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

核酸是生物大分子,具有和蛋白质类似的大分子特性,包括黏度、胶体特性、沉降系数、变性与复性等。

一、核酸的溶解度与黏度

核酸为白色固体,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和氯仿等一般有机溶剂。在分离核酸时,常用乙醇沉淀DNA或RNA。

二、核酸的两性解离

核酸含大量磷酸基团,带负电荷,具有较强酸性。核酸常与带正电的金属阳离子、组蛋白、精胺和亚精胺等带正电荷的物质结合,降低分子内能,使其更加稳定。

核酸是两性电解质,解离状态随溶液的pH值而改变。

三、核酸的紫外吸收

由于核酸分子所含的碱基中都有共轭双键,在240~290nm紫外波长有明显的吸收峰。在中性条件下,DNA钠盐的最大吸收峰在260nm(图3-20),以A 260 表示。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核酸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因蛋白质的最大吸收在280nm处,可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样品在260nm与280nm处的吸光度值,用A 260 /A 280 的比值分析判断样品的纯度,纯DNA的A 260 /A 280 应为1.8,纯RNA应为2.0。

图3-20 碱基、核苷酸和DNA的紫外吸收

四、核酸的大分子性质

核酸是生物大分子,具有大分子的一般特性。核酸的分子大小除了用分子量表示以外,还常用碱基数(适用于单链核酸)、碱基对数(适用于双链核酸)及沉降系数表示。如前述原核生物有3种rRNA,沉降系数分别为5S、16S、23S。真核生物有4种rRNA,沉降系数分别为5S、5.8S、18S、28S。

五、变性与复性

(一)变性

核酸变性(denaturation)是指在加热、强酸、强碱或有机溶剂等理化因素作用下,核酸的互补碱基间氢键断裂,有序的双螺旋构象变为无规则的单链,生物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但不涉及核苷酸之间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因此,变性核酸只是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如黏度降低、沉降速度加快、紫外吸收增强等。

变性DNA紫外吸收明显增加的现象,称为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单链DNA的紫外吸收比双链DNA高40%。DNA解链达到一半时的温度,称为DNA的变性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Tm)、熔点或熔解温度,一般为70~85℃(图3-21)。Tm值与DNA的碱基组成、分子大小、溶液的pH值和离子强度等有关。DNA分子中GC含量越高,解链温度就越高,可以通过测定解链温度来分析DNA的碱基组成,计算公式为(G+C)%=(Tm-69.3)×2.44%。

图3-21 DNA解链曲线

(二)复性

缓慢降低温度或恢复生理条件,DNA自发互补结合,重新形成原来的双螺旋结构,称为复性,也称退火(annealing)。若变性不彻底,两条链没有完全分开,则复性过程很快。DNA复性速度与片段大小和浓度有关,DNA的片段越大复性越慢,变性DNA的浓度越大复性越快。

DNA变性会出现增色效应;反之,复性时变性DNA恢复成天然构象,其紫外吸收又降低的现象称为减色效应(hypochromic effect)。因此,可以通过检测紫外吸收的变化来研究DNA变性与复性。

(三)核酸分子杂交

具有互补序列的不同来源的核酸混合后,通过变性与复性处理而形成DNA-DNA异源双链,或DNA-RNA杂合双链的过程称为核酸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在定性或定量分析时,通常用同位素或非同位素标记寡核苷酸,使之成为探针,与另一种核酸进行杂交。核酸分子杂交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酶切图谱制作、目的基因筛选、疾病诊断和法医鉴定等方面。 kVCyJiqfgXVLU2OrvmNVlo3i9RMmCtZ6DWsLrMW6XeBhTujBoiqfI7S7sTZUJXU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