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临床资料

(一)简要病史

患者,男,67岁,因“反复胸痛1周,加重3小时”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剑突下痛,呈压榨样,持续约10分钟逐渐自行好转,与活动无明显相关,未向他处放射,无恶心、呕吐,无出汗等不适,于当地卫生院就诊,当地诊断胆囊炎,予解痉、消炎等对症处理后未见明显好转。1周来胸痛反复发作。3小时前胸痛再发,持续不能缓解,伴出汗,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超敏C反应蛋白偏高,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ST-T改变,急转入我院。既往高血压病史半年,不规律服药;否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吸烟史30年,每日20支;否认饮酒史;父母及兄弟姐妹无特殊。

(二)体格检查

体温36.8℃,脉搏84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67/91mmHg,疼痛评分1分。神志清,急性病容,对答切题,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叩诊清音,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叩诊无扩大,心率84次/分,律齐,心音正常,无杂音。腹部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触诊正常,墨菲征阴性,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无水肿。舌质脉象:舌淡暗,苔薄白,脉细。

(三)中医辨证分析

心气充沛、血液运行畅通是全身血液供氧的基本条件。当心气不足时,则影响血液运行,进而导致心脉瘀阻,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同时,心气亏虚也会降低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尤其是寒邪入侵,从而导致胸中阳气不运,血脉瘀滞,加重心血管疾病。另外,心血不足也会累及心、脾、肾。而脾阳不升、肾阳虚衰则会导致胸阳失展、水邪内停等,从而加重病情。总之,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主要在于气血失和,而病位主要在于心,但与脾、肾有密切的关系。在对心血管疾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时,应着重气血和脏腑阴阳调和。心血管疾病的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是指心之气血亏虚,“标实”是指血瘀、气滞、寒凝、痰浊共同作用引发的 [1]

(四)入院诊断

1.中医诊断 胸痹——气滞血瘀证。

2.西医诊断 ①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Killip Ⅰ级。②高血压3级(很高危)。 hLs0VpZTtrc554d38Dp6GyAK100zfweJP1abBtudlVPHNBXzWZMFfj2tVPHzziH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