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一节
头痛

一、概述

头痛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致使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又称为“头风”。

头痛既是一种常见病证,也是一个症状,可以发生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

对头痛的认识,早在殷商甲骨文就有“疾首”的记载。《内经》称本病为“脑风”“首风”,《素问·风论》认为其病因乃外在风邪寒气犯于头脑而致。《伤寒论》在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篇章中较详细地论述了外感头痛病的辨证论治。《东垣十书》指出外感与内伤均可引起头痛,据病因和症状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还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丹溪心法》认为头痛多因痰与火。

西医学中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及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颅脑疾病,以头痛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护。

二、病因病机

头痛的病因分外感与内伤两类。外感多因外邪侵袭,内伤多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倦纵欲、跌仆损伤,体质虚弱、久病延绵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脑,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外感头痛病机为邪滞经络,络脉不通,气血不畅,清阳受阻。内伤头痛因于肝者,多为肝阳亢盛,上扰头窍而致;因于肾者,肾精久亏,无以生髓,髓海空虚;因于脾者,或生化不足,气血亏虚,头窍失养;或因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蒙清窍;若因外伤,气血凝滞,因瘀血内阻而致病。病因病机见图1-11。

img

图1-11 头痛病因病机示意图

三、常见证型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临床症状】 头痛起之较急,其痛如破,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得温痛减,头痛喜裹,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辨证分析】 头为诸阳之会,风寒外袭,循经上犯颠顶,阻遏清阳,故头痛起之较急,其痛如破;太阳主一身之表,故痛连项背;风寒束于肌表,卫阳被遏,不得宣达,故恶风畏寒;寒为阴邪,故得温痛减,头痛喜裹;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均为风寒在表之征。

【施护法则】 疏风散寒止痛。

【代表方】 川芎茶调散加减。

2.风热头痛

【临床症状】 起病急,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

【辨证分析】 热为阳邪,其性炎上,夹风上扰,风邪善行,风热邪气致窍络失和,故起病急,头痛而胀,甚则如裂;邪气犯卫,故发热或恶风;热邪上炎,热盛伤津,故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均为风热邪盛之征。

【施护法则】 疏风清热活络。

【代表方】 芎芷石膏汤加减。

3.风湿头痛

【临床症状】 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滑。

【辨证分析】 风湿之邪,上犯颠顶,困遏清窍,清阳不升,故头痛如裹;湿为阴邪,其性黏腻重滞,阻碍气机,脾亦为湿困,故肢体困重,纳呆胸闷;湿浊内蕴,阳气不通,则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滑,均为湿邪偏盛之征。

【施护法则】 祛风胜湿通窍。

【代表方】 羌活胜湿汤加减。

(二)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临床症状】 头胀痛而眩,心烦易怒,夜眠不宁,面赤口苦,或兼胁痛,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

【辨证分析】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失条达,肝阳偏亢,循经上扰清窍,故胀头痛而眩;肝火偏亢,扰乱心神,故心烦易怒,夜眠不宁;面红口苦,为肝胆郁火内炽之征;胁为肝之分野,肝火内积,故见胁痛;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为肝阳偏盛之征。

【施护法则】 平肝潜阳息风。

【代表方】 天麻钩藤饮加减。

2.肾虚头痛

【临床症状】 头痛而空,每兼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带下,少寐健忘,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辨证分析】 肾主藏精,生髓,脑为髓海。肾虚则精髓不足,髓海空虚,故头痛而空,每兼眩晕耳鸣;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膝酸软,精关不固则遗精带下;心肾不交则少寐健忘;舌红少苔,脉细无力,为肾阴不足之征。

【施护法则】 养阴补肾生髓。

【代表方】 大补元煎加减。

3.血虚头痛

【临床症状】 头痛而晕,心悸不宁,遇劳加重,神疲乏力,自汗,气短,畏风,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分析】 营血亏虚,不能上荣于脑,则头痛而晕;血虚心阴不足,故心悸不宁;劳则伤气,故遇劳加重;血虚致气虚,故神疲乏力,自汗,气短,畏风;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均为气血不足之征。

【施护法则】 滋阴养血和络。

【代表方】 加味四物汤加减。

4.痰浊头痛

【临床症状】 头痛昏蒙,胸脘痞闷,呕恶痰涎,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辨证分析】 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阻络,上蒙清窍,清阳不升,故头痛昏蒙;痰阻胸膈,故胸脘痞闷;痰浊上逆,则呕恶痰涎;苔白腻,脉弦滑,均为痰浊内停之征。

