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肺痨

一、概述

肺痨系由感“痨虫”所致的肺部慢性消耗性传染性疾患,可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消瘦等主症。

《内经》《难经》和《金匮要略》等医籍中无肺痨专病介绍,大多归于“虚损”“虚劳”一类病证中,并描述了与肺痨主症相似的临床表现。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始以“痨瘵”定名。元代葛可久《十药神书》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时代虞抟《医学正传·劳极》确立了杀虫与补虚的两大治疗原则,迄今仍然对肺痨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西医学的肺结核或肺外结核,凡出现肺痨的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护。

二、病因病机

本病的致病因素,不外乎内外两因。外因系指痨虫传染,内因系指气血虚弱。二者互为因果,正气不足之人,最易感染成疾。本病的发病部位主要在肺,其中与脾肾两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本病的主要病机为人体正气不足,感染痨虫后发病。肺开窍于鼻,职司呼吸,痨虫自鼻吸入,直趋于肺而蚀肺,故临床多见肺失宣肃之症,如干咳、咽燥、咯血,甚至喉疮声嘶等。病因病机见图1-6。

img

图1-6 肺痨病因病机示意图

三、常见证型

1.肺阴亏虚

【临床症状】 干咳,痰少黏白,或带血丝或血点,血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咳声短促,午后手足心热,皮肤干灼,喉痒喑哑,口干、咽燥,饮食不佳,疲乏少力,舌边尖红、苔薄,脉细数。

【辨证分析】 多因禀赋薄弱,调摄失宜,久病或病后失调,致邪热燥气犯肺,损耗肺阴,痨虫乘虚伤人,使肺阴更伤,肺失滋润,而致干咳或咳少量黏白痰,胸部隐隐闷痛,咳声短促。阴虚内热,故见午后手足心热,皮肤干灼。久咳或内热损伤肺络,故痰中有时带血,如丝如点。燥热伤肺,津液被灼而口燥咽干。喉为肺之门户,肺热上熏于喉,故喉痒喑哑。肺阴久虚,脾伤故饮食不佳,疲乏少力。舌边尖红,苔薄少津,脉细而数,均为肺阴不足之象。

【施护法则】 滋阴润肺。

【代表方】 月华丸加减。

2.阴虚火旺

【临床症状】 咳呛气急,咯血、量多鲜红,痰少黏白或黄,口干、咽燥,午后颧红,潮热,骨蒸,盗汗,形体消瘦,性情急躁易怒,心烦失眠,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质红或绛,苔薄黄或剥,脉弦细数。

【辨证分析】 此多因肺痨日久,肺之阴虚不复,久而及肾,致肺肾同病;或为青壮之年,纵情恣欲,耗伤精血,而成阴虚火旺之证。因其肺燥火盛,故咳呛见血而量多,血色鲜红,胸肋掣痛;若痰热内郁,则吐痰黄稠;肾阴不足,无以涵养肝木,则急躁善怒;水亏不济心火,心火扰动,逼津液外泄而为盗汗;心肝火炎,故心烦不眠;阴不恋阳,故骨蒸内热而颧红;相火偏亢,扰动精关而为梦遗;阴血亏耗,故致月经量少或经闭;阴精亏损,久而不复,故形体日瘦,甚则大肉陷下;而眩晕、耳鸣耳聋、口渴舌红、脉细而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

【施护法则】 滋阴清热,潜阳安神。

【代表方】 百合固金汤加减。

3.气阴耗伤

【临床症状】 咳嗽无力,干咳少痰或痰唾黏白,胸痛咳血,潮热盗汗,手足如灼,口燥咽干,声嘶失音,畏风自汗,饮食减少,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数或虚大无力。

【辨证分析】 肺主气,为清虚之娇脏,喜润恶燥,不耐邪侵。若痨虫侵蚀于肺,先伤肺气,暗耗阴血,气阴亏耗,清肃之令不行,则肺气上逆而咳。肺气虚故咳嗽无力;虚火灼津而成痰,故干咳少痰或痰唾黏白。咳久则损伤肺络而动血,故胸痛咳血。阴虚生内热,故潮热盗汗,手足如灼。津液不能输润于上,口燥咽干。气阴亏耗,肺失濡养,致声道燥涩,发音不利,故声嘶失音。肺主皮毛,肺气虚则腠理不密,故畏风自汗。肺虚耗夺母气以自养,则病及于脾,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故饮食减少。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数或虚大无力,皆为肺经有热、气阴耗伤之象。

【施护法则】 益气养阴,润燥止咳。

【代表方】 保真汤加减。

4.阴阳虚损

【临床症状】 咳嗽喘息少气,时有咳血,骨蒸潮热,男子阳痿,女子闭经,纳少乏力,大便溏薄,形体消瘦,面浮肢肿,心烦失眠,心悸气短,形寒肢冷,面白少华,自汗畏风,舌质淡,脉细数,或浮大无力或结代。

