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咳嗽痰喘

●【病证认识】

何氏医家认为咳嗽主病在肺,可分外感与内伤。何元长《伤寒辨类·咳嗽》认为咳嗽总由“肺为邪所乘,气逆而不下也”。具体可表现为或由表邪束肺,或因痰饮、水气犯肺,或因里热犯肺等。外感咳嗽初起多为风寒袭肺,如何渊《伤寒海底眼·手经惟肺经受邪多论》云:“手经惟肺经受病最多,故外感风寒,不从足经络入,从毛孔而入者,其邪在肺。肺主皮毛,气通于鼻,故肺经有病,症显于鼻,是以天气暴寒,衣被单薄,因而感受风寒,则鼻流清涕,喷嚏咳嗽,喘急,痰涎潮涌,咽喉不利,恶寒拘急,是外感于寒也……天气暴暖,失于解脱,汗出当风,因而感冒风邪,则鼻塞声重,咳嗽喘急,痰唾稠黏,声音不出,唇口生疮,口干舌燥,咽喉肿痛,潮热自汗者,是外感于风也。”

二十三世何书田在其医案中表示外感咳嗽日久不愈,耗伤肺气,可发展为内伤咳嗽,或他脏病变伤及肺气,肺虚易于复感外邪,使咳嗽加剧。内伤咳嗽病变不限于肺,可累及脾、肝、肾等脏,如肺脾积湿、肝气上逆、木火刑金、肺肾阴亏等。

何元长《治病要言·咳嗽》说:“有声无痰曰咳,肺因火烁也;有痰有声曰嗽,脾受湿侵也。”他临证辨别仔细,如症见喘咳稠痰转剧,咽痛,此证似属邪热犯肺;如咳逆音哑,似属阴亏火动,然脉象未见虚数,可见蕴邪未得清彻;如久呛中虚,肢体困倦,但频作呕吐,乃肝胃不和;如畏风咳喘,伴腹痛,食后胀,为脾肺两虚。咳嗽伴喘症,当辨病在何脏何腑,然肺、脾、肾三脏受病关系最大,多为虚实夹杂,互相影响。

十九世何嗣宗《虚劳心传·虚劳总论》云:“在肺则为咳嗽多痰,为胸满气逆或喘息促急,为两颧红若胭脂,为鼻中气如火焚,为咳血衄血,甚则吐涎如白沫,一边不能睡,咽痛喉烂,声嘶音哑。”此肺虚咳嗽,多表现为阴虚有热,病久则累及他脏,常见有(肺)金不生(肾)水,故肾阴亏虚,虚火上炎;又(肺)金弱而(肝)木反侮,即木火刑金。是以二火上逆犯肺,甚则肺络受伤,痰火交结,而咳嗽益甚,痰中见血;又肾虚不能纳气,故喘逆日甚;肺阴伤极,症见音哑郑声,则预后不良。

咳嗽痰喘当与哮喘鉴别,哮证是一种经常发作性的疾病,以呼吸急促、喉间哮鸣为特征,且病有宿根,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均可诱发。何书田认为哮证病发日久,则肺气耗伤,甚则累及脾肾,故多本虚标实之证。哮必兼喘,故一般通称为哮喘,而喘未必兼哮,然两者均以肺气失于宣肃,气道不利为特征,且发作多与外邪引动伏邪有关,尤其是哮喘,邪留于肺俞,痰饮内停是病发的主要病机,因此何书田在哮喘的治疗中,注重化痰散邪,如定喘汤可治痰热,小青龙汤治寒饮。哮喘久作,必致正虚,健脾益气,补肾纳气当随证用之。二十八世何时希对哮喘有独到研究,《医效选录》载有其所创制的安金膏,立方旨意乃据肺主呼吸,治疗要使肺气之开与阖,宣与肃的体用统一,从而有利于肺功能的恢复和健全。

