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喘证

一、概述

喘即气喘、喘息。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严重者可出现喘脱之危重证候。

喘证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曰:“肺病者,喘息鼻张。”《灵枢·本脏》曰:“肺高则上气肩息。”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所言“上气”即指气喘、肩息、不能平卧的证候,辨证分虚实,并列治疗方。明代张景岳把喘证归纳成虚实两大证。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说:“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西医学的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脏性哮喘及癔病等发生呼吸困难时,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护。

二、病因病机

喘证的病因很复杂,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欲久病等均可成为喘病的病因,引起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而致喘病。喘证的病位主要在肺和肾,病因涉及肝脾。基本病机为痰邪壅肺,宣降不利;或精气虚衰,肺肾出纳失常。病因病机见图1-4。

img

图1-4 喘证病因病机示意图

三、常见证型

(一)实喘

1.风寒壅肺

【临床症状】 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常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辨证分析】 风寒上受,内合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故喘咳气逆,胸部闷胀。寒邪伤肺,凝液成痰,则痰多稀薄色白。风寒束表,皮毛闭塞,故见恶寒、头痛、发热、无汗等表寒证。苔薄白而滑,脉浮紧,亦为风寒在表之征。

【施护法则】 宣肺散寒。

【代表方】 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2.表寒肺热

【临床症状】 喘逆上气,胸胀或痛,鼻扇,息粗,咳而不爽,吐痰稠黏,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薄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

【辨证分析】 因寒邪束表,肺有郁热,或表寒未解,内已化热,热郁于肺,肺气上逆,而喘逆,息粗,鼻扇,胸部胀痛,咳痰稠黏不爽,热为寒郁则伴形寒、发热、烦闷、身痛。苔薄白或黄、质红,脉浮数,为表寒肺热夹杂之象。

【施护法则】 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代表方】 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热郁肺

【临床症状】 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质黏色黄或夹有血色,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而喜冷饮,面赤,咽干,小便赤涩,大便或秘,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辨证分析】 邪热壅肺,灼津成痰,肃降无权,而致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黏稠色黄,热伤肺络则见血痰,痰热郁蒸故伴有烦热、渴饮、咽干、面红等症。苔黄或腻,脉滑数,为痰热之征。

【施护法则】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代表方】 桑白皮汤加减。

4.痰浊阻肺

【临床症状】 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纳呆呕恶,口黏不渴,困倦,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

【辨证分析】 中阳不运,积湿成痰,痰浊壅肺,肺气失降,故喘满闷窒,胸盈仰息,痰多色白黏腻;痰湿蕴中,肺胃不和,见呕恶、纳呆、口黏,苔厚腻,脉滑。

【施护法则】 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代表方】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5.肺气郁闭

【临床症状】 情志刺激可诱发喘咳,发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异物感,但喉中痰鸣不著,或无痰声,平素常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脉弦。

【辨证分析】 郁怒伤肝,肝气冲逆犯肺,肺气不降,则喘促气憋,咽中如窒。肝肺络气不和而胸闷胸痛。心肝气郁则失眠、心悸,脉弦。

【施护法则】 开郁降气平喘。

【代表方】 五磨饮子加减。

(二)虚喘

1.肺气虚耗

【临床症状】 气怯声低,咳声低弱,喘促短气,喉有鼾声,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易感冒,或见咳呛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舌质淡红或有苔剥,脉软弱或细数。

【辨证分析】 肺虚气失所主,故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肺气不足,致咳声低弱。气不化津,故咯痰稀白。肺虚卫外不固,则自汗、畏风。舌质淡红,脉软弱,为肺气虚弱之象。若肺阴不足,虚火上炎,则见呛咳痰少质黏,烦热,咽喉不利,面潮红。舌红苔薄,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征。

【施护法则】 补肺益气养阴。

【代表方】 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2.肾虚不纳

【临床症状】 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呼则难升,吸则难降,气不得续,形瘦神惫,跗肿,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淡苔白或黑而润滑,脉微细或沉弱;或见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数。

