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何氏中医自南宋至今,已历870余年,绵延不断,世袭传承30代,涌现了350余名医生。悬壶济世,医家足迹遍布吴、越、燕、豫、关、陇等地,服务患者无数,甚有辛劳过度,以身殉职的医生,如二十三世何其章;著述立说,积淀了深厚的中医文化、医学理论,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治疗病种遍及内科、妇科,抑或有儿科、五官科等,主要病种有外感温热病、咳喘、肺痨、痞积、鼓胀、中风、消渴、虚劳、痿痹,妇人月经不调,胎前、产后诸疾等。

何氏中医祖居河南,《镇江谱》所记始祖为何公务,是宋太医院使。世系传承主要有5支:镇江、松江、奉贤、青浦北竿山和重固。《青浦谱》中不少传序均称“何楠始为医”,《松江谱》说光启之四子何彦猷“为镇江始祖”。何楠与何彦猷是兄弟,均为何光启之子,何光启是何公务之四世孙,亦为医。《中国人名大辞典》说何彦猷:“绍兴中,为大理丞。时秦桧诬岳飞下狱,彦猷言飞无罪,万俟卨劾其挠法。罢黜。”据考定当为1141年,由此而推为镇江支起始。而何公务至光启的四世部分,是为何氏一世以上的医家,可见何氏在南渡以前,在开封已有为医者。松江支源于四世何侃,他是何沧的曾孙,约在1230年。何沧与何彦猷是堂兄弟,《松江府志·卷六十二·寓贤传》载:“从弟沧扈跸南渡居黄浦南之余何潭……爱青龙镇风土遂卜居。”当时青龙镇的商业和海上贸易已相当发达,更有良好的文化生态,人文荟萃,何侃亦迁居于青龙镇,悬壶济世,成为上海中医的始祖。奉贤支源于十六世何应宰,约在17世纪初叶。《何氏世乘》(《奉贤谱》)说何应宰:“从政长子。字台甫,号益江。徙居庄行镇,医道盛行。品行卓绝,乐善不倦。”何应宰之父何从政,为太医院医士。青浦北竿山支源于二十世何王模,字铁山,号萍香,约在18世纪30年代。《青浦谱》谓其:“为竿山始祖。世居奉贤庄行镇……习岐黄术,名噪江浙间。性好吟咏,信口成篇,不加点窜。”重固支源于二十二世何世仁,字元长,何王模之孙,他于嘉庆八年(1803)迁到青浦重固,是重固一支的始祖。何元长旧居临靠重固镇河通波塘,当年登门求医的患者排成长队,求医者的船只停满河港。自何元长而下,一脉相传30余位医生,其中二十三世何其伟(字书田)、何其章(号小山),二十四世何鸿舫,均为一代名医。

何氏医学代代相传,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能累世不绝,除了医术、医技外,还有文化因素,即医学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共同前行。何氏家族在元代已有“世儒医”的称呼,如七世何天锡,字均善,有钱塘钱全徵所撰《赠世儒医均善何先生序》中说:“处博济之心,行独善之事者,其唯何君乎。”世医与儒医合流,宋元以降是较常见的,如刘完素、张元素、李时珍、喻昌等。因此,何氏医家始终将理论功底置于首位,在行医的生涯中,不断提高医学素养,且心存仁义,医德高尚,故能达到较高境界。何氏众多医家的医名、事迹被载入史册,如《中国医学人名志》《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国人名大辞典》以及地方谱志中,或被历代医家、学者所重视并记载,如陆以湉《冷庐医话》、魏之琇《续名医类案》、姚椿《晚学轩文集》、石韫玉《独学庐诗文集》等。一些著作被收录于《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范行准、陈邦贤等学者均对何氏世医做出高度评价,认为是国际医学史上少见的奇迹。

何氏世医共有49位医生任太医院医官,更有众多医家拯救生灵,盛名于世,并留下了精深专著,据考有120余种,近千卷,现存50余种,包括医论、本草、方剂、医案等。如明六世何渊著有《伤寒海底眼》,是何氏现存最早的医著,且开启了何氏伤寒温病专著的先河,十七世何汝阈著《伤寒纂要》、二十二世何元长著《伤寒辨类》、二十四世何平子著《温热暑疫节要》等均受其影响,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又十三世何应时、十四世何镇父子二人专注于本草与方剂,著有《何氏类纂集效方》《何氏附方济生论必读》《本草纲目类纂必读》等书,其中收有不少何氏效方以及用药体会和经验,实难能可贵。还有十三世何应璧著《医方捷径》,书中所述妇人病和胎前产后病的诊治思路和方法,为后辈医家在妇科病辨治方面奠定了基础。十九世何嗣宗著《何氏虚劳心传》《何嗣宗医案》,其对疾病的认识以及提出的理论思想、治疗法则、养生却病等精粹,是何氏世医诊治内科病的典范,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此外还有诸多医案专著,如《何元长医案》《何书田医案》《春煦室医案》《何鸿舫医案》《壶春丹房医案》《何端叔医案》《何承志医案》《医效选录》等,从中可见世医学术思想的传承和发展,亦反映了医家善于辨证论治、用药精细、轻清灵动、讲究炮制等医术、医技。

这些医著蕴含了丰富的医学理论、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特色,这不仅是何氏中医的灵魂,亦是传承发扬何氏医学的根基和保障,更是中医学史上难能可贵的资料。由于年代久远,文献散佚甚多,在20世纪80年代,二十八世何时希曾对一些文献做收集整理、抄录影印,计有42种,分为35本书出版(上海学林出版社),多为单行本。其中23本书为抄本,这对保存何氏医学文献起了很大作用。转眼到了2013年,“竿山何氏中医文化”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认定二十九世何新慧为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发扬光大何氏医学的工作迫在眉睫,责无旁贷。自2014年起,着手整理现存何氏二十八世文献,分四个步骤:首先对现存何氏文献作进一步的收集整理,在原来42种基础上去芜存菁,主要是剔除内容重复,纠正张冠李戴者,留取37种,新增5种,计42种;接着按书种分档归类,计有伤寒温病、本草、方剂、妇科、医案、以医家命名专著等6类,前5类每类合刊为1本书,以医家命名专著有5本,即何嗣宗医著二种、何元长医著二种、何书田医著八种、何鸿舫医案与墨迹、何时希医著三种,这些医家的著作有的已归入前5类专著中,剩余的合刊为个人专著;然后逐一对收入的每种书进行校注和评析;最后通过对上述42种医书做分析研究,将何氏医学理论思想、临床诊治的璀璨精华挖掘展示,书名《何氏内妇科临证指要》。历经五载,洋洋数百万字而成本套丛书《何氏二十八世医著新编》,共11本,以飨读者,便于现代临床研究学习与借鉴,并能更好地继承、发扬、光大。

本套丛书在编撰过程中,对各书中有关医家传略等内容有所增删梳理,以较完整地反映作者的生平事迹,个别史料较少的医家,如十三世何应时、何应豫未出传略。原各书的“本书提要”均作了删增,或重写,以突出主要内容和特色。对于错字、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繁体字等一并纠正,不出校注。药名据《中医大辞典》予以统一。原书中双排小字及书的上栏眉注均用括号标出。新增书种版本出处,以及有些目录与内容不合之处等改动,在各书中另行说明之。鉴于水平有限,未尽之精粹,或有舛误之处,望高明者以及后学之士指正与挖掘。


二〇二二年十月 okuubkiTlP/Ba7aRYpT8CvCbuMwMDMvwPiy0W5QY4ZsfXX6pYp5s5qGasIn17FI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