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 明党参也好,人参也好,有个现象,我说出来,你们也思考思考。余老师,上次与您约定了以后,我一直在准备这个话题,最大的一个收获呢,是发现了一个问题:药的生与熟,功效不同!
陈修园讲过这样的话:“《本草纲目》上讲人参生的和熟的功效不同,熟的是温的,生的是凉的。”“药最后煎出来不都是煮熟了嘛,怎么会一个凉的,一个温的呢?”他就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讲错了。你们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讲错了没有?
余老师 没讲错。人参,把它制成红参,通过蒸之后,药性就变温了。还有很多药材通过在锅里炒,它的药性就变了。
比如,种子火炒之后,药性变化了,就没有生发之气。通俗讲,种子一炒,就不能发芽,没有生发之气。生发之气通过火一炒就没有,没炒,就有生发之气。比如生麦芽可以升,炒麦芽就升不了。
王老师 我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思考后发现确确实实不一样,这是有道理的,非常有道理的。现在中医在应用的时候,大家都会有很多经验,但是理到底在什么地方?
像地黄,生地黄、熟地黄、干地黄,历来就不一样,历来把它分为三个药,这个你从化学成分上说不过去啊。同样是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实际上,加工方法、炮制方法同中药的功效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讲参类,许多时候都涉及这个问题。
刚刚我们讲人参没讲到加工方法。红参实际上就是人参的熟化品。生的和熟的,功效不一样,很多药都是这样的。人参、三七,包括珠子参,生的和熟的不一样。明党参,生的叫粉沙参,熟的叫明党参。明党参是加工过程中,为了好看,把它放在锅里一煮,内外都透了,把皮剥了,晒干,晒干以后,淀粉糊化,质地比较坚硬,存放的时候虫吃不动它。而新鲜的直接晒干,虫蛀得很厉害,不便于贮藏,但两个功效不一样。
余老师 还想要请教一个问题:党参,采收的时间不同,晒干后的形态不一样,有的时候质地是很充实的,有的跟沙参一样是蓬松的,这是为什么呢?
王老师 有两个问题:第一,不同的种类可能不一样,但这个不是关键。党参来源很多,有素花党参,还有其他很多党参。在不同的产区有不同的种类,有的比较好,有的比较差,质量有差异。第二,关键是采摘季节。如果是在生长季节采的,假如野生的,看到就采了,不一定等到它积累完成了再采。这样采了以后实际上是比较松泡的,采集时间不对。而栽培的呢,等到叶子枯了再采,这个就比较充实了。
余老师 那这两个药效差别大不大?
王老师 哪会大,这个是质量问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