【辨证分析】 久病肺虚及肾,气失摄纳,故见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甚;肾虚精气耗损,则见形瘦神惫;肾阳既衰,卫外之阳不固,故汗出;阳气不能温养于外,则肢冷、面青;阳虚气不化水而见跗肿。舌苔淡白、黑润,脉微细、沉弱,均为肾阳衰弱之征。

【施护法则】 补肾纳气。

【代表方】 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3.正虚喘脱

【临床症状】 喘逆剧甚,鼻扇气促,张口抬肩,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咳喘欲绝,或有痰鸣,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脉浮大无根,或见间歇,或模糊不清,为肺气欲竭,喘脱危象。

【辨证分析】 肾阳虚衰,摄纳无权,故见喘逆,张口抬肩,张口不能平卧。心阳衰微,故心慌动悸;气阴俱竭,故见烦躁不安,汗出如珠。

【施护法则】 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代表方】 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四、护理

(一)辨证施护

1.生活起居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指导患者戒烟,室内勿放鲜花等可能引起过敏的物品,避免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的吸入。在寒冷季节或气候转变时,及时增减衣物,勿汗出当风。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受外邪诱发或加重病情。劳逸结合,起居有常,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病情加重时减少活动量。经常做深呼吸,腹式呼吸和缩唇呼气联合应用,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

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观察有无皮肤红润、温暖多汗、球结膜充血、搏动性头痛等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

3.饮食护理

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纤维素为宜,并补充适量无机盐,同时避免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及易产气食物。多吃绿叶蔬菜及水果,食物烹饪以蒸、煮为宜,食物宜软烂,以利于消化吸收,同时忌辛辣、肥腻、过甜、过咸及煎炸之品。

风寒壅肺证宜进食温肺散寒食物,如生姜、葱白等。忌食生冷瓜果。痰浊阻肺证宜进食清肺化痰、理气止咳的食物,如雪梨银耳百合汤等。肺气郁闭证宜进食开郁宣肺、降气平喘的食物,如杏仁粥、萝卜生姜汁等。

4.情志护理

本病缠绵难愈,患者精神负担较重,常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予以心理疏导。

5.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遵医嘱使用发汗解表药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汗出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

6.适宜技术

咳嗽咳痰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亦可进行穴位贴敷,可选择肺俞、膏肓、定喘、天突等穴。感受外邪引起的发热,遵医嘱行刮痧疗法,可选择大椎、风池、肺俞、脾俞等穴。腹胀纳呆,耳穴贴压可选择脾、胃、三焦、胰、胆等穴。穴位按摩遵医嘱选择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穴位贴敷可选择中脘、气海、关元、神阙等穴。

(二)主要症状护理

本病的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护理措施如下。

1.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

2.保持温湿度适宜,空气洁净清新,避免和去除诱发因素。

3.遵医嘱吸氧。

4.定时翻身、拍背,排痰,遵医嘱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5.观察神志,呼吸频率、深浅度、节律,皮肤黏膜、球结膜颜色,尿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准确记录出入量。

6.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支气管解痉药、抗生素,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以防药物过量。

7.对烦躁不安者注意患者的安全,慎用镇静剂,以防引起呼吸抑制。

8.去除紧身衣服和厚重被服,减少胸部压迫。

9.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工作,随时准备协助医生进行抢救。

10.备好吸痰器和抢救物品,必要时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五、健康教育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理化因素刺激,适当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2.避风寒,戒烟酒,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及甜黏肥腻之品。

3.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防止剧烈活动,避免剧烈咳嗽。

4.平素宜调畅情志,因情志致喘者,尤须愉悦情志,避免不良刺激。

5.喘病发生时,应卧床休息,或取半卧位休息,充分给氧。

6.恢复期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改善肺功能。

7.慢性严重缺氧的患者,建议患者坚持长期氧疗。 /PRks42wytU6K6BYgCSOs9bDrBXPnsCn+ZG46r5V9YQ/Y2PxXTRbRGC0ZBuLh9a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