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某,男,79岁,1965年11月22日初诊。
体温38.5℃,发热旬余不退,肺火极盛灼津耗液,咳嗽痰稠,胸胁疼痛,食少,大便秘结,舌根黄尖赤,两脉细数。年高体衰,津液不充,温邪上受易于化燥,渐有伤津神糊之变。拟甘寒清热、化痰保津治。
元参9克 牡丹皮4.5克 杏仁9克 (杵) 桑叶6克
杭菊4.5克 金沸草6克 (包) 炒黄芩4.5克 银柴胡3克
前胡4.5克 蜜炙款冬花6克 全瓜蒌9克 (杵) 浙贝母6克
白茅根12克
服二剂。
11月24日二诊:体温37.6℃,前方服后,发热减退,胸胁不痛,咳痰仍稠浓,头痛,耳鸣,神疲,大便仍未通。脉数,舌黄燥。肺火仍盛,痰热交结。再以甘寒清热、化痰保津为治。
元参12克 牡丹皮4.5克 连翘心9克 浙贝母9克
桑叶6克 杏仁9克 (杵) 炒黄芩4.5克 丝瓜络9克
全瓜蒌12克 (杵) 蜜炙款冬花6克 野茯苓9克 天竺黄6克
鲜枇杷叶 (去毛) 2片
服三剂。
11月27日三诊:体温36.7℃,发热退清,神识安定,咳嗽痰稠转为白绵,稍可进食,头痛耳鸣未减,便解旬余不通,舌黄边红。肺与大肠相表里,年高液枯,阳明腑实,宗前法参以润肠通腑。
南沙参12克 杏仁9克 (杵) 炙桑白皮9克 炙款冬花9克
牡丹皮4.5克 杭菊6克 麦冬9克 川贝母4.5克
浙贝母4.5克 茯神12克 全瓜蒌9克 (杵) 生谷芽12克
紫菀4.5克 大黄片3克 (泡水冲药服,便通即除) 鲜枇杷叶 (去毛) 2片
服四剂。
按: 冬温发热经旬不退,咳嗽痰稠,温邪化燥,津液耗伤致咳痰浓稠难吐,治则采用清肺化痰生津之剂,症情得以好转。但大便旬余不通,肺与大肠相表里,高热灼津,肠失濡润,仿急下存阴一法,在清肺化痰止咳方中参以少量大黄片,使便通肺热得以下行,连诊三次幸获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