●【治法切要】

何氏医家治疗外感咳嗽多以祛邪利肺为法,如何渊治咳嗽伤于寒者,法以散寒化痰平喘,用参苏饮合二陈汤加减,甚则麻黄汤。外感于风,脉浮洪,治取疏风清热,化痰定喘,用葛根汤合二陈汤,或柴胡二陈,或小前胡汤、金沸草散加减。何元长《伤寒辨类·咳嗽》谓咳嗽初起当以开肺气为主,以防邪恋不去。《何元长医案》中治疗风温伤肺初起,咳嗽痰多者,用桑菊饮之意,合以半夏、橘红,可避免药性过凉有碍散邪。当化热入里,痰黄,则用泻白散法,或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葛根黄芩黄连汤等。如喘而腹胀满,大便闭,治宜通腑降逆,方如大柴胡汤、承气汤等。如症见嗽久失音,舌红脉弦,属外寒内热,用仲景大青龙汤法,然不用桂枝,而加射干、桔梗、鸡子白等药。

内伤咳嗽多治从肺脾肾。如中虚痰多者,《何元长医案》中治以淡渗灵动,脾肺兼治,用二陈汤加减,如六君子汤;胃津亏用麦门冬汤,然不用半夏,加川贝母、石斛等。肺肾亏用金水六君煎等。如咳喘而四肢沉重水肿,乃心肾阳虚,水气乘心,治当温阳利水,方如真武汤。

肺阴虚有热,何嗣宗《虚劳心传》治以清肺润肺,止咳化痰,用自制清金散,加味清宁膏。还创制四五培元粉,以养胃生肺。何嗣宗治虚劳咳嗽,常需肺脾兼理,此一方面培土可生金,有利于肺病的愈合,另一方面肺久病每伤脾,脾虚则肺之气阴更亏。此两种情况临证需辨别,如肺热阴亏,脾气不虚,即能食不泻者,治以清肺润肺为主,兼以补脾,如清金散;如肺病喘嗽不宁,同时脾虚,即虚羸而食少泻多者,治当补脾为主,清肺润肺之品不可多用,以免碍脾,因脾喜温燥,如四五培元粉。何嗣宗制加味清宁膏,意在肺清脾宁,既肺脾兼理,又互不相碍,即润肺不碍脾,补脾不碍肺。对于虚劳咳嗽,证属肺肾阴虚者,治疗须分三步法,首先用六味地黄丸类方补肾阴,泻虚火,大凡阴液足则虚火降,热邪祛除,就可用人参,或党参、黄芪补肺气,同时亦可补脾气,此乃培土生金之意,这是第二步,即补肺气。为防阴虚咳嗽加重而发喘,故第三步要固本助元,须六味加麦冬、五味、牛膝之品,大剂服用,此取上病疗下之法。何嗣宗还指出三步法的注意点:其一,火热之邪未尽,不可用温补阳气的药物,误用反使阳火愈盛而伤肺,咳痰加剧而致喘。其二,大剂补肾助元阴之品,一般六味加麦冬、五味、牛膝即可,不必峻补,要长久缓图,不要急骤,方可返本归原。

《何书田医案》治肝肺肾三脏俱亏,真阴内损,虚阳上扰,气升痰喘,治疗取法是先润肺化痰,痰喘稍平,再接纳气摄下。如脾肺肾同病,症见久咳,肢肿,便溏,纳呆,治当补肾阳、健脾气、利肺气。对于肺气不肃,举动喘急,咳痰者,当从肺调治,即益肺养肺,又化痰降气而利肺,用药补而不热,利而不寒,颇合肺为娇脏之生理。何书田《杂症总诀·痰》提出的“痰随气升先治气,气升属火降火胜”亦是治痰的要诀和原则。

《何元长医案》中有咳嗽痰喘证情复杂者,治疗多权衡轻重主次,如气虚肝液亏,须重剂滋补,如投凉剂则反伤胃气。似属阴亏火动,然蕴邪未得清彻,治宜轻剂和理。脾肺两虚,伴腹痛,食后胀,则暂用玉屏风法,然后进补奏效。

此外,尚有提出治疗禁忌和注意点,如病虽有虚,但肝胃不和,则腻补不合;肺中有热,或伴气逆血热而见咯血、鼻衄,不可早用参、芪;阴虚火升凝痰者,不可妄用二陈汤;肺气不肃,喘急,咳痰者,不宜用偏阴之药,惟恐伤阳气、恋痰湿等,皆可为诫。

