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名词是W.Waldeyer于1888年在一篇发表在德文期刊上的论文中提出的,是指细胞中一种碱性染料浓染的小体,德文称之为chromosome(复数)。1926年,美国学者Morgan通过对果蝇的遗传研究,得出连锁交换定律,并确定主管生物性状遗传的基因直线排列于染色体中。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双螺旋模型,确定DNA为基因分子的实体。染色体是在真核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细胞核中出现的一种包含基因的伸长结构。每种生物的体细胞都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都各具特征。药用植物染色体工程育种是指在细胞水平通过对染色体的操作,使药用植物的植株增加整套染色体组,或增加一条或多条染色体,或使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异,如缺失、插入、重复、倒位、易位等导致药用植物植株农艺性状发生改变,从而使优良变异的选择成为可能。药用植物染色体工程育种包括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和非整倍体育种。多倍体药用植物大多表现为茎秆粗壮,具有较好的抗倒伏能力,有的还具有抗旱、抗涝、抗病和抗寒等抗性,通常具有较高的活性成分的含量。
全书分为六章,分别是药用植物细胞与组织、药用植物遗传与染色体、药用植物染色体制片技术、药用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药用植物染色体工程育种、药用植物(育种)产量与质量评价等。本书是在辽宁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课题组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对药用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进行总结和发展,并对药用植物染色体工程育种及产量、质量进行论述。
本书编写分工如下:第一章编写人员有许亮、冯全君、付晓;第二章编写人员有谷丽艳、陈思有、赵容;第三章编写人员有吴亚男、蔡振娇、赵玥;第四章编写人员有许亮、尹海波、张建逵;第五章编写人员有许亮、杨燕云、葛广利、陈国华;第六章编写人员有杨燕云、单会娇、关兴东、付晓;附录编写人员有许亮、陈思有。本书主编各编写10万字,副主编各编写5万字,许亮提供了书末24幅附图。本书可供从事中药生产实践、中药材(药用植物)栽培育种、中药材质量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人员、教师、学生及爱好者参阅。
本书的部分研究内容得到了辽宁省教育厅课题“十种药用植物的染色体细胞学研究”(编号:20211474);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青蓝工程”杰出青年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项目编号:LJQ2014101)的资助,在此深表谢意。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望广大同仁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订提高。
编者
201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