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五节
泄泻

一、概述

泄泻是指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多由脾胃运化失职,湿邪内盛所致。古代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现统称为泄泻。泄泻是一种常见的脾胃肠病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泄泻易反复发作,中医药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西医学的各种急慢性腹泻,如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肠结核,结肠过敏等,以泄泻为主症者,或其他脏腑的病变伴见泄泻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护。

二、病因病机

泄泻的病因主要为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肾阳虚衰。主要病机是脾病湿盛,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肠道分清泌浊、传导功能失司。

泄泻的病位在肠,主病之脏属脾,与肝、肾有关。病理因素主要是湿,湿为阴邪,易困脾阳,脾失健运,故《医宗必读》有“无湿不成泻”之说。脾虚湿盛是导致泄泻发病的关键所在。病因病机见图1-15。

img

图1-15 泄泻病因病机示意图

三、常见证型

1.寒湿泄泻

【临床症状】 泻下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兼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辨证分析】 外感寒湿或风寒之邪,侵袭胃肠,或过食生冷瓜果,导致脾失健运,清浊不化,肠腑传导失司,故泻下清稀,甚则泻下如水样;寒湿内盛,脾胃气机受阻,故腹痛肠鸣;寒湿困脾,故脘闷食少;若兼风寒袭表,则见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为寒湿内盛之征。

【施护法则】 芳香化湿,解表散寒。

【代表方】 藿香正气散加减。

2.湿热泄泻

【临床症状】 腹痛泄泻,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或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辨证分析】 感受湿热,或暑湿之邪,伤及肠胃,传导失常,故发生泄泻;湿性下趋,热性急迫,湿热下注,故腹痛而泻,泻下急迫;湿热互结,腑气不畅,则泻而不爽;湿热下注,故肛门灼热,粪色黄褐而臭;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均为湿热内盛之象。

【施护法则】 清热利湿。

【代表方】 葛根芩连汤加减。

3.食滞肠胃

【临床症状】 腹痛肠鸣,泻后痛减,泻下粪便臭如败卵,夹有不消化食物,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辨证分析】 饮食不节,甚至暴饮暴食,致宿食内停,阻滞肠胃,传化失常,故腹痛肠鸣;宿食不化,浊气上逆,故嗳腐酸臭;宿食下注,则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腐浊之气外泄,故泻后痛减;胃失和降,脾失健运,则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乃宿食内停之象。

【施护法则】 消食导滞。

【代表方】 保和丸加减。

4.肝气乘脾

【临床症状】 肠鸣攻痛,腹痛即泻,泻后痛缓,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而诱发,平素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矢气频作,舌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弦。

【辨证分析】 情志不畅,气机不利,肝郁乘脾,脾失健运,故肠鸣攻痛,腹痛即泻,泻后痛缓,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而诱发;肝失疏泄,脾虚不运,故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弦,均为肝旺脾虚夹湿之象。

【施护法则】 抑肝扶脾。

【代表方】 痛泻要方加减。

5.脾虚泄泻

【临床症状】 大便时泻时溏,反复发作,稍有饮食不慎,大便次数即明显增多,夹见水谷不化,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辨证分析】 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清浊不分,水谷不化,则大便时泻时溏泄;脾阳不振,运化失常,故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久泻不止,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故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脾胃虚弱之象。

【施护法则】 健脾益胃。

【代表方】 参苓白术散加减。

6.肾阳虚衰

【临床症状】 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腹部喜暖,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弱。

【辨证分析】 泄泻日久,或久病大病之后,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土以助运化,黎明之前阳气未振而阴寒较盛,故脐腹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又称为“五更泻”;泻后腑气通利,故泻后则安,腹痛得止;肾阳虚衰,失于温煦,故形寒肢冷,腹部喜暖;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弱,均为脾肾阳虚之象。

【施护法则】 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代表方】 四神丸加减。

四、护理

(一)辨证施护

1.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泄泻发作的原因,泄泻的次数,排泄物的色、质、量、气味,有无腹痛等。观察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神志、面色、尿量、苔脉及全身情况等。若排泄物为柏油样或伴有新鲜血液,为胃肠道脉络损伤。若出现眼窝凹陷,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弹性消失,或呼吸深长,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汗出肢冷,少尿或无尿,脉微弱等,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2.生活起居