●【擅用方药】

治疗咳嗽痰喘诸证,何氏医家随证选方较为常用的方剂如下所列。在汤方因症加减以及选药、配伍方面亦有不少经验和特色,如何渊散寒、疏风、降气,擅用防风、细辛、桔梗、桑皮、杏仁等药,痰热者加金沸草、贝母。何书田对于热甚者加薄荷、黄芩;燥胜者加天花粉、石斛;喘逆者加旋覆花、白前。清润肺肠,以桑白皮、麦冬、杏仁与知母、石膏同用;清肝化痰,以羚羊角、石决明与海浮石、川贝母等并用;滋肾补脾养肺,用熟地黄、麦冬、党参、茯苓、甜杏仁、蛤壳、枇杷露等药三脏并治。纳气摄下,药如熟地黄、山萸肉、坎炁、紫石英、枸杞、胡桃肉等,且用药讲究阴阳配对,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如附子与熟地黄同用,且熟地黄用沉香拌炒,既不黏腻,又可降气;五味子与胡桃肉共用,益阴温阳纳气。

又如,何元长治痰证以二陈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痰火内扰于心,加黄连、石菖蒲、郁金;肝火夹痰,加羚羊角、石决明、白蒺藜;中虚积湿生痰,合以平胃散,阳虚者加桂枝、干姜;肺气不通,胶痰内滞,加苏子、苦杏仁、金沸草,以微苦微辛之品,既不伤中气,又利于肺气的宣通。并指出脾肺二家之痰,尤不可混,脾为湿土,喜温燥而恶寒润,故二术、星、夏为要药;肺为燥金,喜凉润而恶温燥,故二母、二冬、地黄、桔梗为要药。这些用法颇具代表性,有承上启下的元素。

此外,十四世何镇《本草纲目类纂必读》对一些常用治咳嗽痰喘药物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见解,如五味子可治疗热嗽而火邪太盛,不可一时骤用寒凉者,或虚人无根之火上炎,非寒药能制,必资酸以收之,然亦不宜多用,恐致虚热为殃,但如取益气强阴之效,则宜多用。百部、百合、前胡、旋覆花等药均可治肺止咳,但各有所长,百部气温不寒,故何镇说治虚劳咳嗽,凡脾胃虚损,用二冬则胃弱而泻,以此止嗽,绝妙。百合解毒,且有润肺宁心作用。前胡疏风降气,化痰热;旋覆花消痰降气,除满行水,大抵中气虚者,用前胡、旋覆花等药须以参、苓、术、草兼之可也。又,天冬、麦冬均能保肺,但天冬大寒,性润所以伤脾,则不可单服、久服,麦冬则不然,用者当别轻重,不可一概弃之也。

参苏饮: 苏叶、人参、葛根、前胡、桔梗、茯苓、甘草、枳壳、半夏、陈皮、木香,加姜、枣煎。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能益气解表,利肺化痰。

二陈汤: 半夏、陈皮去白、茯苓、甘草,加姜煎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是化痰的基础方。

小前胡汤: 前胡、黄芩、半夏、甘草、人参,姜、枣煎服。出自何渊《伤寒海底眼》。功能益气清肺化痰。本方以前胡易柴胡,即为小柴胡汤。

金沸草散: 金沸草、前胡、荆芥、半夏、甘草、麻黄、芍药,姜、枣煎服。一方无麻黄、芍药,有细辛、茯苓。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发散风寒、风热,祛痰平喘的功效。《类证活人书》亦有金沸草散,但无麻黄,有细辛。十三世何应璧《医方捷径》载金沸草汤:甘草、麻黄、旋覆花、前胡、荆芥、赤芍、半夏。

泻白散: 地骨皮、桑白皮、生甘草、粳米。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功能泻肺火,清虚热,止咳平喘。

大柴胡汤: 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大黄、生姜、大枣。出自《伤寒论》。功能和解肝脾,泻下热结。

麦门冬汤: 麦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出自《金匮要略》。功能滋养胃津,降逆下气。

金水六君煎: 当归、熟地黄、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出自《景岳全书》。功能养阴化痰。

真武汤: 附子、白术、茯苓、芍药、生姜。出自《伤寒论》。功能温肾散寒,健脾利水。

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萸肉、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功能滋阴补肾。

