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既有音乐天赋,又有音乐技术,他代表了唱歌的数学本质

有乐评家这样评价道:“他代表了唱歌的数学本质,只要音唱得准,根本不可能不好听。”尽管听上去冰冷尖锐,甚至有点刻薄,但这与李健的音乐理念恰好吻合。因为在他看来,大师在成为大师之前,首先一定是非常好的匠人,在日复一日的打磨中拥有超高的技巧,继而得出实践性的理论。“你不能单单成为一个观点艺术家,必须要有大量的技术和理论来支撑,就像坂本龙一有些作品非常先锋,但是他首先是一个非常好的古典音乐家。”

李健在《锵锵三人行》节目中说道:“(艺术品)都是很理性的,当然你冲动的那一瞬间,在那个层面上应该是感性的,大众把它叫作灵感,但要把这个灵感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其实是靠技术,是靠理性的思维。”

好的音乐就像数学

虽然李健的歌听起来都饱含着情感,但创作时他非常尊重技术和理性。这完全符合自然规律。所有天马行空和游刃有余的自由表达,都必须根植于理性的技术与理论支持。俗话说“高手不露刀”,其实,在你看见“不露刀”之前,他已经“露”了且磨砺了无数遍。正如《红楼梦》必须构建出完整有序、严密精细的人物关系与故事理论框架,才能衍生出各种人物情感和情节,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顶峰之作。好音乐也一样。好的音乐就像是数学,是具有严格的理性架构的,并不是突然灵感迸发,随便哼哼就来的。巴赫与德彪西等古典音乐家为我们搭建出一个严谨细致的音乐构架,为后世的音乐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李健说,巴赫的某些曲谱,无论怎样弹奏都能自成乐章,这意味着音乐的灵活性极强,而这一切是在一个完美的音乐结构框架中产生的。

他总是有意无意地接受着专业技术训练

在成为作品怎么唱都好听的音乐诗人之前,李健在音乐技术上已经摸索了许多年,从少年时期就开始了。

父亲从小对李健进行京剧训练,让李健很早便接触到一些基本的音乐理论常识。中学开始学习吉他时,负责任的吉他老师用循序渐进、引人入胜的方法让李健一直保持对吉他的兴致,并对弹奏技巧有了最初的敬畏和认真。

而假期里的刻苦自律,每天弹琴六小时让李健从简谱、五线谱、和声到复调音乐都能弹奏自如。在中学时,李健很幸运地遇到一位负责任且有耐心的吉他老师,他在一天课程结束后,会让李健加弹一段难度更大、更动听的曲子,这不仅训练、提高了李健弹奏的技巧,且吸引着李健不断地学习探究下去。正是这段学习经历,让李健对吉他和音乐技巧有了最初的敬畏。专业技术的运用自如为他带来音乐质感上的更高层认识。每天6小时的技术训练,从简谱、五线谱、和声学再到最难的巴赫复调音乐,日复一日的挑战与成长,从不间断。李健很早就明白技巧是表现天赋的基础。只有技巧扎实,才能将想法、感悟很好地赋予音乐,才能够使得音乐理念向纵深发展,深入土壤,汲取音乐养分,使自己得以长高。他将音乐理性框架牢固构建,也为日后音乐思想的进步与感情的深入表达打下了基础。

进入大学,清华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使李健得以系统专业地学习音乐知识。他像个专业学生一样,跑去参加中国音乐学院与中央音乐学院在清华开设的辅修课程。基础乐理的充分吸收更是为他日后的音乐之路加固了踏脚基石。

这就是李健能成为音乐诗人,而普通人只能是普通歌手的深层原因。李健的成功是艺术和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李健深知技术是艺术的基础,一切天马行空的自由表达都必须以严谨的理论与技术为支持。他的“音乐最重要的是简单与真诚”的音乐人文理念,是在他“你不能单单成为一个观点艺术家,必须要有大量的技术和理论来支撑”的音乐技术观点上得出的。他把技术和艺术分开论,样样学,但又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就了今日的大师风范。

艺术教育的病根在于把技术和艺术混为一谈

现在音乐界,甚至整个艺术界最大的认知弊端在于,将技术、热爱和艺术混为一谈。学院派认为技术即艺术,民间派认为热爱即艺术。作曲的认为会作曲的技巧就是作曲家。演奏的以为熟练掌握演奏技巧,就是演奏家。演唱的以为掌握歌唱的技巧,就是歌唱家。

民间的热爱倒也罢了,反正只是图个街边热闹,可怕的是那些把技术当艺术的专业音乐教育。教授歌唱时,抛弃乐理、和声与曲式,舍本逐末,只教演唱技巧和基本音乐常识,只求速成;学习美声唱法,却不学习意大利语,就无法精准体会美声技巧内涵;学习器乐演奏,却不会分析演奏曲目的音乐结构,掌握不了自学技巧,就无法独立演奏。速食教学方法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音乐大师。

我曾在多个不同的演奏大师课上看到一些年轻音乐人的演奏。他们演奏技术娴熟,但谈不上有什么音乐表现力,无法感动听众。这就是因为他们对作品的结构和思想并不了解,只是稀里糊涂地凭着记忆把一首曲子模仿演奏出来。所以他们的表演只是机械性的模仿,而不能称之为发自内心的演奏。

这和他们在院校所接受的教育有关。如今的高校音乐演奏教学中,流行一种叫作“流水线教学”的教育方法。所谓“流水线教学”是指,着重训练学生手指演奏机能,不重视学生音乐理论和文化学习的同步培养,不注重开发学生的音乐独立思考力、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老师说,学生做,老师不提问,学生不思考。学生演奏像是在流水线上批量复制生产产品,没有鲜活个性和特色,没有独立鉴赏力和判断力,便不会有创造力。

很多领域都存在这个现象,快消时代的文化产物,有些古筝古琴培训机构打出的广告语就是“三天教你学会弹多少首曲子”,有些书法培训班打出的广告语是“培训一年教你成为书法大师”,这些老师根本不是在传授文化艺术,而是把一技之长当成捞钱的工具。其实,真正的大师都不会这样做,我的古琴老师每天都在要求我们练习指法,而且还要讲“无关”的知识,比如教我们断文识字、古代礼仪等。

我们所有的热爱都不能盲目和放荡。再有艺术天赋,也要有理性的框架,有技术做支撑,否则,那股狂热很快就会因为心灵过于放逸而烟消云散。 swEHXp8HZkDycIUqAOMoKTaKg2KWeDvDTn+uRgxAM+j6eeT0S7xV1E3qD1E0gt0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