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先生(1898—1984)是现代经方大家,我们学习和整理其著作已走过40余年历程。值此胡老诞辰120周年前夕,我们编辑、刊出《胡希恕医学全集》以飨读者。
想当初,跟随先生抄方、聆听先生讲课、抄录先生笔记一段时间后,我们似感已了解老师学术的全部内涵。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才渐渐感悟到,自己对老师学术思想的认识、对经方医学的认识,尚只“登堂”,并未“入室”,这在我们已整理出版的胡老系列著作上有所体现。
早期,我们整理了胡希恕先生的临床验案及主要学术思想,发表于国内外期刊;并整理了胡老对《伤寒论》研究的笔记、胡老讲课录音等,出版了《经方传真》(初版)、《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胡希恕》等,初步认识到胡希恕先生提出的“《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学术思想,理解了为何日本学者经考察后做出“胡希恕先生是有独特理论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的高度评价。胡希恕先生的著作刊出后,受到国内外医界的关注和热评,尤其是他提出“《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的思想,震撼了囯内外医界,甚至被盛赞为“开启了读懂《伤寒论》的新时代”!随着医界同仁对胡老学说的重视,我们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讨胡老学说的“学术轨迹”。2006年,我们看到了胡老更多的手稿笔记,并惊奇地发现:胡老于1982年讲完《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后,在病重期间还继续修改其“经方笔记”(如对《伤寒论》第214条进行了重新注解)。最值得注意的是,胡老对《伤寒论》第147条、148条的注解,不同时期的差别很大:1983年胡老对这两条的认识,与1982年的认识有明显不同。随后,我们再翻看胡老其他年代的相关笔记,竟然发现胡老对这两条的认识,大约10年就有一个变化!
对手稿笔记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突显了胡希恕先生治学态度的严谨、对经方研究的执着,亦使我们通过胡老的“修改痕迹”,看到了经方医学发展的“学术轨迹”。《伤寒论》的每一条文、每一方证,均来自于临床的反复实践,是几代人、几十代人诊疗历史的循证结果。后来,我们通过对相关医史文献的学习,更加明确了胡希恕先生所倡导的经方体系、被赞誉的“独特理论”,是与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医经理论体系不同的经方医学。因此,我们又重新整理了先生的有关著作,出版了《经方医学:六经八纲读懂伤寒论》《胡希恕伤寒论讲座》《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等多部著作。
通过几十年的整理、学习胡希恕先生的学术思想,我们明确了“《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的核心观点,理解了“六经是如何形成的”这个疑难谜题。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临床,我们在学术观念上有了重大突破,更加明确地提出:中医自古就存在两大医学理论体系,即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医经体系和以《伤寒论》为代表的经方体系。
值此胡希恕先生诞辰120周年前夕,我们经过反复研讨、精心编辑,终于推出《胡希恕医学全集》。全集重在整理胡希恕先生对经方医学的理论阐述和临床应用(含医案解析),尤其侧重胡老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条文的注解、对经方方证的研究。全集包罗万象、精彩纷呈:有以胡老讲课录音为主者,有以胡老手稿笔记为主者,还有录音笔记结合、胡老弟子整理的“精华版”,从各角度、各方面系统完整地反映了胡老对经方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需要说明的是,全集所刊内容,原则上以胡老笔记和授课的原始记录为主,以便体现胡老原原本本的学术风貌。至于我们作为胡老亲授弟子对胡希恕学术思想的理解和注释,则以“解读”或“编者按”的方式进行附加说明。
全集试图展现胡希恕先生长期研究经方的思想历程,体现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胡老对经方的认识。当然,全集之中的“解读”篇章,亦体现了胡老弟子继承和弘扬经方医学的心路历程。我们在继承胡老学说的基础上,也做了一些新的学术探讨:如在《胡希恕病位类方解》的基础上,我们探讨了如何把胡老对经方按照“表、里、半表半里”分类,进一步全部按照“六经”分类。后来,以“经方六经类方证”为特色的《经方传真(修订版)》出版后,受到了国内外经方同仁的青睐与好评,这使我们倍受鼓舞,促使我们更加精细地对《伤寒杂病论》的六经和方证进行新探讨。当然,我们对胡老学说所做的整理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对经方医学的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入。每当我们因工作疲劳,稍显倦怠之时,胡希恕先生严谨治学之语就在耳边响起——每每有人劝说胡老出书时,胡老总是说:“我还没考虑好,等考虑好后再说吧!”
此次,我们编辑出版《胡希恕医学全集》,其目的除了让我们能够系统、完整地学习胡希恕“六经-八纲-方证”经方医学体系外,还希望广大读者能够通过全集有所感悟:胡希恕先生研究经方的成果,只是经方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一小部分。对《伤寒杂病论》乃至“经方医学”的深度研究,需要下大力气进行继承和弘扬。“经方医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研究、探讨和突破,需要一代又一代医家进行理论思考和临床实践!
让我们努力做一代经方传人吧!
冯世纶
2016年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