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虚劳

【原文】

《经》曰:阴虚生内热 [1] (阴者水之属,肾水不足则虚火燔炎,故内热。此言血虚之劳也)。 又曰:劳则喘且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矣 [2] 。又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而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1] (劳字从力从火,劳力则二火炎于高巅,气急而喘,内越也;气蒸而汗,外越也,内外皆越,故气耗矣。劳则伤脾,脾主四肢,故困倦无气以动;脾主肌肉,故形气衰少;脾主消谷,脾虚不运,故谷气不盛。脾者,肺之母也,肺处上焦,主气以下布者也。土虚不能生金,则肺薄而浊气不能达于下脘,地气不升,天气不降,清气陷下,浊气逆上,故内热。此言气虚之劳也)。

按:《内经》之言虚劳,唯是气血两端。是以脾肾分主气血,约而该,确 而可守也。夫人之虚,不属于气,即属于血,五脏六腑莫能外焉。而独举脾肾者,水为万物之元,土为万物之母,二脏安和,一身皆治,疾何从生?脾具土德,脾安则土不凌水,水安其位,故脾安则肾愈安也;肾兼水火,肾安则水不上泛而凌土,且火能益土,运行而化精微,故肾安则脾愈安也。救肾者,必本于阴血,血主濡之,血属阴,主下降,虚则上升,当敛而抑,六味丸是也;救脾者,必本于阳气,气主煦之,气属阳,主上升,虚则下陷,当升而举,补中益气汤是也。四物知柏皆阴,行秘冬之令,非所以生长万物者也。丹溪有言:实火可泻,虚火当补。至论桂附,唯火衰者所宜,若施之血气燥热之人,则助火为害。

补脾保肺,法难兼行,以脾喜温燥,肺喜清润,两者并衡而较重脾者,以脾有生肺之能,肺无扶脾之力,且脾土上交于心、下交于肾故也。不见劳证之死,多死于泄泻,泄泻之因,多因于清润乎?东垣曰:甘温能除大热。又曰:血脱补气。又曰:独阴不长。春夏之温,可以发育;秋冬之寒,不能生长。虚者,必补以人参之甘温,阳升阴长之理也。且虚劳证,受补者可治,不受补者不治。故葛可久 [3] 、朱丹溪治劳,用参者皆十之七。王好古 [4] 肺热伤肺、节斋 [5] 服参必死之说,贻误不浅。岂知肺经自有热者,肺脉按之而实,与参诚不相宜,若火来乘金者,肺脉按之而虚,金气大伤,非参不保。前哲有言曰:土旺而金生,勿拘拘于保肺;水壮而火熄,勿汲汲于清心。

【校注】

[1]阴虚生内热:语出《素问·调经论》“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于胸中,故内热。”

[2]劳则喘且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矣:语出《素问·举痛论》。

[3]葛可久:元代医学家。名葛乾孙,字可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世医出身,其父葛应雷是当时名医。他年轻时喜用武术方法治病,收效甚好。著有《十药神书》《医学启蒙》等书。对痨瘵的治疗较有经验。

[4]王好古:元代医家。字进之,号海藏。赵州(今河北赵县)人。曾跟随李东垣学习,主张温补脾肾。著有《阴证略例》《汤液本草》《医垒元戎》《此事难知》《斑疹论》《伤寒辨惑论》等书。

[5]节斋:指王节斋。明代官吏兼医学家。名王纶,字汝言,号节斋。慈溪人。成化二十年(一说弘治年间)举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并在宦余为人治病,常有良效。他将朱丹溪、李东垣学说结合起来,加上自己的经验,编成《明医杂著》,并编纂《本草集要》。

【评析】

本节虚劳主要论述痨瘵(肺结核),阴虚内热是主要病机。病在肺,治宜清润,然病变累及脾肾,故补脾益肾当兼施。十九世何嗣宗著《虚劳心传》提出治虚劳三大法:培脾土、补肾水、慎调摄。可参。

传尸痨瘵

【原文】

虚痨热毒,积久则生恶虫,食人脏腑,其证蒸热咳嗽,胸闷背痛,两目不明,四肢无力,腰膝酸疼,卧而不寐,或面色脱白,或两颊时红,常怀忿怒,梦与鬼交。法当补虚以复其元,杀虫以绝其根,此症最易传染,甚至灭门。即视此病者,不宜饥饿,并须佩安息香、麝香,斯虫鬼不敢侵也。

【评析】

传尸痨瘵,是一种相互传染而广泛流行的病证,系指现代医学的结核病。治宜益气养阴,清热杀虫。方如獭爪丸、百部清金汤等。

吐血、咳嗽血、咯血、咳嗽、死证、脉法

【原文】

上盛下虚,血随气上,法当顺气,气顺则血随之而归经矣,苏子降气汤。 脉来微软,精神困倦,是气虚不能摄血,人参饮子或独参汤。脉洪有力,精神不倦,胸中满痛,或吐血块,用生地、赤芍、当归、丹皮、桃仁、大黄之属,从大便导之。血以上出为逆,下出为顺,苟非大虚泄泻者,皆当行之,此釜底抽薪之妙法。怒气伤肝者,丹皮、芍药、木香之属;劳心者,莲子、糯米、柏仁、远志、枣仁、茯神之属;酒伤者,干葛、茅花、侧柏、荆芥之属;饮食伤胃者,白术、陈皮、甘草、谷芽、砂仁之属;血色黯,脉迟而寒者,理中汤;劳力者,苏子降气汤加阿胶。