【辨证分析】 肺损日久不愈,阴损及阳,则阴阳俱虚,脾、肺、肾三脏并损。肺阴不足,肺气耗散,则咳嗽喘息少气,时有咳血;津精不足,虚热内生,则骨蒸潮热;肾阳虚衰下元不足,则男子阳痿,女子闭经;脾肾阳虚,则纳少乏力,大便溏薄,形体消瘦;阳虚不能温化水液,则面浮肢肿,阳虚气血鼓动无力,心失所养,故心烦失眠,心悸气短;阳气虚弱则形寒肢冷,面白少华,自汗畏风;舌质淡,脉细数,或浮大无力或结代,皆为阴阳俱虚之象。

【施护法则】 滋阴补阳。

【代表方】 补天大造丸加减。

5.肺脾气虚

【临床症状】 纳呆食少,或见腹泻,咳嗽痰多,气短,语声低弱,咳喘无力,动则尤甚,自汗,甚则畏寒怕冷,面色 白,疲乏无力,舌淡苔白,脉细而弱。

【辨证分析】 本病多由素体虚弱,或劳倦、饮食不节等,内伤脾气。脾虚则运化无力,故见纳呆食少,或见腹泻。脾为生痰之源,脾失健运则聚湿生痰,故见咳嗽痰多。脾气虚衰,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上荣于肺,则肺气日虚。因肺主气,司呼吸,故肺气虚则气短,语声低弱,咳喘无力,动则尤甚。肺合皮毛,主宣发卫气,肺气虚则卫气不固而自汗,甚则畏寒怕冷。面色 白,疲乏无力,以及舌淡苔白,脉细而弱等,均属脾肺气虚之象。

【施护法则】 健脾益气,培土生金。

【代表方】 四君子汤加黄芪、陈皮、百部。

四、护理

(一)辨证施护

1.生活起居

按中医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执行呼吸道隔离,病室宜安静、整洁,每日开窗通风,病室内每日空气消毒。阴虚火旺者,居室宜凉爽、湿润,防止对流风。阴阳两虚者注意避风保暖。潮热或咯血者,应静卧休息。症状不明显、病情稳定者,可适当劳动,但不宜过劳。注意口腔卫生,可用中西药漱口液于晨起、餐后、睡前、排痰或咯血后漱口。

2.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潮热的时间和热势、盗汗的多少、咳嗽胸痛的程度和咯血的量与色、消瘦的情况,以及舌脉的变化。高热者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严重盗汗者可用温水擦身,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被。出现胸闷、咽痒、伴血腥味等咯血先兆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出现咯血量多、汗出肢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微欲绝等气随血脱者,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3.饮食护理

饮食以营养丰富、易消化为原则,注意增加补益肺阴及健脾之品,如牛奶、豆浆、鱼、肉等,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梨、藕等补肺润燥生津。忌食辛辣、烟酒等温燥动火之品。

4.情志护理

活动期以心理安慰、消除恐惧或忧虑情志为主,积极治疗。恢复期以怡情悦志、修养生活为主,培养乐观情绪。

5.用药护理

遵医嘱及时、准确、足量、全程抗痨用药,观察用药后效果和反应。服药期间定时检查肝肾功能。服用滋阴降火、润肺补肾中药时,宜早、晚空腹温服。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但阴阳两虚者宜热服。

6.适宜技术

咯血时可遵医嘱给予针刺止血。盗汗者可用浮小麦泡茶饮用,也可在入睡前肚脐处敷五倍子粉以收敛止汗。

(二)主要症状护理

本节主要介绍大咯血的护理,措施如下。

1.观察患者咯血的时间、性质,咯血的颜色、量。

2.注意大咯血的先兆症状,如胸闷、咽痒、烦躁、口中有血腥味等。大咯血时按血证护理常规进行,嘱患者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勿大声说话,不要剧烈咳嗽,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协助医生抢救。干咳不止或咳嗽影响睡眠时,遵医嘱给予镇咳药。胸痛较甚者可取患侧卧位。肝火犯肺、咯血量多者,随时观察生命体征,做好抢救准备。脾肺虚衰所致咯血者,宜多食补气养血食物。

3.发现患者咯全口血时立即报告医生,同时谨慎血阻气道而窒息或气随血脱的险症发生。

4.劝慰患者尽量消除烦躁、善怒心绪。

5.大咯血时取头高脚低位,头偏向一侧,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五、健康教育

1.起居有常,注意劳逸结合,充分休息,避免脑力、体力过劳、节制房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随地吐痰。喷嚏时用纸巾遮挡口鼻,防止飞沫病菌传给他人。做好痰具、用具及房间空气的消毒工作。

2.饮食宜易消化、富营养,多食用补益肺脾肾之品,忌辛辣、煎炸、油腻、生冷食物,戒烟酒。

3.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谨防感冒。

4.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操、太极拳等强身健体的运动。

5.保持乐观情绪,安心静养,戒恼怒忧虑。遵医嘱坚持治疗,巩固疗效,定期复查,以得到及时的治疗和保健。

6.出院时指导患者正确服用抗痨药物,说明坚持服药的重要性,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定期到医院复查。

7.儿童应预防接种卡介苗。 Q6LiM/G87bg+AQwozbJs+p5921veePwd6O83mmLddqwmUMHOWIAd8wOuV7VuHFP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