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反胃噎塞

【原文】

《经》曰:三阳结,谓之隔。 (三阳,大小肠、膀胱也。结者,结热也。小肠结热,则血脉燥;大肠结热,则后不圊;膀胱结热,则津液涸。三阳俱结,前后秘涩,下既不通,必反上行,此所以噎食不下,虽下而复出也。)

按:反胃噎膈,总是血液衰耗,胃脘干槁。槁在上者,水饮可行,食物难入,名曰噎塞。槁在下者,食虽可入,良久复出,名曰反胃。二病总名为膈。洁古 [1] 分吐证为三端:上焦吐者,皆从于气,食则暴吐;中焦吐者,皆从于积,或先吐而痛,或先痛而吐;下焦吐者,皆从于寒,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张鸡峰 [2] 以为神思间病,法当内观静养。大抵气血亏损,复因悲思忧恚 [3] ,郁气生痰,痰塞不通,气上不下,妨碍道路,饮食难进,噎塞所由成也。脾胃虚伤,运行失职,不能熟腐五谷,变化精微,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反胃所由成也。王太仆 [4] 云:食不得入,是有火也;食入反出,是无火也。噎塞大都属热,反胃大都属寒。然脉大有力为热,脉小无力为寒,色黄白而枯为虚寒,色红赤而泽为实热。所贵以脉合证,以色合脉。又忧恚不舒,火郁闭结,神不大衰,脉犹有力,当以小小汤丸下之。

死证

年满五旬者难治。粪如羊屎者不治。口吐白沫者不治。胸腹嘈痛如刀割者死。

脉候

紧而滑者,吐逆。小弱而涩者,反胃。沉缓无力,或大而弱,为气虚。数而无力,或涩小,为血虚。弦为痰。滑为痰。寸紧尺涩,胸满不能食,则吐。革则吐逆。

【校注】

[1]洁古:指张洁古。金代著名医家。名张元素,字洁古。易州(今河北易县)人。倡导“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的见解,善于化裁古方,自制新方,以适实际需要。撰《医学起源》《珍珠囊》《脏腑标本用药式》《药注难经》等书。

[2]张鸡峰:指张锐,宋代医家。字子刚,蜀(今四川)人。精通医术,相传曾撰《鸡峰普济方》,共30卷,现存26卷。

[3]恚(huì):愤怒,怨恨。

[4]王太仆:指王冰,唐代医家,自号启玄子,曾官太仆令。公元762年撰成《注黄帝素问》24卷,是继全元起注《黄帝素问》后又一次整理注释,故世称《次注黄帝素问》。王冰的著作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评析】

本节重在论述噎塞,即噎膈,初起水饮可行,食物难入,最后水饮亦难以下行。反胃可在肠胃病证中出现,亦是噎膈的主症之一。本病属本虚标实,阴血亏虚,痰瘀阻滞,上下不通,治宜养阴清火,理气化痰,活血祛瘀,方如通幽汤。

附:案

某夫人忧怒之余,得食辄噎,胸中隐隐痛,脉紧而滑,此痰在上脘。用二陈加姜汁、竹沥,继用大半夏汤而愈。

年近六旬,多愁善怒,患噎三月,六脉细软,此虚寒之候。用理中汤加人乳、姜汁、白蜜、半夏而安。

口吐白沫,脉犹未败,用参、芪、归、术、陈皮、桃仁、牛乳、蜜、姜汁。

少年以鼓盆 [1] 过哀,致随食随吐,二便闭涩,脉有力,用酒蒸大黄、桃仁、当归、砂仁、陈皮,蜜丸服,而下燥屎干血,乃愈。

【校注】

[1]鼓盆:为丧妻的代称。 kHZvuJLxrKIQhHMIrOC95tLwcidw0ksFNYIeVtc3QmtUVKTBGd20p3BQuykiM3B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