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新安地区是黄老哲学浸润深厚的文化沃土,出生成长于此,是我莫大的福气。2008年我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此度过了难忘的7年学习时光。2021年末回到家乡工作,翌年暮春时节受方爷爷(方咏涛先生之子)嘱托对《方咏涛医案》进行整理校对出版。

在古代,中医被称为“岐黄之术”。“黄”指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岐”指岐伯。道教典籍记载轩辕黄帝晚年在徽州境内的黟(yī)山隐居,偕诸卿在此山采药炼丹,于光明顶得道羽化登仙。唐玄宗李隆基在天宝六年改黟山为黄山,这即是名闻天下、“归来不看岳”的黄山之名的由来。方咏涛先生便是一位出生成长、悬壶济世于此的新安医家。

先生晚年抱恙,在大女儿方瑞英的协助之下,将自己一生的学术思想与诊疗经验总结著成《方咏涛医案》,由屯溪市中医院(现黄山市中医医院)在1976年11月作为院内资料少量印行,我拿到手里的初稿即是这个本子。作为后学、新时代中医药事业的接班人,在读到这本医案之时,我的内心异常喜悦,受到极大的鼓舞:书中记载了各科大量急危重症案例——就在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老一辈中医人出色地完成了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使命。

秉承如实展现原貌的第一宗旨,本书校对整理的基本原则如下:

第一,我们只将书中明显的字词错误与缺漏进行修改和增补,未进行其他增删。

第二,院内资料本中记载的方老医案所使用的计量单位为“钱”“分”,为方便读者对方老用药剂量有更为直观的了解,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方剂学》中所阐述的传统剂量与现代剂量的换算方法,进行了统一换算。十六进制与公制计量单位换算率如下:1市钱=3.125克,1市分=0.3125克,取整,按照“1市钱=3克,1市分=0.3克”,对本医案剂量进行统一换算。

第三,本书中的部分药物名称保留了新安医家习惯性称呼而未按照《药典》做统一修改,比如方老将“佩兰”称作“省头草”等,皆如实向读者呈现历史情境的原貌。

第四,在方老医案中时而可见建国初期的一些西医常规检查结果,其表达方式与今天西医规范不尽相同,亦做保留,原样呈现。

综上四点,本医案从初始的院内资料本到今天呈现在大众面前的精装本,修订原则遵循“保留原貌,如实展现”的主旨,读者在阅读本医案之时,可看到、感受到彼时新安医家的日常风采。

此外,在附录部分选录方咏涛先生家族亲友纪念方老的文章,并在文前和书末展示了方老及家族的珍贵照片,以及部分医案的手稿,使本书内容更加丰富完整,为读者呈现出一位更加立体鲜活的方老。同时,我们有幸请到了张其成教授(新安医学“张一贴”传人、国学大家)、西医儿科泰斗杨永弘教授(新安医家杨以阶之子)、中医专家王宏毅主任(新安医家王仲奇之孙)为本书作序。方咏涛先生师从叔父歙县“忠堂先生”方乾九,其家族与“张一贴”家族、杨以阶一脉、王仲奇一脉皆源于徽州文化主要发祥地歙县,他们是近现代新安医学的主力军。

本书共记录方老临证217个病例,涉及内、妇、儿、外、五官等五大专科,集中体现了方咏涛先生的诊疗思路与用药特色,可总结为以下三大特点。

1.重视使用鲜药

在收录的217个医案中,有47个使用了鲜药,占比约22%。所涉鲜药品类有12种:鲜白茅根、鲜枇杷叶、鲜荷叶、鲜石斛、鲜梨、鲜竹叶心、鲜佩兰、鲜莱菔汁、鲜芦根、鲜马齿苋、鲜橘叶、鲜丝瓜叶。

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元素云:“采其鲜者,其力足耳。”鲜药有药鲜、汁醇、气味纯正的特点,尤其是甘寒养阴之力优于干药,在治疗外感温病、发热性疾病、出血性疾病时有突出的效用。《肘后备急方》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治疗疟疾,是经典的鲜药使用先例。

方咏涛先生所处的新安地区,属于长江以南,此地外感温病、热性疾病患病率较高,方老灵活运用鲜药,临证每多效验。

2.内服与外治配合

在217个医案中,有21个采用了内服与外治并举的治疗方法,占比约10%。外用方剂涉及“软肝散”等十几个种类,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各科。

同时方老提出,外治法、外用药并非每一个病种都适合使用,需要辨证论治合理应用。在“角膜翳膜”一案中,方老明确提出“此为内因之症(不宜外用药),治从养血明目退翳膜兼补肝肾自能获益”,可见方老的内服与外治法配合使用同样建立在审证求因的基础之上。

3.注重食饮调护

方老处方用药尤为注重食饮调护,以两个方面为主:第一,慎腥忌口;第二,食纳增进,胜于补饵。

《素问·热论》云:“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热病食复理论是中医学的独到思想,热性疾病痊愈阶段禁食腥肉为历代医家所注重。方老医案中有3例明确记载发病原因与啖食腥肉有关,另3例因未慎腥忌口导致病情反复。此外,在其他多个医案中,先生不厌其烦地提醒患者此一要点。

方老认为,“食纳增进,胜于补饵”,主张患者在疾病痊愈身体恢复的过程中,不必刻意进补,当邪气渐去、脾胃功能逐渐恢复之时,食纳增加即是最好的补养。这实际上暗合了食疗的思想,以食纳为补,胜于药补。

本书在整理、校对、出版的过程中得到诸多关心与帮助,尤其要感谢的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辑宋雨辉女士,是她的耐心、细心、负责与热情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作为新时代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人,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惺惺相惜,共同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传承中医药略尽绵薄之力。希望本书的出版在无尽的未来能为更多像我们一样的青年中医事业工作者带来前贤长者的榜样力量,在前辈们慈祥庄敬的目光中充满信心地喜悦前行!

李 哲
2023年8月于新安江畔 BWFJxiqD1qlzDSQoShwSst+/dYPft+qX2JeSjuEfcyIxG9w8G7FezeK9N6bJv8r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