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咳嗽

一、概述

咳嗽是因邪犯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多见于老年人和寒冷地区。

咳嗽既是肺系病的一个主要症状,又是独立的一种病证。《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诸病源候论·咳嗽候》将咳嗽分为十种:五脏咳及风、寒、久、胆、厥阴咳等。《景岳全书·咳嗽》将咳嗽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部分支气管扩张、肺炎等以咳嗽为主症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护。

二、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主要为外感六淫和内邪干肺,病位主要在肺,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本病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因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他脏,不耐寒热,称为“娇脏”,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致宣肃失司,肺气上逆,发为咳嗽。病因病机见图1-2。

img

图1-2 咳嗽病因病机示意图

三、常见证型

1.风寒袭肺

【临床症状】 咳嗽声重,痰清稀色白,鼻塞,流清涕,肢体酸楚,或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或紧。

【辨证分析】 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内袭于肺,肺卫失宣,故咳嗽声重,咽痒,痰白清稀;皮毛闭塞,卫阳被遏,且肺开窍于鼻,故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舌苔薄白,脉浮紧,均为风寒之象。

【施护法则】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2.风热犯肺

【临床症状】 咳嗽频作,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黄稠,咳时汗出,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辨证分析】 风热犯肺,肺失宣肃而咳嗽频剧,或咳声嘶哑;肺热伤津,则见口渴,喉燥咽痛;肺热内郁,蒸液成痰,故痰黄稠,咳吐不爽;风热犯表,卫表不和,见头痛,汗出,四肢酸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皆为风热之征。

【施护法则】 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代表方】 桑菊饮加减。

3.风燥伤肺

【临床症状】 干咳,连声作呛,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咳甚则胸痛,或痰中带血丝,喉痒,鼻唇干燥,口干,咽干而痛,或鼻塞、头痛、微寒、身热,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干而少津,脉浮数。

【辨证分析】 风燥伤肺,肺失清润,故见干咳作呛;燥热灼津,则咽喉口鼻干燥,痰黏稠不易咳出;燥热伤肺,肺络受损,故痰中夹血;本证多发于秋季,乃燥邪与风热并见的温燥证,故见风燥外客,卫表不和的表证,如鼻塞、头痛、微寒、身热;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干而少津,为温燥的表现。

【施护法则】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代表方】 桑杏汤合杏苏散加减。

4.痰湿蕴肺

【临床症状】 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色白或灰白,痰黏腻厚浊成块,易咯出,胸闷脘痞,呕恶纳差,腹胀,便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辨证分析】 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湿蕴肺,肺失宣降,故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黏腻或稠厚或稀薄;湿痰中阻,脾为湿困,故兼胸闷脘痞,呕恶纳差,腹胀,大便溏等症;苔白腻,脉濡滑,为痰湿内盛之征。

【施护法则】 燥湿健脾,化痰止咳。

【代表方】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5.痰热郁肺

【临床症状】 咳嗽气粗,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稠色黄,咳吐不爽,或咳吐血痰,咳时引痛,胸胁胀满,面赤,身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分析】 痰热壅阻于肺,肺失清肃,故咳嗽气粗,痰多质黏稠、色黄,咳吐不爽;热伤肺络,故咳吐血痰,咳时引痛,胸胁胀满;肺热内郁,则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为痰热之征。

【施护法则】 清热化痰肃肺。

【代表方】 清金化痰汤加减。

6.肝火犯肺

【临床症状】 咳嗽气逆,面红目赤,胸胁胀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增减,烦热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咳之难出,量少质黏,性急易怒,甚则痰中带血或咳吐鲜血,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辨证分析】 情志失调,肝失条达,郁结化火,上逆侮肺,肺失宣降,以致气逆作咳,咳则连声;肝火上炎,故咳时面红,口苦咽干;木火刑金,炼液成痰,肺热津亏,则痰黏,难以咳出;肝脉布两胁,故胸胁胀痛;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为肝经有热之征。

【施护法则】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代表方】 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

