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统计学产生的源泉,认识是统计学发展的动力。远古时代,人类为获取食物、分配食物,采用各种原始工具进行计数活动,便是统计实践的萌芽。18世纪后叶至20世纪初期为近代统计学的发展时期,人们开始重视运用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对数字资料进行统计描述。20世纪初期至今为现代统计学的发展时期,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统计学的应用与发展。
统计工作是指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具有信息职能、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如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统计药品产量与销售量,医院统计病床使用情况、医疗费用、诊断水平、治疗效果等。统计学(Statistics)是关于数量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表达的科学,属于方法性学科,其目的是探索客观现象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科学的认识客观事物的数量性、总体性和变异性等特点。
据《大英百科全书》记载:“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推断的艺术和科学。”美国著名学者David Freedman(1898—1936年)提出:“统计学是对令人困惑费解的问题做出数字设想的艺术。”由此可见,统计学是从随机现象的数据中提取信息和知识的一门科学与艺术,是研究随机现象数量规律性的应用数学,它可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两大分支。
理论统计学(Theoretical Statistics)即数理统计学(Mathematical Statistics),以概率论为基础,从理论的角度,对统计方法加以推导论证,其核心内容是统计推断方法,本质上是以归纳方法研究随机现象的一般规律。理论统计学源于旧数理统计学派(生物统计学派),创始人为比利时的统计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社会学家凯特勒(Lambert Adolphe Jacques Quetelet,1796-1874年),在其《社会物理学》中首次将法国的古典概率理论引入统计学,提高了统计计量的准确性,使统计学产生了质的飞跃,为近代统计学奠定了基础,提出把一批数据是否能很好地拟合正态分布作为判断该批数据同质的依据,被业内誉为“国际统计会议之父、近代统计学之父、数理统计学派创始人”。巨著《物种起源》作者达尔文的表弟、英国探险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生物统计学家高尔顿(Francis Galton,1822—1911年),首次将概率统计原理用于生物科学,设计了高尔顿钉板(Galton board)模拟正态分布的性质用于解释遗传现象,创立了回归分析技术,明确提出“生物统计学”的概念,成为生物统计学派的重要奠基人。高尔顿的学生皮尔逊(Karl Pearson,1857—1936年)创立 χ 2 检验方法,被认为是假设检验的开山之作。皮尔逊的学生戈塞特(William Sealy Gosset,1876—1937年)提出 t 分布理论,开创了小样本统计学的先河。费希尔(Ronald Aylmer Fisher,1890—1962年)提出 F 分布理论,创立了极大似然估计法,被尊为统计学参数估计的经典。英国生物统计学派三大著名的统计学家皮尔逊、戈塞特和费希尔,号称现代数理统计学的“三剑客”。
应用统计学(Applied Statistics)是将数理统计学的原理与方法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具体应用,如管理统计学(Managerial Statistics)、医学统计学(Medical Statistics)、中医药统计学(Statistic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卫生统计学(Health Statistics)等。应用统计学源于19世纪后半叶,起源于欧洲大陆德国的社会统计流派(大陆派),创始人是德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尼斯(Karl Gustav Adolf Knies,1821—1898年),他认为统计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现象,研究方法为大量观察法,被人们称为“历史学派经济学家的著名代表人物”和“社会统计学派的先驱者”。社会统计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统计学家、经济学家恩格尔(Christian Lonrenz Ernst Engel,1821—1896年)、梅尔(Georg von Mayr,1841—1925年)等,沿着凯特勒的“基本统计理论”向前发展,但在学科性质上认为统计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变动原因和规律性的实质性科学,以此同数理统计学派通用方法相对立。社会统计学派认为统计学研究对象是群体而非个别现象,由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整体性,必须对总体进行大量观察和分析,研究其内在联系,才能揭示现象内在规律。德国三位著名的统计学家克尼斯、恩格尔和梅尔,也有社会统计学“三剑客”之称。
卫生统计学是应用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居民健康状况以及卫生服务领域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表达的科学。法国统计学家J.Gavarret于1840年出版了《医学统计学》,是世界上第一部医学统计教科书。我国卫生统计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郭祖超于1948年出版了《医学与生物统计方法》一书,在中国首次系统地介绍了医学统计学,采用中国人自己的资料,阐述 t 检验、 F 检验、 χ 2 检验、直线回归与相关、多元回归和曲线回归等当代先进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将统计分析与医学研究融为一体,对于医学统计学在我国医学界的推广、应用和提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启蒙作用。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卫生统计学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卫生统计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设计和统计分析两个方面。
统计设计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明确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以及对应的分组方法和分析方法的统计活动。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首要环节,是统计工作实施的基本依据,是保障质量的重要前提。其基本任务是制定出各种统计工作方案,如统计指标体系、统计分类目录、统计报表制度、统计调查方案、统计实验方案、统计汇总或整理方案以及统计分析方案等,是对统计研究对象的内容和统计工作过程通盘规划和统筹规划的综合,是统计工作的指导性方案。
统计分析主要包括统计描述、统计推断和关系分析,是对统计数据的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深入分析,以帮助我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现象去发掘问题的本质。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根据资料类别、设计方法和分析目的等因素,合理选取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以保证统计分析的结果与结论的科学性。
卫生统计学从客观事物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入手反映其质量,经过分析研究,从整体上探索客观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以推导出可信的统计结论和专业结论。卫生统计学已经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工作的各个领域,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健康与疾病统计:如医学人口统计、生长发育统计和疾病统计等。②卫生服务统计:如卫生资源分布与利用统计、卫生服务需求、医疗体制改革和居民对卫生服务的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