对于外界各种信息的正常反应,一般不会产生疾病。但是,“七情”之中任何一种或多种情绪失去控制,就可能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的失调,从而产生疾病,中医学称“七情致病”,有“忧伤肺、喜伤心、思伤脾、怒伤肝、恐伤肾”之说。

中医情志康复疗法通过改善异常情志反应和消除致病精神因素以达到形神调和,从而促使身心功能康复。首先,是改善异常情志反应。当躯体遭遇功能障碍时,会产生相应的精神、情绪改变,集中体现在对功能障碍的态度上,其反应的程度与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有关,也与患者的人格类型和行为特点相关,还与周围环境和社会因素相关。常见的异常情志反应包括抑郁、焦虑、愤怒、否认、依赖等,这些情志改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会以单一或间夹的形式出现。异常情志反应一方面提示功能障碍所导致的后果,另一方面在体内的蓄积又会妨碍疾病的康复,甚至加重病情,导致新的功能障碍。因此,改善异常情志反应,不仅能够促进原有功能障碍的康复,而且能够预防出现新的功能障碍,是情志疗法的重要作用之一。其次,是消除致病精神因素。情志疗法通过制订具体可行的康复计划,运用语言、表情、姿势、行为等手段,累积对机体的良性刺激,提高患者的心理风险抵御能力,来消除致病的精神因素。正如“心病还须心药医”的道理,从根源上解除了患者的精神负担,帮助患者真正从功能障碍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这也是情志疗法的重要作用之一。

情志康复疗法的相关术语包括情志相胜法、说理开导法、移精变气法、中医行为疗法、暗示疗法、娱乐疗法、顺情疗法、移情疗法、语言疏导法、语言暗示、借物暗示、祝由、催眠、奖惩法、厌恶法、习见习闻法、劳动疗法等。

八、饮食康复疗法

“医食同源”,饮食应用于康复医疗可谓历史久远,源远流长。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说:“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饮食不仅可以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精微物质,营养机体,而且可以调和阴阳,协调脏腑,通畅气血,扶正祛邪。康复医疗中,利用食物自身的性味、归经及升降浮沉等特性,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或不同的病情,选取有相应保健作用或治疗作用的食物,通过合理的烹调加工,制成具有一定的色、香、味、形的食品,供患者食用。饮食可以根据患者个人的习惯和口味加以选择、加工,因此可增进患者的食欲,利于患者康复。

饮食康复疗法所形成的康复食谱有别于日常食谱,其作用表现为3个方面。①具有康复身心的作用:如《千金要方·食谱》说:“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②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谨和五味”,则“长有天命”。③具有瘥后调理的作用:如《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说:“新愈之后,脏腑气血皆不足,营卫不通,肠胃未和,惟宜白粥静养。”饮食康复法,一般分为饮食疗法和药膳疗法两种,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慢性肾炎、慢性肝炎、慢性肠炎、骨质疏松症、消化性溃疡等多种疾病的康复。

饮食康复疗法的相关术语包括饮食疗法、药膳疗法、辨证施食、辨病施食、谨和五味、补益类药膳、安神类药膳、理血类药膳、止咳祛痰平喘类药膳、祛风除湿类药膳、理气消导类药膳、润下类药膳、养心益脑类药膳、健脾和胃类药膳等。

九、传统运动康复疗法

传统体育运动,古称“导引”,用于康复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东汉末年名医华佗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总结前人的理论而创立了五禽戏,用于防病治病、延年益寿。明代医家张景岳注《内经》时指出:“导引,谓摇筋骨,动肢节以行气血也……病在肢节,故用此法。”

传统运动康复疗法的治疗作用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恢复肢体功能:传统体育疗法通过患肢或全身的功能锻炼,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筋健骨、推动周身的血液循环、加强骨骼和肌肉的营养的作用,这正是“气血流通便是补”的道理。同时,运动可以增加滑液的分泌,改善软骨功能,并牵伸挛缩和粘连的组织,维持其正常的形态。因此,恢复肢体功能是传统体育疗法的重要作用之一。②促进功能代偿:疾病所造成的功能障碍,有一些损伤是可逆的,通过康复治疗是可恢复的;还有一些是不可逆的损伤。对此,我们要带病延年,促进功能代偿,重建与疾病相适应的运动模式,维持整个机体的功能发挥。传统体育疗法可以通过功能代偿的作用减轻功能障碍的程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机体的整体功能。③改善精神状态:当人生遭遇重大的疾病和功能障碍时,往往会产生应激性的心理和情绪改变。这种不良的精神状态不仅是疾病在心理上的反映,而且又会影响机体的康复。体育可以“移情易性”,运动可以疏调气机,来宣泄不良的情志因素,改善精神内环境;同时,体育疗法的疗效能够以最切实的亲身感受来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康复的过程中。

传统运动康复疗法的相关术语包括静功、放松功、内养功、强壮功、站桩功、动功、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保健功、五行掌、六字诀、娱乐保健功、意念、静坐、耳功、叩齿、舌功、漱津、擦鼻、目功、擦面、项功、揉肩、夹脊功、搓腰、搓尾骨、擦丹田、揉膝、擦涌泉、织布式、和带脉等。

十、环境康复疗法

环境疗法利用自然之物如矿泉、泥土、砂石的康复治疗作用,侧重于治病;利用天然环境如日光、空气、森林、海水、洞穴等,侧重于养病自疗,适宜于老弱病残者。

“天地,含气之自然”,而人与自然息息相通,人们借助自然界中具有治疗意义的天然之物,针对某些康复病证进行疗养,可以达到防病、治病和养病的目的。如《本草纲目·水部》所言:“人乃地产,资禀与山川之气相为流通,而美恶寿天,亦相关涉。金石草木,尚随水土之性,而况万物之灵者乎。”

环境疗法的相关术语包括日光疗法、矿泉浴疗法、森林疗法、空气疗法、泥土疗法、热沙疗法、香花疗法、海水浴疗法、洞穴浴疗法、淡泉浴、碳酸泉浴、硫化氢泉浴、氡泉浴、全身浸浴、局部浸浴、热敷法、热灸法、热浴法等。

十一、传统物理康复疗法

传统物理康复疗法利用天然物经加工产生的物理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形神,以协调经络、气血和脏腑的功能活动,促进疾病的痊愈和身心的全面康复。其收效快,患者无痛楚,且无毒副作用,疗效持久,经济简便,是常用的康复方法。

传统物理康复疗法的相关术语包括热疗、冷疗、蜡疗、磁疗、色彩疗法等。

十二、娱乐康复疗法

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推动人们积极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正是康复治疗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娱乐康复法正是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其贴近生活的实施方式,无痛、无创伤的特点,充分调动人们自身康复的主观能动性,直接或间接地改善生理功能,达到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因此,受到普遍欢迎,在越来越多的身心疾病中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娱乐康复疗法在实施过程中,既要针对不同的疾病选择相应的娱乐方法,辨证处方,又要兼顾到康复对象的文化程度、艺术修养、年龄、生活习惯、个人喜好和欣赏能力等人性因素。其内容丰富多彩,诸如音乐、歌咏、舞蹈、影视戏剧、琴棋书画、游戏疗法等,均具有养心怡情、畅通气血、锻炼身体的作用。

娱乐康复疗法的相关术语包括音乐疗法、歌咏疗法、舞蹈疗法、影视戏曲疗法、琴棋书画疗法、游戏疗法、五音十二律、五音通五脏等。 BcZJWuAjezUek56b7yQbidayX8BSC3IBtlFC4+McT0qa2jn0b+cAftNGVk8ZEj4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