7.肺阴亏耗

【临床症状】 干咳,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咽燥,起病缓慢,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分析】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滋润,肃降无权,肺气上逆则干咳;虚火灼津为痰,肺络损伤,故痰少黏白或夹血;阴虚肺燥,津液不能濡润上承,则咳声逐渐嘶哑,口干咽燥;阴虚火旺,故手足心热、颧红、盗汗;阴精不能充养而致形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为肺阴亏虚,阴虚内热之征。

【施护法则】 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代表方】 沙参麦冬汤加减。

四、护理

(一)辨证施护

1.生活起居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温湿度适宜。注意休息,可适当户外活动。风寒袭肺者室内宜偏暖,切勿当风受凉;风热犯肺不宜过暖;风燥伤肺室内湿度宜偏高;痰湿蕴肺湿度宜偏低;痰热郁肺、肝火犯肺和肺阴亏虚室温偏低。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给予超声雾化、吸痰等。

2.病情观察

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节律及有无恶寒、发热、汗出、咳痰等症状;观察痰液的色、质、量及咳吐情况,如白痰、黄痰、湿痰、少痰或无痰、腥臭味痰等。

3.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腻、辛辣刺激之物。

风热犯肺者宜食清热疏风之品,如菊花、白萝卜、薄荷等,忌食辛热助火之品,避免食用酸涩之品;风燥伤肺者宜多食黄瓜、番茄、油菜等多汁蔬菜及梨、枇杷等新鲜水果,也可用川贝炖梨;痰湿蕴肺者配健脾利湿化痰的食物,如薏苡仁、扁豆,忌糯米、甜食及肥肉类;痰热郁肺者宜食竹笋、豆芽、马齿苋等寒凉食物,忌食辛热、肥腻等助湿生痰之品;肝火犯肺者平素宜多食疏肝泻火的食物,如芹菜、香菇、柑橘等,忌食油炸、香燥之品;肺阴亏耗者平素宜食滋阴清热润肺的食物,如银耳、百合、甲鱼等,多食水果、蔬菜,或用麦冬、沙参等养阴之品泡水代茶饮;患者平时可多食银耳沙参粥、冰糖炖雪梨、沙参玉竹老鸭汤等药膳以滋阴润肺。

4.情志护理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刺激,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情绪调节。病程较长者应予安慰和鼓励,消除思想顾虑,增强治疗的信心。

5.用药护理

指导患者遵医嘱服用祛痰、止咳的药物;咳嗽剧烈时即刻给药;服药后注意观察药后寒热、汗出、咳嗽及咳痰的情况;外感咳嗽者,忌用敛肺、收涩的镇咳药。

6.适宜技术

咳嗽可灸天突、肺俞、风门、合谷、至阳等穴位,痰多可配合中药雾化吸入;外感咳嗽可取大椎、膻中穴行拔罐法;外感发热者取大椎、大杼、风池、肺俞、脾俞等穴行刮痧法;咳嗽反复者可于夏季三伏天行穴位贴敷。

(二)主要症状护理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护理措施如下。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坐卧位,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3.保持口腔卫生,每日清洁口腔2次,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5.加强气道湿化,痰液黏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1500mL以上,必要时遵医嘱行雾化吸入,痰液黏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6.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

8.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9.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10.遵医嘱穴位贴敷,可选择肺俞、膏肓、定喘、天突等穴位。

11.遵医嘱拔罐,可选择肺俞、膏肓、定喘、脾俞、肾俞等穴位。

1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及海腥发物。可适当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疗方,如陈皮粥等。

五、健康教育

1.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随气温冷暖增减衣被,防寒保暖,避免外邪侵袭。改善生活环境,消除烟尘及有害气体的污染。

2.增强体质,适当锻炼。根据自身体质选择活动项目,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平素易感冒者,可按摩迎香,艾灸足三里,也可坚持耐寒锻炼,如用冷水洗脸、冷水浴等。

3.饮食有节,忌肥甘、辛辣、过咸之品,戒烟忌酒。

4.调节情志,保持乐观情绪,消除顾虑及烦忧,避免急躁易怒。 iz2bHYaYP8+2LPvDY9ewg4iXRvsV36NQmzIgyLfnOHfdGyfWjP3jXT2bAK2tpUW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