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 当你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只会激化矛盾

异性之间的吵架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总有一方喜欢说:“你能不能站在我的角度考虑一下?”生活中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不懂得共情,太自我,一味地强调自己的想法,才会失去对方的支持,甚至激化矛盾。一次聚会上,朋友白宇讲述了一件自己的糗事。

白宇是公司销售部的经理。有一次,他费了很大力气签下了一名大客户,正在走合同流程。他计划在周五前把合同签完,因为下周这位客户就要飞往国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白宇担心夜长梦多,一直催促进度。

但直到周四,他发现合同还放在公司的CFO那里,接连催了几次,依旧没有得到明确回应。

白宇顿时火冒三丈,气冲冲地跑到财务部门,大吵了一番。最后闹得不可开交,公司的高层不得不出来调节。最终发现合同延误的原因是公司的财务部发现合同中存在一些付款上的风险,财务部同事正在和法务进行沟通调整。

在这个故事中,销售与财务之间存在不同的立场,销售的重点放在快速签单,提升绩效上,而财务的责任是控制风险。双方都是从自身角度去考虑问题,从而导致共情的缺失,争执在所难免。类似的冲突在工作和生活中屡见不鲜:同事之间会因为合作不畅产生冲突,员工和领导之间会因为任务完成效果不佳产生冲突,部门之间会因为配合失误产生冲突。虽然人与人之间产生冲突与矛盾不可避免,但更多时候,冲突的产生是因为个人只站在自身角度上看待问题,发表意见。

一旦你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话,看似义正词严,实际上太过主观,最终只会激化矛盾。比如,你交了一个女朋友,如果觉得两个人待在一起的时间太长,就会说女朋友“黏人”;如果觉得两人待在一起的时间太少,就会说“情感冷淡”。好像说的都是事实,却全部都源自自我主观判断。

而这种看似合情合理、实则主观的沟通方式,只会让对方产生敌意,认为你是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去要求别人。沟通的结果肯定是对方既不同意你的观点,也不会轻易妥协。

研究发现,共情是避免站在个人立场,发表主观观点的重要思维方式。

共情是一种以对方的角度出发,感知对方的感受,用他人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方法。

在非洲的巴贝姆巴族中,至今延续着一个古老的习俗。当族中有人因某些原因犯了错误,族长会要求犯错的人站到村子的最高处,揭示他的罪行,以示惩戒。就像古代囚犯游街一样,被万人唾弃。

但不同的是,整个部落的人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赶过来将这个犯错的人团团围住,不是审判,而是歌颂他为部落做出的贡献。旁观的人们,会自动按照老幼开始发言,先从最年长的人开始,告诉这个犯错的人,他曾经为部落做过哪些好事。就这样,每个族人都会将犯错人在自己眼中的优点叙述一遍。叙述时不能夸大事实,不允许出言不逊,必须用真诚的语言,而且不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事迹。整个仪式,要持续到所有族人都将正面的评语说完为止。

巴贝姆巴族人是智慧的,他们避免了主观意识上对犯错人的指责与批评,反而站在对方的角度上,不忘对方为整个部落做出的贡献。尽管你犯了,错有了缺点,但我们依然爱护你、关心你、接纳你。既然你曾为整个部落做过那么多好事、善事,有着那么多的优点。那么,请你认真反思,然后心悦诚服地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整个部落的人都坚信:你一定具备改过向善的信心与能力。

共情思维对沟通来说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那些引发大量阅读和转发的文章,本质上都是让人们产生共情,让对方认为这篇文章就是在写自己的想法、经历和体会。

“微信之父”张小龙曾提出一种“小白思维”,指的是把自己切换到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这种思维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共情能力。在沟通过程中,你只有将沟通的出发点放在对方关注的利益上,才能意识到对方当下的顾虑。就如同上文提到的白宇的例子,财务关注的是风险,而不是利益。

我们在沟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还要考虑对方的心理变化,感受到他人的情绪,将沟通进行到底,何愁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所以,基于对方立场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沟通。 igXz/vIJAfX4Czq51XuifT3NlSqGvd4S+R2IdTzznGsUqtEs4BJcexleIpFx6Tk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