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中医康复术语研究现状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数据库

现代数据库的应用,为中医文献检索开辟了一条简捷之路。文献数据库不仅为中医康复理论的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为中医康复医学名词术语的规范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建设中医康复医学文献数据库,首先应对古代医籍进行整理。中国历代医家撰述甚丰,但由于学术流派、师承、引述等原因,导致很多观点及内容交叉重复的情况十分普遍,因此,需要建立统一规范的中医康复学说文献数据库,做到对各时期名著进行精选,并对每部医籍的出处、卷数、存佚及著作人传略等情况进行简要介绍,次序以成书年代先后为序,将其中关于中医康复学说的理论观点分门别类加以收录。相同观点,仅收录最早的医籍所载,后世完全重复系转引抄录的则删去不收。还应注意在选择名著时版本的优劣,要充分利用版本研究的成果,避免因传抄传刻、脱文讹字而贻害学术研究。其次,要注意广收期刊论文。目前,我国医药期刊的出版发行量很大,内容丰富而广泛,涉及中医康复的理论、治疗方法也很多,有观点新颖的学术争鸣,有最新动态的科研成果,有临床治验体会,能及时反映学科动态,为中医康复学名词术语规范化提供一定的依据。中医康复学文献数据库中广泛收集相关的期刊/会议/学位论文、学术报告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本体的语义网络

本体最早是一个哲学概念,用以探讨事物客观存在的本质,是对客观存在的一个系统的解释或说明。语义模型是表达领域概念、关系以及概念间关系的模型,是本体的核心架构,主要包括类、类属性与语义关系的定义。类是本体中最主要的知识单元,起提纲挈领的作用,用于描述一类具有共同特征的实例对象。

语义标准化是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多源数据的无歧义融合,确保数据用户群体有效共享、使用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研究难点和热点之一。本体作为支持异构信息语义层面的标准化和互操作、实现智能分析处理的有效手段,已经在生物医学数据分析、检索、整合、共享与再利用等场景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团队先前研究了《黄帝内经》脾藏象理论语义关系的体系架构、种类和适用范围,得出《黄帝内经》脾藏象理论语义关系分为一般语义关系、生理语义关系、发病语义关系三大类型,共49种语义关系,具有3级架构。其中,一般语义关系类型是通用的、基础的语义关系,适用于语义分析时各种语义类型间关系的建立,包括概念、时空条件、属性特征和一般功能4类21种语义关系。生理类语义关系类型,专门用于揭示人体的生理现象、生理行为、生理状态及生理功能,适用于语义分析时物质、藏象、生理、经络、腧穴等语义类型间生理语义关系的建立,包括物质类语义关系类型和脏腑经络类语义关系类型,涉及语义关系12种。发病类语义关系类型,专门用于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诊断治疗过程,适用于语义分析时病因、病机、疾病、症状、治疗、预后等语义类型间语义关系的建立,包括因、机、病、症类语义关系类型和施治类语义关系类型,涉及语义关系16种。

基于这些经验,团队构建中医康复知识的语义框架,设置了中医康复的基本原则、中医康复方法与技术两个顶层类。建立语义模型虽然耗时费工,但却可以消除中医药领域中概念不规范性与语义之间的屏障,为进一步挖掘古籍知识奠定基础,并为学科发展的术语研究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模式。

(三)术语源流

中医药学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最具中国特色的学科。其他自然科学的名词术语大多来源于外国,而中医药学名词术语则不同,大量的名词术语形成于古代,有的甚至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且构成自己的术语体系。由于中医药学的历史性,名词术语多为古代汉语,有时字即是词,更有古今词义的演变,古文的现代表述等,可见其复杂性。

在研究中医术语时,特别是在研制术语标准时,需要加强考证研究,为术语规范提供有力支撑。中医康复术语,是历代医家在中医学发展基础上历经临床实践,并结合古典经义阐发而成。对某些术语含义因历史变迁而演变的,要尽量找出此术语来源,捋顺其含义的发展脉络,并根据其语义、语法关系进行比较和归类,然后以统一规范的符合逻辑的语言,界定各个术语的内涵和外延。对含义存在争议的术语,应广泛采集各家之说,归纳概括较为公认的观点。并确立中医康复名词术语规范研究的基本原则,确保每条名词术语及其解释要用词得当、界定明确、范围清楚、语义确切,尽量避免学科交叉。

二、现有研究

(一)现有标准

目前,国内现行的与康复相关的国家、地方、团体、企业标准一共148部,但是与术语相关的标准仅有两部,有《假肢和矫形器:下肢截肢者治疗和康复有关的术语》(GB/T 41177—2021)、《康复辅助器具:分类和术语》(GB/T 16432—2016)。其中,与中医康复相关的地方标准有5部,其中涉及术语者如表1-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部分术语定义不规范且没有英译,说明中医康复术语规范工作任重而道远。

表1-1 现行地方标准中的中医康复相关术语

(二)现有其他文献

本研究团队以“康复”和“术语”为关键词检索了中国知网知识发现网络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读秀知识库,发现现有中医康复术语研究极其匮乏。

团队共检索到相关论文4篇,分别为发表于《中医杂志》的《中西医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术语框架构建探讨》(2016年)、发表于《中医临床研究》的《中医康复学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的初探》(2017年)、发表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的《基于本体的中风病康复古今术语库构建方法研究》(2012年)和发表于《按摩与康复医学》的《关于中医康复学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的思考》(2014年)。4篇论文由河南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和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中医医院3个研究团队发表。

团队共检索到两部著作,分别是李国徽、何晓华、宋秀娟主编的《中医康复学名词术语》和郭琪、蔡明、梁贞文主编的《英汉康复医学术语速查》。

团队共检索到专利两项,注册单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专利名称为《成人康复专科术语标准化系统》(CN202010954299.X)和《儿童康复专科术语标准化系统》(CN202010955863.X)。

可以看出,目前针对中医康复术语的研究非常少,亟待研究者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FZbGjMJmSDHf0V5YmojipASS+IwtghxEfKdAd08WflL9NzuM/lYsFlH2Ygy1Vb7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