保持病室环境舒适安静,空气清新,便后及时清理并开窗通风。寒湿和脾虚、肾虚泄泻者,宜住向阳病室,做好腹部保暖;湿热泄泻者,病室宜凉爽干燥;肝气乘脾者,病室宜凉爽通风。注意休息,泄泻严重者卧床休息,轻症患者应适当活动。泄泻频繁、肛门灼痛或破损、脱肛者,便后用软纸擦肛,并用温开水清洗肛周,涂凡士林软膏,或黄连油膏,或氧化锌软膏。若有肛门下坠或脱肛者,用软草纸或纱布轻轻上托,并嘱患者卧床休息。若患者泄泻由传染性疾病引起,应严格执行消化道隔离制度,患者的生活用具专用,用后要消毒。

3.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细软、少油、少渣、易消化,忌生冷、辛辣、肥甘、油炸、刺激性之品。急性期予流质饮食,如稀粥、面条、藕粉等,泄泻严重者暂禁食,津伤液脱者应予增液补津,可频饮淡糖盐水,或饮乌梅汤、山楂汤,或以鲜芦根60g煎汤代水饮,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液体。

寒湿泄泻者应给予温热、易消化、清淡食物;湿热泄泻者饮食宜清淡爽口,多予果汁或瓜果煎水饮,如五汁饮、梨汁、荸荠汁、西瓜汁、藕汁等,忌辛辣、厚腻、烟酒等助湿生热之品。食滞肠胃者应严格控制饮食,或暂禁食,待腹中宿食泻净,逐渐自流食开始,并注意少食多餐,待病情好转后再增加食量,可给山楂、白萝卜、麦芽、酸梅等以消食化滞,忌食胀气之品;肝气乘脾者,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常食金橘饼、陈皮等;脾虚泄泻者,饮食宜温热软烂,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选豆制品、鲫鱼、鳗鱼、黄鱼、牛羊肉、瘦猪肉、鸡肉、牛奶和鸡蛋等补中健脾的食品;肾阳虚衰者,饮食以清淡、温热、细软、易消化为宜,多食补中益气、温补肾阳之品,如胡桃、山药、狗肉、动物肾脏等,并可加胡椒粉、肉桂粉、干姜粉等温煦脾肾,勿食肥甘、生冷之品。

4.情志护理

肝气乘脾者,加强情志护理,说明本证与情志的关系,避免抑郁、恼怒或忧虑,保持心情舒畅,怡情放怀,使脾胃功能逐渐恢复。

5.用药护理

遵医嘱按时给药,观察用药后症状缓解情况。寒湿泄泻者,中药汤剂宜热服,服后盖被静卧,并使其微微汗出;湿热泄泻者,中药汤剂宜饭后凉服;食滞肠胃、肝气乘脾者,中药汤剂宜温服;脾虚泄泻者,中药汤剂宜空腹温服;肾阳虚衰者,中药汤剂宜睡前热服。

6.适宜技术

寒湿困脾泄泻可温针灸或艾条灸,取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肝气郁滞、脘腹胀闷者可加期门。脾阳亏虚者可用捏脊疗法;肾阳亏虚者可取肾俞、命门、关元等穴进行隔姜灸或隔附子灸;久泻者可用五倍子和醋调成糊状敷脐。

(二)主要症状护理

泄泻常见症状主要有泄泻、腹痛、腹胀等,本节主要介绍泄泻的护理,措施如下。

1.急性起病、全身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注意腹部保暖,可用热水袋热敷腹部。

2.应用止泻药时注意观察患者排便情况,腹泻得到控制应及时停药。

3.排便频繁时,便后应做好肛周护理。

4.注意观察排便情况、伴随症状。急性严重腹泻时,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的变化;有无口渴、皮肤弹性下降、尿量减少、神志淡漠等脱水表现;有无腹胀、肠鸣音减弱、心律失常等低钾血症的表现。

5.寒湿、虚寒泄泻者可艾灸中脘、足三里、关元、神阙等穴,或拔火罐治疗,亦可神阙穴隔盐灸、隔药灸,或用汉磁灸热贴敷贴神阙穴。

6.肾阳虚衰者,可用小茴香,或食盐炒热后布包热熨腹部,或用肉桂、小茴香等量研粉,盐炒布包敷脐部。

五、健康教育

1.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生活起居有节,顺应四时气候变化,防止外感风寒暑湿之邪,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脾胃健运功能。

2.泄泻期间注意饮食调理,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不可过食生冷,进食不洁及腐败食物。

3.恢复期注意加强营养,适当休息,以扶助正气,防止复发。 JUpyYqrMrbtTEmiEmFSSBRjCjSpFsnrPQlMkqW328axGe60tEa+MWtaleADuk2z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