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二

侗族是一个富有智慧、善于创新而又勤劳奋斗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侗族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实践经验,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特色文化,如鼓楼、风雨桥、侗族大歌、侗族医药等。历史上虽未见到侗族医药的文献记载,但近40年来侗族医药研究人员为侗族医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写下了众多的灿烂的不朽篇章,如陆科闽的《侗族医学》、刘玉衡的《中国侗族医药研究》、龙运光的《中国侗族医药》《侗族医药基础》《侗族药物方剂学》、袁涛忠的《侗族医药文化及侗族药物》、萧成纹的《侗族医药探秘》等一系列专著,为保护、继承侗族医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侗族医、药在历史上是一家,行医者既是医生,又是药师。医生既行医,又要经常带人上山采药与加工药物,诊所为“前店后厂”,即前面为诊所药店,后面为药物加工场所,即使发展到现代,众多乡村的中医、民族医诊所仍然是“前店后厂”。由于个体行医规模有限,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在民族医经营规模逐渐扩大,藏、蒙、维、壮、朝等民族都建立了本民族的省、地、县级医院,现在侗族也开始有了自己本民族的医院。医院形成一定规模后,医学也分了内、外、妇、儿等学科,单个医生在个体诊所单打独斗、想在医院包揽所有医药专业显然是行不通的,医学和药学必然要分开,侗药学科必须要建立,侗药学方面的著作、教材必须要编写。今天我们有幸见到湖南医药学院侗医药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汪冶、张在其教授等编写的《中国侗药学》,其将为侗族药学专业教材编写、为侗药学科专业教学、为侗药专业的执业考试、为侗药学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愿侗药学事业与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祝侗医药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侗医药分会会长 石光汉
2022年11月 1oNOl8rPNNvA8SM7AcaJzC44F0hUxjRGZTgHCGqqu02TYlkzfjNkqVtdmdyeuZ0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