清金散: 麦冬、天冬、白花百合、桑皮、地骨皮、薄菏、天花粉、茯苓、贝母、枇杷叶、薏苡仁,人乳、牛乳各一杯,煎成,加炼蜜,或饴糖数匙,薄菏、贝母碾细末,亦和匀其内,频频温服。何嗣宗《虚劳心传》创立,主治虚劳咳嗽。功能清肺润肺,止咳化痰。

加味清宁膏: 生地黄四两(酒拌,略蒸),麦冬四两,白花百合八两、晒干四两,桑皮(蜜炙)三两,款冬二两,百部三两,玉竹四两,薄菏三两,贝母二两(二味研细入膏),桔梗一两,枇杷叶(蜜炙)八两,橘红一两,薏苡仁(炒)八两(泄泻加四两),茯苓二两,山药(蒸)六两(研细入膏),白芍(酒炒)三两,炙甘草一两,桂圆肉四两,大枣二两。

将十六味先煎成膏,加饴糖一斤,白蜜一斤,俱煎极熟收之,俟冷,入贝母、薄菏、山药末拌均,时时挑至口中噙化,或白滚汤 调服亦可,临卧及睡觉噙之更佳,亦可小剂作煎服食饮,空心服之。何嗣宗《虚劳心传》创立。本方与清金散功效基本相同,均可润肺清肺,降气止咳化痰,但本方养阴力量较强,化痰止咳力亦增强,健脾养血功效有所增加,而清热力量稍有减弱。

四五培元粉: 百合十六两(煮熟捣烂,同诸末拌和晒干,再磨末),芡实(炒)六两,焦滞 (炒)六两,山药(炒)八两,莲肉(去心炒)八两,薏苡仁(炒)八两,谷芽(炒)三两,麦芽(炒)三两,神曲(炒)三两,粳米(炒)三十二两,糯米(炒)十六两,砂仁(去衣,炒,后入)三两。共净末七斤。

加减法:於术(土炒)三两,扁豆(炒)五两,糯米(炒)廿四两,芡实(炒)八两,薏苡仁(炒)六两。共净末八斤。何嗣宗《虚劳心传》创立。功能养胃生肺,肺脾双调。

噙化丸: 麦冬(去心)三两,天冬二两,桑皮(蜜炙)三两,款冬花三两,贝母(去心)二两,百部二两,薄荷末三两,柿霜一两,天花粉四两,橘红一两,枇杷叶(蜜炙)二两,紫菀一两,玄参一两,五味(蜜炙)一两,桔梗一两,甘草(蜜炙)一两。

共十六味,蜜丸如弹子大,不时噙化,临卧更佳,亦可更膏服。出自《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功能润燥清肺,降气化痰,兼以收敛。用治阴虚咳不止者。从方药组成看,祛邪的力量大于扶正,故适用于感受外邪后,邪恋于肺,肺阴受损,肺失清肃的病证。

秘方噙化丸: 熟地黄、真阿胶(蛤粉炒成珠)、五味子、贝母(去心)、杏仁(去皮尖,炒)、款冬(去梗)、甘草(去皮,炙)、人参各等分。上药为极细末,炼蜜为丸,每用少许噙化下。治久嗽不止。出自十三世何应时《何氏类纂集效方》。功能益气养阴,化痰降气。

安金膏: 生黄芪240g,炒防风90g,淮小麦300g,炒党参120g,天冬、麦冬各120g,南沙参240g,北沙参120g,野百合180g,炙麻黄30g,白杏仁180g,生石膏240g,生甘草120g,炙乌梅90g,五味子90g,北细辛60g,清半夏90g,化橘红90g。

煎3次,取浓汁,滤净去渣,加白蜜适量收膏,以滴水成珠为度。每早、晚分冲50~100g。合川贝末6g、河车粉3g同冲更佳。出自《医效选录》,为何时希所创。有益气养阴、化痰利肺的功效,并可增强肺部抵抗力。适应证: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喘息,咯痰不爽。

●【病案举隅】

案例1 外感咳嗽(风热犯肺)(选自《何元长医案》)

