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某,男,53岁,农民,1965年8月26日初诊。
体温40.2℃,暑邪秋发,寒轻热重,暑必兼湿,湿热蕴蒸,有汗不解,周体酸痛甚剧,舌淡白,口不干,脉数大,暑温之邪蕴于肌表经络之间,但热度过高,慎防逆传心包,亟予清解和络退热治。
淡豆豉9克 秦艽4.5克 蔻仁2.4克 (杵) 银柴胡3.6克
带心连翘9克 炒黄芩4.5克 桑枝9克 广皮2.4克
川通草2.4克 甘菊4.5克 佩兰9克 茯神9克
赤芍9克
服三剂。
8月28日二诊:体温37℃,服上方两剂,今晨热获下降,周身酸痛未减,舌转黄,脉数,口唇干裂。暑湿之邪有下渗之势,以原法处方防止体温复升。
藿梗4.5克 大豆卷9克 杭菊6克 牡丹皮2.4克
炒黄芩3.6克 银柴胡3克 赤芍9克 车前子6克
佩兰叶9克 生桑枝9克 通草丝2.4克 赤苓12克
六一散9克 (鲜荷叶包煎)
服二剂。
8月30日三诊:热未复升,周体痛减轻,稍可进食,舌淡黄,不甚思饮。高热之后,余灼未戢,再以清暑利湿之剂续进。
牡丹皮4.5克 杭菊4.5克 青蒿梗9克 银柴胡2.4克
炒黄芩2.4克 车前子6克 赤苓12克 佩兰6克
生薏苡仁12克 六一散9克 (鲜荷叶包煎) 鲜茅根12克
服三剂。
按: 夏受暑热至秋而发,寒轻热重,有汗不解,周体酸痛,暑必兼湿,着于肌表经络之间,因此高热身痛,服清暑利湿之剂,热退身痛除,连诊三次应手而 愈。由此体会到中医学在治疗急性热病方面,症起重在先解其表,邪得外达,以免邪入于里和逆传,实为前人经验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