涎唾中有少血散漫者,此肾虚火炎之血也,六味地黄丸加童便、阿胶。血如红缕,在痰中嗽出者,此肺血也,二冬、二母、紫菀、阿胶、苡仁、甘草、百合、桔梗之属。肺痿吐脓血,日服苡仁粥。凡血证久,古人多以胃药收功,四君子汤。

不嗽而血从咯出,此肾血也。地黄、牛膝、丹皮、茯苓、当归、青黛、玄参、童便之属。

有声无痰曰咳,肺因火烁也,新定清宁膏;有痰有声曰嗽,脾受湿侵也,二陈汤。脾虚倦怠者,六君子汤。

虚痨不服参芪,为不受补者死。痨嗽声哑者死。一边不能睡者死。痨证久泻者死。大肉去者死。吐血浅红色,似肉似肺,谓之咳白血,必死。

寸口脉浮而迟,浮则为虚,迟则为痨。左脉细,右脉浮大劲急,为正虚邪盛,必死。久病脉沉细而数者死。中空外急为革脉,妇人主半产漏下,男子主亡血失精。脉结者、代者,皆死。

【评析】

咳嗽、咳血、咯血是痨瘵的常见症状,清热凉血、润肺补脾滋肾是主要治法。十九世何嗣宗《虚劳心传》有自制清金散,方用麦冬、天冬、百合养阴润肺止咳;桑白皮、枇杷叶泻肺清肺;花粉、贝母清热散结化痰;薄荷、地骨皮透热,泄热凉血;茯苓、米仁健脾渗湿,合以人乳、牛乳、白蜜、饴糖滋养和胃,以增疗效。又有加味清宁膏,是在清金散基础上去天冬、花粉、地骨皮、牛乳、人乳,加生地、玉竹、白芍、百部、款冬、桔梗、橘红、山药、甘草、桂圆肉、大枣而成。新定清宁膏用麦冬、生地、橘红、桔梗、桂圆肉、甘草、薏仁、贝母、薄荷组成。其清肺滋补作用当不及清金散和加味清宁膏。

附:验案

发热困倦,目昏耳鸣,脚软不能行,大便燥结,手足麻痹,腰胯疼痛,尺脉迟软,此肾虚不能上交,心虚不能下济,用八味、十全加员眼 [1]

气暴阴伤,形瘁于劳,精摇于梦,汗出乎寐,而柴栅其中,误服四物、知、柏、芩、连、二冬而病益甚,其脉大而数,按之极软,此中气大寒,反为药苦。乃用归脾,入肉桂、人参,更用还少丹兼补中益气而痊。

下血甚多,面色萎黄,发热,倦怠,盗汗,遗精,此脾虚不能统血,肾虚不能闭藏。用补中益气及六味丸而安。

吐血痰嗽,时六月,两尺如烂绵,两寸大而数,想金以火为仇,肺不浮涩,反得洪大,贼脉见矣。秋令而死。

[2] 年发热,咳嗽羸弱,头眩,右脉虚软,此脾肺气虚,火不生土。用补中益气加五味、苡仁、姜、桂而安。

发热干咳,呼吸喘急,用苏子降气及八味而喘益甚,视其两颊俱赤,六脉数大,系肺肝蕴热也。用逍遥散加丹皮、苡仁、兰叶而喘止,再以八仙加龟胶丸而安。

董玄宰少妾吐血蒸嗽,清火补中俱不效,两尺脉沉实,少腹按之痛,此怒后蓄血,久不愈乃蒸热,热甚而吐血,阴伤之甚也。与四物加郁金、桃仁、穿山甲、大黄,下黑血块尽而腹痛止,虚倦异常,与独参汤并十全大补而安。

女子发热咳嗽已及半载,后吐鲜血甚多,日唯食粥一盏,大肉消陷,大便 溏泄,脉来七至,法在不治矣。乃服人参、桂、附、芪、术、归、芍、陈皮廿剂及壮水丸而愈。

年近五旬,荒于酒色,忽然头痛发热,用散药而汗出不止且昏晕不苏,灸关元十壮而醒,用四君子加姜、桂少安。复以劳怒发厥,用好参、熟附、煨姜稍醒,但一转侧即厥,唯大进大参,更以羊肉羹、糯米粥与之,至五日而厥定,用参药经年而安。

肺痈神汤 (肺痈者,劳伤气血,内有积热,外受风寒,胸中满急隐隐痛,咽干口燥,时出浊唾腥臭,吐脓如米粥者,死。脉滑数,或实大,右胁按之痛)。

桔梗三钱 银花一钱 苡仁五钱 甘草节一钱二分 黄芪一钱(炒) 贝母一钱六分 陈皮一钱二分 白及一钱 甜葶苈一钱(炒) 姜一片

新起加防风一钱,去芪,溃后加人参。

何时希按:元长先生虚劳大法,首揭《内经》“阴虚生内热”及“有所劳倦”二条,为气血脾肾两大纲。既不从仲景劳者温之之法,又不阿丹溪阴虚相火之说,诫温阳之足以助火、清相之足以伤脾,又引“土旺而金生,毋拘拘于保肺;水壮而火熄,勿汲汲于清心”之论。如是,于五脏之中,独推崇于脾肾,法理俱备,探骊龙而得颔珠矣。钦服。

癸亥大暑裔孙时希记于东吴客次

【校注】

[1]员眼:即桂圆。

[2]髫(tiáo):古时小孩的下垂头发,引申以指童年。 4o1B+VsFrXLpQsdf1QpIxuJJHShzHPj9WKmgTHHTZJEVqCG+4X3Z7kNMKkGSDSN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