【施护法则】 健脾化痰降逆。

【代表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5.瘀血头痛

【临床症状】 头痛经久不愈,其痛如刺,固定不移,入夜尤甚,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辨证分析】 久病入络,或头部外伤,瘀血内停,血瘀气滞,阻塞脉络,则头痛经久不愈,其痛如刺,固定不移,入夜尤甚;舌紫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为瘀血内停之征。

【施护法则】 活血化瘀通窍。

【代表方】 通窍活血汤加减。

四、护理

(一)辨证施护

1.生活起居

病室宜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避免强声、光刺激;头痛重时应卧床休息,待疼痛缓解方可下床活动;头痛伴有头晕者,动作宜缓慢,外出需有人陪同,防跌倒;平时应注意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用脑过度,注意起居有常,劳逸结合;注意气候变化,慎防复感外邪而加重病情。

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伴随症状及诱发因素等,分清头痛的证型;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面色及活动情况等变化,如出现异常,应及时汇报医生,做好急救准备。

3.饮食护理

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富营养的食物,戒烟、酒、浓茶、咖啡,避免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

风寒头痛者宜食疏风散寒的食物,如生姜、葱白、大蒜等,忌食生冷肥腻;风热头痛者宜食疏散风热的食物,如菊花、绿豆、梨、苦瓜等;风湿头痛者忌食甘甜、生冷的食物,可多食茯苓、杏仁、薏苡仁等化湿食物;肝阳头痛者宜食平肝潜阳的食物,如菊花、决明子、紫菜等,忌助火动风的食品;肾虚头痛者,多食营养丰富、补肾填精的食品,如核桃、黑芝麻、黑豆、甲鱼等;血虚头痛者,宜多食血肉有情滋补之品,如奶类、瘦肉、蛋类、红枣、桂圆等,忌辛辣、生冷之物;痰浊头痛者,宜食具有健脾化痰的食物,可选用山药、莲子、木耳、萝卜、瘦肉等,忌食生冷、助火生痰食物;瘀血头痛者,宜食清淡疏利、活血化瘀之品,如川芎花茶、川芎酒等。

4.情志护理

情志失常可诱发或加重头痛,头痛患者亦常伴有恼怒、急躁、忧伤等负面情绪;耐心做好解释劝导工作,指导患者消除不良情绪,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5.用药护理

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服后注意休息,观察疗效及反应。外感头痛之中药汤剂不宜久煎,宜趁热温服,药后饮热粥或热饮料,以助药力;内伤头痛之中药汤剂多为补益,宜文火久煎,空腹服用。

6.适宜技术

遵医嘱按摩太阳、风池、印堂、头维、百会等穴,以疏通经络而止痛。风寒头痛可用清凉油外搽或生姜切片贴太阳穴;风热头痛者,可选用刮痧法,于疼痛部位轻刮或循经刮;肝阳头痛可局部用清凉油外搽或头部冷敷;瘀血头痛用灸法效果明显。

(二)主要症状护理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头痛,护理措施如下。

1.病房宜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避免对流风,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

2.保持患者身心安静,注意休息,取舒适体位,保证充足的睡眠。

3.做好心理护理,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消除其焦虑、紧张、恐惧心理。

4.饮食以清淡、疏散、化湿、易消化为原则。食勿过饱,忌食肥腻、酸性食物。

5.观察患者瞳孔、体温、二便、舌象、脉象等变化,观察患者头痛性质、强度的变化,是否伴有其他症状或体征,如出现头痛加重、呕吐、瞳孔大小不等、视力下降、肢体抽搐或口眼歪斜等,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应熟悉颅内压高的主要表现为头痛、喷射性呕吐、视乳头水肿。

6.遵医嘱予以止痛治疗,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效果。

7.每天按摩风池、天柱、百会、后溪等穴位,可以缓解头痛;每晚热水泡脚并按摩双脚,有助于减轻头痛。

五、健康教育

1.怡养性情,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勿忧思、恼怒。

2.起居有常,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外伤。

3.饮食有节,合理膳食,注意饮食调护。饭后勿急跑或做其他剧烈运动。

4.了解发生头痛的原因和护治方法,积极治疗头痛的原发病,并注意血压变化。 /+xb8CKo2/q1lMFI/Z294CHb0P9HQ+LGnMy67dwpgkJAbAnm8tUVbxwweZtPHN+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