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淋证

(即癃证也。小便不通谓之闭,小便淋沥谓之癃)

【原文】

《经》曰:脾受积湿之气,小便黄赤,甚则淋 [1] (此湿传膀胱而成淋也。土受湿侵,积久则郁而为热,脾主转输水谷,湿热输于膀胱,淋证乃作。) 风火郁于上而热,其病淋 [2] (此热传膀胱而成淋也。少阳甲胆为相火,主风,郁于上者,火邪类归心经,心移热于膀胱而淋证作矣。)

按: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淋沥不宣,小腹弦急,痛引于脐,分石、劳、血、气、膏、冷六种。石淋者,如沙石,膀胱蓄热而成;劳淋者,因劳倦而成,多属脾虚;血淋者,心主血,心移热于小肠,搏于血脉,血入胞中,与溲俱下;气淋者,肺主气,气化不及州都,胞中气胀,少腹满坚,溺有余沥;膏淋者,滴下胞液,如脂膏( 从本节案例看,以淋证为主,有属木火下炽,湿热为患;有属木郁气阻;有因淋浊久而营液损伤) 者,寒客下焦,水道不快,先见寒战,然后成淋。更有过服金石、入房太甚,败精强闭,流入胞中。亦有湿痰日久,注渗成淋。

石淋:清其积热,涤去沙石,则水道自利。宜神效琥珀散、如圣散、独圣散。

劳淋:有脾劳、肾劳之分。多思多虑,负重远行,应酬纷扰,劳于脾也,宜补中益气汤与五苓散并进。专因思虑者,归脾汤。强力入房,施泄无度,劳于肾也,宜生地黄丸,或黄芪汤。肾虚而寒者,金匮肾气丸。

血淋:有血瘀、血虚、血冷、血热之分。小腹硬满,茎中作痛,血瘀也,一味牛膝膏酒服,大效。但虚人能损胃,宜四物汤加桃仁、通草、红花、牛膝、丹皮。血虚者,六味丸加侧柏叶、车前子、白芍,或人参汤送益元散。血色鲜红,心与小肠实热,脉必数而有力,柿蒂、侧柏、黄连、黄柏、生地、丹皮、白芍、木通、泽泻、茯苓。血色黑黯,面色枯白,脉沉迟,下元虚冷也,金匮肾气丸。

气淋:有虚实之分。如气滞不通,脐下妨闷而痛,沉香散、石韦散、瞿麦汤。气虚者,八珍汤加杜仲、牛膝倍茯苓。

膏淋:似淋非淋,小便色如米泔,此精溺俱出,精塞溺道,故欲出不快而痛,鹿角霜丸、大沉香散、沉香丸、海金沙散、菟丝子丸。

冷淋:多是肾虚,肉苁蓉丸、泽泻散、金匮肾气丸。

胞痹: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风、寒、湿邪气客于胞中,则气不能化出,故胞满而水道不通,小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以足太阳经,其直行者上交巅,入络脑,下灌鼻,则为清涕。肾着汤、肾沥汤、巴戟丸。

脉候

少阴脉数,妇人则阴中生疮,男子则气淋。盛大而实者生。虚小而涩者死。

【校注】

[1]小便黄赤,甚则淋: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凡此阳明司天之政……小便黄赤,甚则淋。”

[2]风火郁于上而热,其病淋: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病淋,目瞑目赤,气郁于上而热。”

【评析】

淋证,古称“癃”。淋证是以小便涩痛,滴沥不尽,常伴有小便急迫短数为主症的病证,多因湿热下注膀胱,或中气下陷,或肾虚气化无力所致。淋证古有五淋、八淋等说,有寒热虚实之分,实者宜清热通利,虚者宜补虚固涩。本病可见于泌尿系感染、结石、肿瘤,以及前列腺炎或肥大、乳糜尿等疾病中。

附:案

患淋经年,痛如刀刺,清火、疏利益甚。其脉两尺数而无力,是虚火也。用八味地黄丸料,加车前、沉香、人参而痛减,继以朝服补中益气汤、晚服八味丸而安。

某夫人淋沥两载,两尺沉数,为有淤血停留,法当攻下。因在高年,宜于补养气血中,加琥珀、牛膝,以缓剂收功。 /AcMRKHUbr/foMQjNA7+1Xx71xd9neS3FolUwhcMQ7QmtN4Nt0S3ywhXVmaYP+u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