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论

侗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截至2021年(见《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侗族的人口数为3495993人,是我国少数民族大家庭中人口总数排第10位的民族,居住地主要位于湖南省、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处,还有少部分于清代迁往湖北西部,多居住在恩施市、宣恩县、咸丰县、利川市交界处。侗族人口分散在多个省份,又如此集中一个区域,这种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实属罕见。

侗族,是我国南方山地世居少数民族。侗族历史悠久,是古越人的后裔,明代典籍文献中多称为“峒(民)”或“洞(人)”。侗族有本民族语言无文字,是通行汉文字的少数民族,侗语是世界上声调最多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侗族自称为gaeml。由于方言发音的变化,有的地方又称为jaeml或jongl,从词源来看,各地的自称是一致的。在侗族内部,相互之间有称为jaeml laox、jaeml jaox或jaeml danx,但是他们的语言大体相同,风俗习惯也相一致。

对于侗族的历史源流,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主要观点有四种:一种认为侗族是土著民族,自古以来就劳动生息在这块土地上,是在这块土地上形成的人类共同体;第二种认为,侗族是从都柳江下游的梧州一带溯河而上迁徙到今日侗乡的,因为南部方言的侗族中都流传有“祖公上河”的迁徙歌谣;第三种认为,侗族是从长江下游的温州一带经过洞庭湖沿沅江迁徙来的,因为北部方言的侗族中流传的“祖公进寨”歌有这样的传说;第四种认为,侗族的主体成分是原住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从外地迁来的其他民族成分。

一般认为侗族是从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的。侗族现在居住的这个地方,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国商於(越)地,秦时属于黔中郡和桂林郡,汉代属于武陵郡和郁林郡,魏晋南北朝至隋代被称为“五溪之地”,唐宋时期被称为“溪峒”。从古至今,这个地方历代以来都是少数民族活动的地区。从历代的文献看,春秋到秦汉,在这里活动的有“越人”“黔中蛮”“武陵蛮”;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这里的少数民族被侮称为“五溪蛮”或“蛮僚”,唐宋时又被侮称为“溪峒州蛮”。古代的越人是一个庞大的族群,其内部分为若干个支系,这个族群到了南北朝时期都被称为“僚”。到唐宋时期,僚人进一步分化出包括侗族在内的许多少数民族。

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同疾病做斗争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诊治经验和医药资源,其中,侗医药在创伤性骨折、抗病毒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抗风湿及类风湿、抗代谢性疾病、抗恶性肿瘤、延缓衰老及促进健康长寿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历来享有盛誉。 vXZbsnnqgki9U/W2Md7Kl8EDFXEh+O+Gbyytxsjqeh/SdyQ402LJ+MEqxRZagX1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