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创业一词最早由西方国家诞生,但是创业这一行为在中国却早就存在。在社会发展早期,人们都是通过种植渔猎为生,后来由于货物的交换,逐渐产生了商业,这种专业化的商业就是一种创业的行为,因此,创业是一项从古至今就存在的现象。从我们目前对创业的了解来看,创业主要是利用目前的市场环境,寻求不同于其他人的经营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的收益。我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著名商人白圭的故事,文中描述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说的就是所谓的商品买卖,收购别人多余的物品,等时机合适,将其卖给需要的人。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白圭逐渐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人,其核心就在于通过创业来寻求高额利润。从本质来看,古代这种创业与现代的创业两者并未有实质上的区别。但相对来说,现代创业规模更为庞大,给人们带来的冲击在时间方面更短、效果更为明显。这种创业的速度相对于我国古代历史上千年的演变来说更为彻底、更为全面,相对于西方工业时代的创业来说更为高效。总的来说,现代创业具有以下的特点:
1.知识性 目前社会创新活动中所代表的是德鲁克所阐述的“知识社会”,知识成为创业的核心因素。在“知识社会”中,最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已经不再是自然资源等物质性部分,取而代之的是人力资本。社会配套方面,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逐渐成为大众化,对社会人力资本的形成起到了有效的帮助。人力资本的携带者是知识分子本身,这种资源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形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创新模式。
2.分工特殊性 创业的核心在于通过寻求与他人的差异来获取超额利润,目前大众创业模式除了要求知识分子具有一般的劳动性之外,还具有其他特殊的要求。这种要求往往是根据经济发展的特性来进行判定,专业化的分工要求知识分子进行知识互补,强调创新市场机会,对市场潜力有着非常敏锐的意识,这一点与我国目前提倡的供给侧创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3.创业活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加重 不管是长期存在的企业还是新兴的企业,创业都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对于新兴企业而言,创业活动是其存在、发展及壮大的根本,对于已存在的企业而言,二次创业是其面临市场竞争不得不考虑的战略。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各大传统金融机构不得不就如何应对现代网络金融的竞争进行创业。
4.要求的全面性 创业对于劳动来说,其要求具有全面性,也就是马克思所谓的自由性和自主性。在这种要求下,创业人员必须全面、自由地发展。创业者为了成功创业,必须全面展示自身的能力,这就越能够使创业人员摆脱对物质的依赖,例如微信、微博等的成功,更多的是对人们消费习惯的满足,对社交潜在需求的开发。除了物质以外,创业者一旦具备应有的能力,资本也会逐渐成为其附庸。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大量的风险资本开始寻求合适的创业对象。例如美团、滴滴打车等,在创业初期就获取了大量的风险资本支持。综合以上来看,现代创业开始走向全面性,工作的自由性大大得到提升。
5.创业组织的特性 创业组织的特性可以从创业者本身、创业观念及创业组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创业者来看,体现的是一种平等性,创业者大多是人力资本的携带者,具有高度自由性,他们的交往具有平等性。从创业观念来看,以前的创业往往具有自发性,例如商业的诞生更多的是商品交换发展的自然产物,但从目前来看,创业更多的是一种自觉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将创业作为一种自我实现的途径,既包括经济自我实现,也包括个人理想的自我实现。创业组织相比较于传统组织面临着更多风险,组织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组织内部必须根据快速捕捉机会和快速进行资源整合的需要而及时调整,创业企业要选择更加有效的柔性治理结构或网络化治理结构。这种柔性结构使组织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减少创业活动所引致的额外交易费用和内部管理费用。同时创业组织是学习型组织,本身就是一种为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资源。
现代创业与传统创业存在非常大的差距。这种创业形式前所未有,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与之前的循序渐进模式不同,它的速度、广度及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现代创业的结果并不仅仅体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它更多的是对人类社会体系的冲击,个人生产资料所有制形态、人的存在方式、劳动方式、生产的组织方式、人与人之间在生产中的关系、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发展方式都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