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随着慢性病患者基数不断扩大,我国因慢性病死亡的患者比例也有所上升。《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5%。由此可知,慢性病综合防控作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正面临着重大挑战。

“慢病”又称“慢性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简称,它不具体指代特定疾病,缺少明确的传染病因,主要特点是起病缓慢、隐匿,潜伏期长、病程长,恢复困难。慢病会影响人体多个系统,例如心脑血管、内分泌、消化等系统。常见的慢病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咽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癌症等。

近几十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水平快速提升,人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与此同时人民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慢病以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知晓率低、控制率低、疾病经济负担重等特点,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许多终身性慢病患者需要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从西医治疗角度来讲,无论是口服何种药物,几乎都需要终身服药,几乎没有痊愈的可能性。慢病增长和蔓延的势头不容小觑,预防干预亟待加强。

但慢病是可防、可控的。我国中医学“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论为慢病预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我们可以通过将日常生活与膳食干预相结合来预防慢病的发生与发展。

现代医学认为,慢病的发生发展是由于机体内部多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一种不健康状态,其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免疫、环境、年龄等众多因素。传统食疗在慢病管理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慢病临床治疗和管理当中。因此,基于传统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循证研究的成果,以及当前先进的诊疗技术手段,传统食疗与慢病管理相融合将是今后中医药慢病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民以食为天。”我国农业历史悠久,食物与药物之联系渊源深厚,中药与食物可以说是同时起源的,许多日常食材具有显著的药用价值,如生姜、薏苡仁、百合、杏仁等,故有“药食同源”之说。依古书记载,早期食物与药物并未明确区分,如西汉刘安及其门客所著的《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乃始教民播百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我国人民自古以来非常重视食物的治疗、养生、防病作用,古代“食疗”多被称为“食养”“食治”。周朝将“医”明确分工,促进了后世“食养”“食治”“药膳”的发展。西周周公旦所著的《周礼·天官》将“医”分为四大类,分别是“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其中“食医”为首。《周礼·天官》曰:“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也就是说,食医负责调和、搭配宫廷成员的各类饮食物,其中涉及饮食物的寒凉温热、口感滋味、营养比例等方面,组成有益于健康的膳食,可理解为现代营养师的工作。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强调了药治与食治相结合的作用。《素问·脏气法时论》曰:“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隋代杨上善所撰《黄帝内经太素》也体现了“药食同源”思想:“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尽管后世医学分科逐渐明晰,“食医”科到了元代不再设置,但食疗、食养的观念,自古至今,依旧在发展过程中。

唐代药王孙思邈强调:“夫为医者,当须先调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突出了饮食疗疾的重要性。清代名医徐大椿在《用药如用兵论》中说:“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而毒药则以之攻邪。”强调了饮食调养的意义。近现代医学泰斗张锡纯也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食疗患者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类疾病谱已经发生转变,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逐渐成为危害健康的最大因素,“慢性病防治”“亚健康调理”“养生保健”“健康管理”也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焦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强化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到2030年,居民营养知识素养明显提高,营养缺乏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因此,教导人们掌握防病御病之法,进行自我健康管理,是防控慢病的重要举措。

作为治未病、慢病管理的重要方法,饮食疗法已遍及千家万户,人们越来越注重“吃得健康”。我国食疗与养生的传统文化根基深厚,食材资源丰富,中医食疗学与现代营养健康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国家重视。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要求了药食同源理念的发展与相关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国家卫健委也在促进药食同源的发展研究,并不断修订《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近些年国际性药膳食疗学术会议已召开多次,药膳食疗的发展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们欢迎。

基于以上背景,编者依据中医药学知识、营养学知识、现代药理研究等基础理论,为广大读者精心编写出以“慢病”“食疗”为核心,面向慢性疾病人群的专业食疗内容。

编 者
2023年5月 L08ZRsSpUNBocAAQwhVRsK7WGjalRTRnR7SvDYLF/cPOh3Pgc+L6Hq+7aH0SqbL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