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咳嗽

(有声无痰曰咳,有痰无声曰嗽,有痰有声曰咳嗽)

【原文】

岐伯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 [1] (肺主皮毛,肺为内应,而皮毛为外合也。) 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 (肺脉循胃口上膈,故胃受寒则从肺脉上至于肺也。) 肺寒则外内合邪,而为肺咳。 (外则皮毛受邪,内则肺经受寒,故咳。所谓形寒饮冷则伤肺也。) 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 (各以时者,如春肝、夏心、长夏脾、秋肺、冬肾是也。非其时而病者,乃他脏相传也。) 秋则肺先受之,春则肝先受之。 (曰先受之者,则次及于肺而为咳矣。) 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 (肺属金,主音声,自病,故喘息有音。唾血者,随咳而出,与呕血、咯血不同。) 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心脉上夹咽,故病喉如梗,肿痹与梗,皆妨碍之意。) 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 (肝脉布胁肋。胠者,腋下胁也。) 脾咳之状,咳则右胠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脾脉隶右,故右胠下痛,阴阴然痛引肩背者,脾土体静,故不可以动也。) 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肾系于腰背,其脉贯脊,故相引而痛。肾主五液,且其脉直者入肺循喉咙,故甚则咳涎也。) 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胃不能容邪,则气逆而呕。长虫,蛔虫也,居肠胃之中,呕甚则随气而上出矣。) 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 (苦汁也) 。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矢。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 (小肠之下则大肠也,大肠之气由于小肠之化,故小肠受邪而咳,则下奔失气。) 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 (膀胱为津液之腑,故邪气下之,咳而遗溺。) 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久咳则上、中、下三焦俱病,出纳升降皆失其和,且三焦火衰不能生土,故腹满不能食饮。) 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诸咳皆聚胃关肺者,胃为脏腑之本根,肺为脏腑之华盖,如上文所云,皮毛先受邪,及寒饮食入胃者,皆肺胃之候也。阳明之脉,起于鼻,会于面,出于口,故多涕唾而面浮肿。肺主气,故令人气逆也。) 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 [2] (脉之所注者为俞,所入者为合,所行者为经,诸脏腑皆然也,乃刺法也。) 咳嗽烦冤者,肾气之逆也 [3] (肾虚而龙火亢上,则乘金而为咳嗽,烦热冤苦,此虚痨之候也。)

总其纲领,内伤外感而已。风寒暑湿伤其外,则先中于皮毛,自肺而后传于诸脏;劳欲情志伤其内,则先伤于阴分,自诸脏而后传于肺。自表入者,病在阳,宜辛温以散邪;自内生者,病在阴,宜甘以壮水、润以养金。治表,药 不宜静,静则留连不解,变生他病,故忌寒凉收敛,所谓“肺欲辛 [4] ”是也;治内,药不宜动,动则虚火不宁,燥痒愈甚,故忌辛香燥热,所谓“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 [5] ”是也。然治表虽宜动以散邪,若形病俱虚者,又当补中气而佐以和解,恐散则肺益弱而腠益疏,邪乘虚入也;治内虽宜静以养阴,若命门火衰,不能归元,则参、芪、桂、附在所必用,否则气不化水,终无补于阴也。

分条治咳法

肺咳,麻黄汤。心咳,桔梗汤。肝咳,小柴胡汤。脾咳,升麻汤。肾咳,麻黄附子细辛汤。胃咳,乌梅丸。胆咳,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大肠咳,赤石脂禹余粮汤,不止,用猪苓分水散。小肠咳,芍药甘草汤。膀胱咳,茯苓甘草汤。三焦咳,钱氏异功散。

感风者,恶风自汗,鼻流清涕,脉浮,桂枝汤加防风、杏仁、前胡。感寒者,恶寒无汗,鼻流清涕,脉紧,二陈汤加紫苏、干葛、杏仁、桔梗。春月风寒所伤,头痛声重,金沸草散。夏月喘嗽,面赤脉洪,黄连解毒汤。秋月身热自汗,口干便赤,脉虚大,白虎汤。冬月风寒,形气病气俱实者,加减麻黄汤。感湿者,身体重痛,白术酒。热嗽,咽喉干痛,鼻出热气,痰浓腥臭,金沸草散去麻黄、半夏,加薄荷、枇杷叶、五味、杏仁、桑皮、贝母、茯苓、桔梗。乍寒亦嗽,乍热亦嗽,金沸草散、消风散并用。七情饥饱,邪气上逆,四七汤加杏仁、五味、桑皮、人参、麦冬、枇杷叶。饮冷致嗽,紫菀饮。嗽吐,痰食俱出,二陈汤加杏仁、枳壳、木香。食积痰嗽,二陈汤加瓜蒌、莱菔子、山楂、枳实、神曲。声哑,外感寒包热者,细辛、半夏、生姜,辛以散之;内伤火来克金者,为坏证,宜壮水清金。经年久嗽,服药不瘥,余无他证,与劳嗽异,一味百部膏。咳嗽烦冤,八味丸。咳而上气,喉中作水鸡声,射干麻黄汤。醋呛而嗽,猪胆汁浸甘草炙末,蜜丸,临卧茶清服二钱。食咸哮嗽,用白面二钱、砂糖二钱、轻粉四钱,糊,炒熟作饼食之,以吐为佳。肺胀,咳而上气,鼻扇抬肩,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肺胀燥喘,脉浮, 心下有水,小青龙汤加石膏。肺胀而左右不得眠,此痰夹瘀血,碍气而病,四物加桃仁、青皮、竹沥、韭汁。

脉候

脉出鱼际,为逆气喘息。咳而脉虚,必苦冒。喘而气逆,脉数有热,不得卧,难治。上气喘嗽,面肿肩息,脉浮大者死。久嗽脉弱者生;实大数者死。上气喘嗽,脉滑,手足湿者生;脉涩,四肢寒者死。咳而脱形身热,脉小坚急以疾,死。咳嗽羸瘦,脉形坚大者死。咳嗽,脉沉紧者死,浮直者生,浮软者死,小沉伏匿者死。咳而呕,腹满泄泻,脉弦急欲绝者死。

【校注】

[1]岐伯曰……肺之合也:语出《素问·咳论》。

[2]皮毛先受邪气……浮肿者治其经:见《素问·咳论》。

[3]咳嗽烦冤者,肾气之逆也:语出《素问·示从容论》。

[4]肺欲辛:语出《素问·五脏生成》。

[5]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语出《素问·宣明五气》。

【评析】

咳嗽多因外邪犯肺,或脏腑内伤累及于肺所致。外感者,治以祛邪宣肺为主;内伤者,治宜调理脏腑、气血为主。

附:案

咳而上气,清火润肺、化痰理气皆不效。其肾脉大而软,此气虚,火不归元。用人参汤送八味丸而减,继以补中益气汤加桂、附,并八味丸而安。

经年久嗽,其脉不数不虚,唯右寸浮大而滑,是风痰未解,以每服酸收,故久而弥甚。用麻黄、杏仁、半夏、前胡、桔梗、甘草、橘红、苏子数剂 而愈。

三年久嗽,服药无效。其上唇白点如粞 [1] 者十余处,问其饥时,胸中大痛,此虫啮其肺。用一味百部膏加乌梅、槟榔,不十日而痛若失,咳亦止矣。令人从净桶中视之,有寸白虫四十余条,自后不发。

【校注】

[1]粞:碎米。 yvHRMbZvXj3xO91lMen1GoE3CCB3/D95UJg00kLFztKhXbIt5Jj3FGvR/4IVsoA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