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抗体的生物学作用

抗体作用与其结构密切相关,不同类别抗体V区和C区结构,决定了他们功能上的差异。抗体通过V区特异性识别抗原的B细胞表位后,分子构型发生改变,借助C区的各个功能区发挥多种免疫效应。

一、中和作用

抗毒素(抗体)与毒素结合,可以中和毒素的毒性;抗病毒抗体与病毒结合,可以覆盖病毒表面与细胞受体结合的位点,中和病毒的感染性。能中和毒素或中和病毒感染的抗体称为中和抗体。

2003年,在抗击非典时,解放军302医院74岁高龄的传染病专家姜素椿战斗在第一线,不幸被感染。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他大胆使用非典患者恢复期的血清进行治疗,成功治愈了感染。这是抗体中和作用在临床治疗传染病的典型应用。

二、激活补体作用

抗体(IgG1、IgG2、IgG3和IgM)与抗原结合后,抗体构型发生改变,暴露与C1q的结合点,通过补体的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由补体系统发挥免疫效应。其中IgM、IgG1和IgG3激活补体系统的能力较强,IgG2较弱。

三、结合免疫细胞表面Fc受体介导各种免疫效应

抗原与抗体结合后,抗体构型发生改变,暴露与Fc受体的结合点,通过抗体Fc段与免疫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介导各种免疫效应。

1.调理作用(opsonization) IgG抗体(特别是IgG1和IgG3)与抗原结合后,通过Fc段与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FcγR结合,可增强其吞噬作用。

2.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 抗体依赖性细胞毒细胞(包括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表达FcγR并具杀伤靶细胞活性的功能。IgG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通过其Fc段与细胞毒细胞的FcγR结合介导细胞毒效应。NK细胞是介导ADCC的主要细胞。

3.黏附作用 红细胞、血小板表面表达FcγR。IgG与抗原结合后,通过Fc段将大量抗原抗体复合物黏附到红细胞、血小板表面,有利于进一步的清除抗原。

4.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IgE无需与抗原结合,Fc段即可直接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IgEFc受体(FcεRⅠ)结合,再与抗原结合后,可促使其合成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引发Ⅰ型超敏反应。 xYumY29fJnZTHME91boNqawE9gXohGV+T90kqACMjbzwhPr3JwamRVeML9xloVO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