风温伤肺,咳嗽多痰。治以辛凉解散。

冬桑叶一钱五分,苦杏仁(研)三钱,制半夏一钱,橘红一钱,天花粉二钱,薄荷叶一钱,象贝母(去心,研)一钱五分,苦桔梗一钱,枳壳一钱五分,冬瓜子三钱。

【按语】 本案风热犯肺,证属初起,故治以宣散为主。方中桑叶、薄荷辛凉发表;杏仁、桔梗、枳壳宣肺降气;制半夏、橘红、象贝母、天花粉、冬瓜子化痰散邪,共奏宣肺散邪、止咳化痰功效。

案例2 咳嗽痰喘(内外合邪)(选自《何嗣宗医案》)

咳痰喘急,上不降则下不纳,时或气升;右脉浮大而濡,左略见虚。兹拟清金滋水。

海浮石一钱半,炒熟地黄六钱,生绵芪三钱,五味子五分,西洋参一钱半,麦冬二钱,橘红一钱,干百合二钱,牡蛎四钱,云茯神三钱,怀牛膝三钱,冲入沉香汁三分。

【按语】 本案属素有宿疾,新感引发加重的证候。肺肾同病,肺有邪而气上逆,肾阴虚而不纳气,故治以清金滋水,用麦冬、百合、地黄、五味子等药;同时亦需化痰降气,用海浮石、橘红、沉香等药。沉香不仅是下气佳药,还可入肾暖精,入脾调中,合黄芪、洋参,共奏培土生金之功。

案例3 咳呛(肺肾两虚)(选自《何嗣宗医案》)

咳呛痰多,时感气升,舌干少液,多出盗汗。肺肾两亏,幸脉不弦大。拟用补摄,参用疏降。

大熟地黄八钱,生绵芪三钱,甜杏霜三钱,炒牛膝一钱半,高丽参一钱半,炙五味四分,橘红二钱,麦冬二钱,川贝母二钱,煅牡蛎四钱,沉香(磨冲)四分。

【按语】 本证以咳嗽、痰多、气逆为主症,乃肺有邪阻、宣肃失常的证候,然伴有舌干少津,盗汗,此乃阴虚内热之象,提示患者素有肺肾两亏,脉不弦大,说明邪气不甚,病尚不会进展,故治疗可以补摄为主,兼以疏泄降逆。方中熟地黄、生黄芪、高丽参、五味子、麦冬气阴双补,肺肾兼顾;麦冬、甜杏霜、橘红、川贝母清肺化痰;沉香、牛膝有降气下行作用;煅牡蛎、五味子有敛汗作用,全方调补肺肾,滋阴清热,化痰降气。

案例4 久嗽(木火刑金)(选自《何鸿舫医案》)

嗽久肺虚,邪反易感,脉弦。有金不制木,木不畏金之象。以养金制木法。

南沙参二钱,肥玉竹二钱,川贝母二钱,蛤壳四钱,紫菀钱半,杏仁三钱,桑叶钱半。

加枇杷叶(去毛)二片。

【按语】 肝肺液亏,木火刑金是常见证型,何鸿舫治以滋化、清化为主,药如沙参、生地黄、玉竹、蛤壳、桑叶,甚者羚角片、青黛等,以冀滋养肝肺,清肝化热。

案例5 咳逆(下虚上实)(选自《何鸿舫医案》)

饮邪痹肺,遇寒即发。咳逆,气急多痰,脉弦,舌白,溺黄。病属下虚上实,先治新邪。

苏子二钱,银杏(打)四枚,紫菀钱半,茯苓三钱,薏苡仁三钱,桂枝五分,款冬钱半,冬瓜子三钱,杏仁三钱。

加海石二钱。

【按语】 饮邪阻肺,肺气受损,遇寒即发,症以咳嗽、多痰、气逆为主,病久则累及脾、肾、心,可见气逆而喘、足肿身肿等症,对此等下虚上实之证,何鸿舫的对策是急者先治,先治新邪,方如五苓散,加杏仁、薏苡仁、苏子、海浮石等药以祛饮化痰利肺;后治以摄纳培本,仿肾气丸之温理法,药如海浮石拌熟地黄、山茱萸、紫石英、当归、党参、附子、桂枝、茯苓、苏子、款冬花、陈皮等。 0bufHK+hWSqlwH6yM5WtQZdeDcr0vwzJ2VF0n/mBO+OYejyUEPcicQogXw86gVl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