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节
眩晕

一、概述

眩晕是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精亏血少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以头晕目眩、视物运转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眩为目眩,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伴汗出、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甚则仆倒。多见于中老年人,亦可发于青年人。本病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或厥证、脱证而危及生命。

关于眩晕的记载,始见于《内经》,称之为“眩冒”。《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脏关系密切。《灵枢·卫气》之“上虚则眩”、《灵枢·口问》之“上气不足”、《灵枢·海论》之“髓海不足”,均属因虚致眩。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指出痰饮乃眩晕的重要致病因素。明代张景岳对下虚致眩做了论述“下虚者,阴中之阳虚也”,强调“无虚不能作眩”的论点。

西医学的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梅尼埃病、贫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神经衰弱等凡以眩晕为主症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护。

二、病因病机

眩晕的病因主要是内伤(情志不畅、饮食不节、久病体弱、劳欲过度、跌仆外伤)所致。其病位在脑窍,与肝、脾、肾三脏相关。

眩晕的基本病机,不外虚实两端,以虚居多。虚者因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致脑髓空虚,清窍失养;实者则风、火、痰、瘀扰乱清窍。病因病机见图1-10。

img

图1-10 眩晕病因病机示意图

三、常见证型

1.肝阳上亢

【临床症状】 头晕目眩,耳鸣,头痛且胀,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少寐多梦,遇劳、恼怒加重,肢麻震颤,腰膝酸软,头重脚轻,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分析】 肝阳化风,肝风内动,上扰头目,故面红目赤,耳鸣,头晕头痛且胀;肝主疏泄,情志不和,肝失条达则急躁易怒;恼怒劳累,气郁化火伤阴,阴不制阳,诸症加重;肝风内动则肢麻震颤,肝风扰神故少寐多梦;阳亢于上,阴亏于下,则腰膝酸软,头重脚轻;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皆是阴虚阳亢之象。

【施护法则】 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代表方】 天麻钩藤饮加减。

2.痰浊中阻

【临床症状】 眩晕,头重昏蒙,胸闷作恶,呕吐痰涎,纳少多寐,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

【辨证分析】 痰浊中阻,气机阻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湿蒙蔽清阳,则眩晕,头重昏蒙;痰阻中焦,气机不利,故胸闷恶心,呕吐痰涎;脾气虚弱,则纳少多寐;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皆为痰浊中阻之征。

【施护法则】 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代表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3.气血亏虚

【临床症状】 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苍白,爪甲不荣,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心悸少寐,纳差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分析】 血虚则脑失所养,气虚则清阳不展,均可致头晕目眩,劳则耗气故动则加重;血不养心,则心悸少寐;血虚失濡,则面色苍白,爪甲不荣;气虚则神疲乏力,倦怠懒言;脾胃虚弱,则纳差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均为气血虚弱之征。

【施护法则】 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代表方】 归脾汤加减。

4.肾精不足

【临床症状】 头晕而空,精神萎靡,少寐多梦,健忘,耳鸣,腰膝酸软,遗精,齿摇发脱。偏阴虚者,颧红咽干,五心烦热,舌嫩红,苔少或光剥,脉细数;偏阳虚者,四肢不温,形寒肢冷,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辨证分析】 肾精不足,不能上达于脑,故头晕而空,精神萎靡;腰为肾之府,肾开窍于耳,肾虚则腰酸耳鸣;精关不固,则遗精;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虚则齿摇;精血同源,发为血之余,血虚则发脱;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故少寐多梦,健忘,苔少或光剥,脉细数;偏阳虚者,生外寒,四肢不温,形寒肢冷,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施护法则】 补肾养精,填精补髓。

【代表方】 偏阴虚者,左归丸加减;偏阳虚者,右归丸加减。

5.瘀血阻窍

【临床症状】 眩晕时作,头痛如刺,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肌肤甲错,唇甲紫黯,舌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细涩。

【辨证分析】 瘀血内阻,脉络不通,脑失所养,故眩晕时作,健忘,耳鸣耳聋;瘀血有形,且痛有特点,故头痛如刺;瘀血阻络,气血不利,肌肤失养,故肌肤甲错,唇甲紫黯;心血瘀阻,心神失养,故心悸失眠;舌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细涩,均为瘀血之征。

【施护法则】 活血化瘀,通窍活络。

【代表方】 通窍活血汤加减。

四、护理

(一)辨证施护

1.生活起居

病室内空气清新流通、温湿度适宜,宜清静,光线不宜过强,减少陪客探视,注意休息;发作时要卧床休息,闭目养神,减少头部晃动,切勿摇动床架,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眩晕轻者,可轻度活动,但不宜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严重眩晕者,绝对卧床休息,防止发生意外。

2.病情观察

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性质、程度、规律、伴随症状、诱发因素、先兆症状及加重的原因;严密观察病情,监测血压、脉象变化,若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语言不利或胸闷、胸痛、冷汗等危重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3.饮食护理

饮食清淡、易消化、低脂低盐饮食,少食多餐。宜食蔬菜水果及豆类,忌辛辣刺激之品,忌暴饮暴食,戒烟酒。肥胖患者应适当控制饮食。

肝阳上亢者宜食平肝降火、清利头目之品,如菊花、山楂、芹菜、紫菜、萝卜等,忌动火生风之品,如辣椒、葱、蒜、虾、蟹、公鸡等;痰浊中阻者宜食清淡健脾运湿之品,如薏苡仁、冬瓜、赤小豆等,忌食油腻和肥厚甘味及生冷之物;气血亏虚者应多食益气养血之品,如蛋类、瘦肉、猪肝、猪血、红枣、黑芝麻、桂圆等;肾精不足者宜多吃补肾生精之品,如胡桃、银耳、甲鱼等,忌食过咸伤肾之品。

4.情志护理

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指导;讲明情绪激动对疾病的不良影响,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控制情绪;减少探视人群,给患者提供安静的休养空间;鼓励患者听舒缓音乐,分散心烦焦虑感;增强患者信心,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5.用药护理

汤药一般温服,肝阳上亢者宜凉服,用药后观察用药反应;眩晕伴呕吐者,可将药液浓缩或少量频服,服药后宜静卧休息。眩晕发作时暂停服用中药。

6.适宜技术

头晕头痛时可遵医嘱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行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或选百会、风池、头维、太阳、印堂等进行穴位按摩;穴位贴敷两侧太阳穴和双足涌泉穴。呕吐痰涎可按揉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根据不同证型选择不同的音乐开展五音疗法;同时,亦可用夏枯草、菊花、草决明和晚蚕沙匀量装入布袋制成中药药枕。

(二)主要症状护理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头晕,护理措施如下。

1.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

2.环境宜清静,避免声光刺激,限制探视。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无异味。

3.观察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者,要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选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选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1次。

6.中药泡足,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日1次。

7.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五、健康教育

1.生活起居有常,注意劳逸结合。外出不宜乘坐高速车、船,避免登高。避免从事繁重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不宜从事高空作业。不宜伏案过久,不宜睡卧高枕。

2.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定时定量,忌肥甘厚味、暴饮暴食。

3.注意情志调理,忌忧思恼怒等情志刺激,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4.坚持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如练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

5.消除各种导致眩晕的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眩晕发作时,注意安全保护,应及时就诊。 UIzizPwpXAvryzuxonwFo6XCaDvTE9K9XYTUggYDvElgK5KSLbWDkubh0qvT7xW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