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送人礼物时,我们多半会选择自认为对方喜欢的;请人吃饭时,第一时间会想到自己喜欢的餐厅……如果我们凡事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不去体谅对方的感受,不去理解对方的做法,久而久之,分歧和矛盾自然就会产生。

为什么你常常感觉与人话不投机?因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会让你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只关心自己的感受,以致使你在人际交往中寸步难行。而“共情”能够帮你打破这一阻碍,让你懂得倾听,被人需要。

共情是一个人能够理解另一个人的独特经历,并对此做出反应的能力。

共情能够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同情心理,并做出利他主义的行为。共情并不是一种情绪,也不是一种感受,而是一种能力。

如果一个人叹了口气,你会做何反应?是询问对方年纪轻轻,为何叹气?还是劝慰对方抛下烦恼,及时行乐?这种反应通常只会让对方感觉自己不被理解。如果你抱着真诚的态度询问:“刚才听你叹了一口气,是心情不好吗?”就等于接纳了对方的情绪并表现出对他的感受的关注。这种察觉他人的情感需求,与对方产生情感共鸣,就是一种共情的表现。

共情式倾听是共情能力重要的体现,共情式倾听的第一重境界就是“我愿意听你说”。每个人都有被倾听、理解的需要,这种倾听方式能够深入他人的内心和灵魂,发现对方被恐惧、愤怒、悲痛或绝望所折磨的东西,而共情的产生会使你有耐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去理解他人的感受,从而让对方产生被理解和接纳的感觉。同时,在倾听过程中,当你能够做出及时且正确的反馈,就容易使对方打开心扉。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格局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以至于很多人将彼此之间的矛盾解释为三观不合,不过我觉得知乎上的一段描述更为精妙:“你喜欢看书,他喜欢玩游戏,这不叫三观不合。你喜欢看书,他说看书有什么用,不就是装文艺嘛,这才是三观不合。”

其实,所谓的三观不合都是不懂得尊重和包容对方与自己的不同,也是一种缺乏共情的表现。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尼曼认为,认知偏见会影响到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处理信息、形成观点、行为决策等。这就体现在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先入为主、以貌取人、地域歧视等认知偏见,甚至对自己也心存偏见。这种偏见往往是一种拘泥于固定思维,不断将片面而单一的观点放大的结果。共情能力将会帮助我们打破这一认知偏见,全面而客观地看待事物。当我们不带偏见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我们或许会收获另一番未知的惊喜。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重在沟通,而构建平等有效的沟通模式是一种共情的体现。你有没有发现在沟通中,“我”和“我们”虽然一字之差,却能给对方完全不同的感受?你有没有发现用建议的方式来说服别人,比起用命令的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你有没有发现放低姿态的请教更容易让人敞开心扉?你有没有发现将优越感让给别人,会使沟通更加顺畅……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你能够换位思考,给予了对方足够的尊重。

电影《少年的你》上映,全网将“霸凌”这一话题推向了舆论顶峰。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境况并不少见,“跳楼”时的起哄,道德绑架式的逼捐,逐渐消磨着人们对这个世界的善意。懂得理解他人的处境,体谅他人的不易,才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就如“知乎”上所说:“我们年轻时,看到的往往是生活带来的表象;随着年龄的增大,隐藏的部分开始逐渐显露。落在一个人一生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也都有存于世间的价值和意义,给他们多些理解和关注,是你对这个世界最好的善意。

共情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与体会。在与他人交往沟通过程中,从对别人感兴趣开始,尝试完全从反对者的角度看整件事情,试着接受相反的观点,放下过多的好胜心等,都是对一个人共情能力的修炼。当对方感觉自己被在乎、被理解,才能使彼此的关系处于和谐愉快的氛围中。

本书通过贴近生活的具体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共情的重要性和共情能力带来的益处,并在如何培养共情力方面,给出了详细而可行的方法,以期能够帮助读者拥有换位思考的觉悟和与人相处的能力,让沟通更融洽,让交往更顺畅,让人生更加多姿多彩。 64a9kL7j9oKme8/TAp3oR+TmUp5GF8XLCKIeWM9fzDZypRasB7XW+PIDttkLlNH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