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九节
不寐

一、概述

不寐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宁而引起,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睡眠深度的不足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眠。

由于睡眠时间的不足或睡眠不熟,醒后常见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内经》称失眠为“不能眠”“不得卧”“卧不安”“目不瞑”等。《素问·逆调论》载:“胃不和则卧不安。”后世医家将“胃不和则卧不安”引申为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寐寝不安者。《难经》最早提出“不寐”这一病名。张景岳《景岳全书·不寐》较全面地归纳和总结了不寐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方法。

西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以失眠为主症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护。

二、病因病机

导致不寐的原因甚多:思虑劳倦,内伤心脾;心阴不足,心火亢盛;阳不交阴,心肾不交;心胆气虚,神魂不安;肝血不足,肝气郁结;恼怒伤肝,化火扰心;肝郁脾虚,痰热扰心;饮食停滞,胃气不和;气血瘀滞,心血瘀阻。病位在心,与肝、胆、脾、胃、肾关系密切。

本病主要病机为各原因引起的心、肝、胆、脾、胃、肾的气血失和、阴阳失调。病因病机见图1-9。

img

图1-9 不寐病因病机示意图

三、常见证型

1.血虚肝郁

【临床症状】 难以入寐,即使入寐也多梦易惊,或胸胁胀满,善太息,平时性情急躁易怒,舌质红,苔白或黄,脉弦数。

【辨证分析】 肝主藏血、藏魂,人卧则血归于肝,神魂安于宅而安卧。若因失血过多,或久病营阴亏损,或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灼伤肝阴,虚火上扰心神则不能入寐,或通宵不眠,即使入睡也多梦易惊;肝失疏泄,则胸胁胀满,急躁易怒,善太息;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郁化火之象。

【施护法则】 疏肝养血,宁心安神。

【代表方】 酸枣仁汤加减。

2.痰热内扰

【临床症状】 失眠头重,痰多胸闷,呕恶嗳气,吞酸恶心,心烦,口苦目眩,舌红,苔腻而黄,脉滑数。

【辨证分析】 因宿食停滞,土壅木郁,肝胆不疏,因郁致热,生痰生热,痰热上扰,故不寐心烦,口苦目眩;痰热郁阻,气机不畅,胃失和降,则头重,胸闷,呕恶,嗳气;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之象。若痰热较盛,痰火上扰心神,则可彻夜不寐。

【施护法则】 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代表方】 温胆汤。

3.阴虚火旺

【临床症状】 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分析】 肾阴不足,心肾不交,水火失于既济,心肾阴虚,君火上炎,扰动神明,则心烦不寐,心悸不安而健忘;肾阴不足,脑髓失养,相火妄动,故头晕,耳鸣,梦遗;腰为肾之府,肾阴虚则腰失所养,故腰酸;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

【施护法则】 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代表方】 黄连阿胶汤。

4.心脾两虚

【临床症状】 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脉细弱。

【辨证分析】 因心脾两虚,营血不足,致使心神不安,而生不寐、多梦易醒;血不养则心悸;气血虚弱,不能上奉于脑,清阳不升,则头晕眩目;心主血,心虚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无华;脾虚则饮食无味;生化之源不足,故肢倦神疲;舌质淡,苔薄,脉细弱,均为心脾两虚之象。

【施护法则】 补养心脾,以生气血。

【代表方】 归脾汤。

5.心胆气虚

【临床症状】 不寐多梦,易于惊恐而心悸,虚烦不眠,口干咽燥,头目眩晕,舌质红,脉弦细。

【辨证分析】 心胆气虚,痰浊内扰心窍,故心神不安,不寐多梦,易于惊恐而心悸;虚烦不眠,脉弦弱,为气血不足;若肝血不足,魂不守舍,心失所养则虚烦不眠,心悸不安;血亏阴虚,易生内热,虚热内扰,每见虚烦不安,口干咽燥,舌质红等;头目眩晕,脉弦细,乃血虚肝旺使然。

【施护法则】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代表方】 安神定志丸。

6.心肾不交

【临床症状】 心烦不寐,多梦易惊,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有梦遗滑精,心悸健忘,口干少津,舌质红,脉细数。

【辨证分析】 此多由禀赋不足,房劳过度或久病之人,肾阴耗伤而不能上济心火,则心火独亢,或五志过极,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所致。肾阴虚则志伤,心火盛则神动,心肾不交则神志不宁,故心烦不寐,心悸健忘等;因肝肾阴亏则相火易动,故可兼梦遗滑精,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阴亏于下,虚火上炎,则可见五心烦热,口干少津;舌质红,脉细数,亦为阴虚火旺之征。

【施护法则】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代表方】 交泰丸。

7.肝火扰心

【临床症状】 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口渴喜饮,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辨证分析】 此多由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气郁化火,上扰心神所致不寐;肝气犯胃,则不思饮食;气郁化火,肝火犯胃,胃热则口渴喜饮;肝火偏旺,则急躁易怒;火热上扰,故目赤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均为热象。

【施护法则】 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代表方】 龙胆泻肝汤。

8.胃气不和

【临床症状】 失眠,夜卧不宁,兼见腹中不舒,饮食不化,脘腹痞闷,甚或胀痛,嗳气频频或腐臭,大便泄泻或不畅,舌苔厚腻,脉滑或滑数。

【辨证分析】 饮食不节,宿食停滞,壅滞中焦,影响胃气和降,而成不寐,即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食滞中焦,气机不利,腑气不通,故腹中不舒,脘腹痞闷,甚或胀痛;胃失和降,浊气上逆,则嗳气频频或腐臭;升降失常,传导失司,故大便泄泻或不畅;舌苔厚腻,脉滑或滑数,均为食滞内停不化之征象。

【施护法则】 和胃消食,降逆化滞。

【代表方】 保和丸。

四、护理

(一)辨证施护

1.生活起居

病室温度要适宜,光线柔和、稍暗(午睡时可用深色窗帘挡阳光),安静;床铺要柔软、平整和舒适。劝导和帮助患者养成良好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起居定时,入睡前尽量避免引起兴奋的因素,如高谈阔论、看情节凶险的小说、电视节目等。除因有其他不能活动的伴发病外,一般应鼓励患者多参加活动,如到户外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下棋等。多与别人接触,有利于排遣个人烦恼,保持心情愉快。

2.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的睡眠状态、伴发症状、情绪变化、生活及饮食习惯等,以便能发现失眠的诱发因素,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3.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可口,忌食辛辣、肥甘厚味食品,晚餐不宜过饱,尤其临睡前不宜进食或饮浓茶、咖啡等,以免胃中不和或提神兴奋而不能入寐。

4.情志护理

情志因素与本病关系密切,七情过度均可诱发或加重病情,故要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给予开解,消除烦恼、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加快恢复进程。

5.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药物安眠,安神定志药物宜在睡前0.5~1小时服用。中药可用酸枣仁粉、养血安神丸、补心丹等,年老、肝肾功能差的患者要注意慎用含朱砂的中药,若服用酸枣仁、五味子等酸性药物时,应避免同时服用碱性药。

6.适宜技术

睡前给予开天门或指导患者自我按摩头部或耳郭、颈部、腹部、涌泉穴;就寝前或上床后做气功,以放松为主;遵医嘱针刺内关、三阴交等穴位。也可耳针神门、心、肾穴或耳穴压豆,梅花针夹脊两侧和腰骶处叩打,内关、心俞等穴位磁疗。

(二)主要症状护理

本节主要介绍失眠的护理,措施如下。

1.饮食有节,不过食肥甘厚味,以免伤脾;少食辛辣燥火食物,以免伤阴动火。晚餐勿过饱,睡前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过度兴奋性刺激饮料、食物。

2.睡前饮一杯热鲜奶或热饮料,用热水泡脚或沐浴。

3.起居有常,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卧早起,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及户外活动。

4.调理情志,避免情志刺激。注意思想修养,保持乐观开朗情绪,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

5.失眠可以造成人体神经、精神系统和全身不同程度的改变,应积极配合治疗护治,设法消除诱发因素。

6.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安眠药物。

五、健康教育

1.注重精神调摄,克服焦虑、紧张、抑郁、恐惧、愤怒、兴奋等不良情绪,适当参加社会活动,保持愉快舒畅的心情,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2.饮食有节,晚餐不宜过饱,忌浓茶、咖啡、醇酒。根据不同证型,选择补益气血或滋阴化痰等功效的食物,如山药莲子粥、红枣莲子粥、银耳羹等。

3.家居环境应保持静谧、舒适。养成合理作息、规律睡眠的习惯,睡前尽量放松,避免从事紧张、兴奋的活动,睡前可用温水或中药煎汤泡脚。

4.病后要注意调养,劳逸结合,适当从事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增强体质。病情许可时,可睡前适当散步。脑力劳动者,应坚持每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5.遵医嘱服药,注意服药宜忌。 xa0RnSXsARkqL2QYsugxYhimN3qm1oCLaLg67JtOrSwSki0p+iLXf1xZad8WrtN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